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大华网:护航执政监督在野 变色的“第四权”

热点搜索

大华网:护航执政监督在野 变色的“第四权”

  中评社香港8月18日电/大华网路报今日发表时评说,高雄市市长补选结束,果如外界所料,民进党提名的陈其迈胜出,选后媒体关注的焦点,大都集中在国民党败选后,党务高层是否会随之请辞、改组,却忘了此次补选所曝露的媒体报道不公,绿军已取得优势,蓝军岌岌可危等问题。

  在补选过程中,民进党候选人陈其迈被媒体报道的比例,远超过国民党候选人李眉蓁、民众党候选人吴益政。尤其,蔡政府高层蔡英文、赖清德、苏贞昌与陈的会面,更把他在媒体的曝光率进一步推升,李、吴两人加起来都比不上。

  值得注意的是,媒体对李眉蓁的报道篇幅、时段增加,则是在她的硕士论文遭到质疑,以及她提出的政见被陈其迈批判。换句话说,李的言行一旦引发了争议,媒体往往扮演了“推波助澜”,甚至是“落井下石”的角色。

  相较于陈其迈、李眉蓁,吴益政被媒体报道的份量更少,高雄市媒体记者坦言,媒体较少处理他的新闻,只有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前来造势时,记者才会做些报道,但焦点却放在柯的身上,吴可说是从头到尾被虚位化、边缘化。

  至于电视的谈话性节目,蓝绿白三位候选人,只有一两家能维持平衡,或对蓝军较为有利。因此,在这类再次传播的讯息平台上,陈其迈仍是独占鳌头,且正面言论居多,李眉蓁、吴益政则大都是被批判,正面论述相对较少。

  事实上,高雄市市长补选一役,媒体展现了捧绿打蓝白的问题,只是台湾媒体市场诸多病灶的冰山一角。媒体报道的不公正、不平衡,特别是绿蓝优劣极其悬殊,已对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副作用。

  民进党再次执政后,蔡英文对重新建构台湾的思维模式、言行表达及意识型态,花了很大的力气与心力。她要将台湾与大陆彻底切割,两岸之间没有理性与感性的连结,只有利害与风险的互动,以达成“一边一国”的终极目标。

  由于媒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强大功能,加上台湾民众对讯息的接收,有来自报纸、电视及电台等传统媒体的报道,也有网路、脸书及Line等新兴媒体的转传,民进党对媒体的操作、掌控也就格外地投入。
  蔡政府媒体的操作,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行政指导与管控:
  透过通传会(NCC)对电视、网路等媒体的行政指导、管控,如对亲蓝电视的董事长、总经理等高层人事更迭,提出各种附带条件要求遵守,甚至既不发文准驳,也不表示态度,将人事异动径行搁置,直到该电视自我调整,让当局满意。

二、花公家钱买媒体:
  根据国民党的统计,蔡政府2016年5月20日至2020年6月期间,提供了媒体约新台币113亿元的标案,在特定评委的安排下,频频得标的多半是亲绿媒体,对营运日趋艰困的台湾媒体,产生了“谁挺绿,就挺谁”的示范、引导效应。

三、以预算培植网军:
  蔡政府在掌握传统媒体之同时,也积极发展网军,两者相互呼应,攻防搭配,形成一个严密的文宣网络。其中,“农委会”以新台币1450万元预算执行“加强农业讯息因应对策计划”,使得网路上以1450作为绿营以预算培植网军的称呼。

四、用外围制媒体:
  为了驯化媒体,民进党不光是用行政、预算,也有外围团体监督媒体,形成了另一种微妙作用。除了对绿营友善的台湾媒体观察基金会之外,也出现了台湾事实查核中心,藉着所谓的打假新闻,既可替绿营即时澄清,又能牵制媒体报道。

五、推动大内外文宣:
  蔡政府不光是掌控媒体搞大内宣,也规划在公视成立国际影音平台,准备投入新台币10亿元乃至58亿元,以多种外语报道蔡政府作为。尽管公视董事会通过本案,但因争议太大,且有法律问题,“文化部”只好喊停,但扬言政策方向不变。

  蔡政府以行政权力、公家资源、网军呼应、外围牵制、内外文宣等手法,改变了台湾媒体市场的结构与功能,也导致新闻报道出现了“绿爱台、蓝卖台”的反差现象。无怪乎,媒体都在找在野的国民党麻烦,却少见监督执政的民进党。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13637.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