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太和智库论坛聚焦后疫情下的职业教育变革

热点搜索

太和智库论坛聚焦后疫情下的职业教育变革

第四届太和文明论坛教育文化分论坛(图片来源:太和智库)

太和智库首席文化学者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与法治委员会驻会原副主任顾伯平(图片来源:太和智库)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原秘书长刘京辉(图片来源:太和智库)

  中评社北京9月9日电(实习记者 刘正洁)由太和智库主办的第四届太和文明论坛教育文化分论坛于9月8日下午在线上举行。与会专家围绕后疫情状态下的职业教育变革、职业教育资格框架、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政策协调和跨国合作等话题,贡献智慧,分享经验,形成共识,提出建议。

  太和智库首席文化学者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与法治委员会驻会原副主任顾伯平在致辞中表示,太和智库是中国一家具有现代眼光和国际视野的非官方、非营利性的智库。自 2013 年成立以来,太和智库始终以凝聚全球精英、寻求共同价值为己任,致力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领域、不同年龄的知识精英搭建人文交流的平台。教育是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大众利益的实现连接最为直接、重要的教育类似。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先生曾经强调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通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太和智库紧扣时代进步脉搏,依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注意力集中于研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这是中外教育人文交流中最为迫切,也最为有效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部署。

  TAFE首席执行官,世界职教院校联盟主席Craig Robertson表示,现在正是需要讨论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恰当时机,现在疫情对经济体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经济活动明显萎缩,我们也要就此来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我们在技术和职业教育方面能做什么?举达沃斯论坛上的一个例子,2022 年比较流行的趋势是分析性的思考创新,积极学习,学习创造力,这是我们要培养人才的一个方向。在培养人才时,关键是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真实的需求,主要是从竞争力到能力的转变,他们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以及怎么做,这样能让他们在职场中工作的更好,特别能够帮助他们走出疫情的阴影,在工作之中脱颖而出。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原秘书长刘京辉提到,各国在构建终身教育资历框架中,大多采用政府主导、各利益相关机构全面参与的模式。资历框架建设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工程,包括资历框架立法,政府管理和相关利益机构参与的整个机制,对于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的成果认证,政府专职部门的资历认证等。构建中国国家资历框架需要通过全方位的改革创新来实现,包括政策层面、法律层面、人事制度以及改变传统观念等诸多方面。我国建立国家资历框架,不仅要考虑与现有地方资历框架对接和中国特征,还应考虑与国际上的资历框架对接。后疫情时代,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各国在教育领域的先进理念与做法;在构建国家资历框架中借鉴国外的经验。后疫情时代,我们应该更加深化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应该搭建更多平台,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加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其资格认定,继续促进留学人员的国际流动。努力形成中外职业教育“共商、共建、共享”的有利格局。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余有根表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世界人民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各国政府、教育机构、学校都尽其所能采取了非常积极的应对措施,就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而言,我想和大家分享两方面的关键词:一是合作与信心。尽管疫情带来经济下滑和投资下降、就业低迷以及需求降维,各国教育组织院校之间相互合作、提振信心,加强协调与合作,积极寻求发展利益最大的公约数,职业教育合作以产业布局优化和劳动力技能提升为契机,促使教育行业的再提质和再升级,以提高劳动力的就业率和竞争力。二是创新与融合。经过疫情的探索与考验,相对成本低、高效率、更便利、大规模的在线教育方式,为国际教育打开了突破口,也为跨境教育提供了新渠道。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5G 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区块链技术带给我们新的途径和手段。对教师教学能力和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日本滋庆学园高等课程综合音乐科规划与推广系主任加藤洋介表示,从整个行业的协作,尤其是从技术角度来说,现在网络授课和网上课程可能有的时候会面临一些技术困难,因为音频和视频有可能会受到网络传输速度的干扰。现在用像 Zoom 软件进行线上授课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有一些学生在聊天工具里会更愿意提问。对于教师来说,教师也需要继续提升他们的教学质量,这样他们的教学内容、授课内容会继续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们应该学会更好的分配课堂的时间,网上授课的角色应该得到更好的利用,因为通过这样的形式,我们可以去讲述知识和技能。

  北京市教委职称处处长王东江表示,后疫情时代职业教育有十个转变:一、后疫情时代办学理念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转变,朝着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朝着向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向学习的效果为中心转变。二、立德树人。职业教育是应用知识的教育,如何把德传递到我们的专业教学当中去,所以要加强的学生德育、体育、美育乃至劳动教育势在必行。三、后疫情时代,我们的专业优化要朝着特色专业或朝着我们需要的专业去转变。现在全球经济发生了产业链的变化、营销链的变化乃至服务链的变化,必然倒逼职业教育人才链发生很大的变化。四、人才培养方案的变化。要逐步对应国家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和未来的职业资历框架,加大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五、教学资源的变化。多年来,我们的教材、教师、教法相对固定和传统,疫情要求我们加大课程开发的力度,通过课程开发放到线上来,让大家共同在线上的资源库里以个人定制的教学计划、个人定制的课程自我学习。六、课程教学的变化。教学环境改变了,对于教师使用信息化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实践有趣、有用、有效的课堂教学,这对我们学校教育将带来很大的变化。七、师资队伍。多年来职业院校的教师毕业于学科性大学,他们本身的动手能力还不足,所以教师队伍的变化在信息技术、培训师资方面要加大力度。八、校企合作要向着融合模式转型。学校和企业要协同育人、共同育人,所以要搭建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的桥梁。要把企业引进学校,要把学校办进企业,这样才能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九、国际合作,实现请进来、走出去的转变。因为疫情的变化,全球职业教育的交流合作可能性越来越小,实现线上的相互借鉴、相互交流,需要先进的设备,需要先进的网络,需要我们适应这样的环境。十、学校的治理要向着现代高效去转变。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必然对学校的治理带来根本性的变化,需要我们提升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治理能力、治理水平。

  此外,论坛还举行了闭门会议,围绕后疫情时代的职业教育变革以及微证书和“1+X”证书等话题,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实践者进行了深度的探讨。据大会介绍,会议认为,疫情对于产业和职业教育都产生了明显的冲击。在产业方面,疫情正在改变着全球产业链的分布、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分布以及行业内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行为。尽管数字技术在过去几年中已经推动着这种变化,但是疫情使这样的变革和变化大大地加速了,也就是说,很多变化并不是由于疫情而产生,但是它们变化的速度由于疫情而加快。在职业教育方面,疫情给传统的职业教育和正在改革轨道上的职业教育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教育方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都在因为疫情而加速变化,疫情期间,线上教育变得不可或缺,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型课堂被迫成为了主流。但是,我们显然没有为这种变化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少平台因为用户激增导致了服务器的瘫痪,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也都面临着挑战,线上实习的有效性和可评估性也给职业教育的从业者带来了难题。面对这样的冲击,我们需要尽快做好调整:一是硬件建设的调整;二是教学平台的调整,教学平台要从原来的只注重教学调整为教学与教学服务并重;三是教学资源的调整,要从原来辅助性的资源逐步调整为主导性的教学资源;四是教师心态和技能的调整,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当从能力和心理上适应新型的线上教学模式。在关注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变化的同时,我们也仍然需要关注职业教育改革原有的重点,剥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教育质量评价的改革,也包括平衡好新专业和旧专业发展的矛盾。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17395.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