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孙久文:相对贫困是一个永恒话题

热点搜索

孙久文:相对贫困是一个永恒话题

视频直播截图

  中评社北京8月19日电(记者 海涵)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孙久文日前在人大重阳“深度认识中国”系列视频直播第九场中,就贫困相关议题表达看法。孙久文在讲座中指出,扶贫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反贫困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的特征,在2020年后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的消除不等于扶贫工作的终结。

  到2020年底,中国在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592个贫困县将全部摘帽,区域性贫困问题也基本解决了。现在在社会上有一些议论——“2020年之后,我们要不要继续扶贫呢?如果需要继续扶贫,我们做什么工作呢?”  

  对此,孙久文表示,反贫困或者说扶贫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相对贫困的人口永远都会存在的,所以,我们对于贫困问题的研究也要永远地进行下去。

  他分析说,在国外,相对贫困的衡量有几种办法,第一类是欧盟的一些国家,它的相对贫困标准是全体居民收入中位数的60%。我们计算一个国家全体居民的收入是计算其中位数,而非平均数,中位数比平均数一般要低10%左右。第二类是美国,美国的标准是以绝对收入为基础,并结合不同家庭进行调整。美国其实不是完全按照相对贫困来衡量的,它有一个绝对收入的标准,但是它根据家庭人口的不同,标准要进行调整。第三类是日本,日本人的办法是更精细一点,它把全国的家庭收入按照收入情况十等分,分成十组,它取中等收入当中的那一组,比如从高到低可能是第五组或者第六组,按照这个组份中家庭收入的60%来确定贫困线,这样确定的标准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而且每年都有可能有变化。第四类是拉美国家,他们的办法更符合世行的办法,标准就是将收入和多维贫困相结合,综合考虑收入就业教育卫生等多维度的水平值,再来计算一个相对贫困线,也是对其进行不断的调整。
  
  孙久文表示,反贫困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的特征,在2020年后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的消除不等于扶贫工作的终结。尽管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们主要要解决发展的不充分和不均衡的问题,但国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还没有变,即使到2035年我们基本实现现代,我国仍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2020年后的扶贫工作整体来讲可能有三个转变:一是由解决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的转变;二是由农村扶贫向统筹城乡扶贫的转变;三是由脱贫攻坚向缓解相对贫困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转变。

  孙久文认为,2020年后扶贫开发的总目标,首先是建立与基本现代化相适应的新时代的体制机制,这是一个重点的任务。二是重点补齐经济社会发展薄弱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治理、产业发展的短板,推动区域的协调发展。三是建立有利于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社会发展和多维度缓解相对贫困的政策环境,持续缩小发展的差距。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13813.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