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牛军:局部战争中,不要轻易提高战争目标

热点搜索

牛军:局部战争中,不要轻易提高战争目标

(图片来源:视频会议截图)

  中评社北京9月23日电(实习记者 刘正洁 孙子衿)由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主办的“冷战时代的中美关系”系列讲座于9月17日、9月21日晚在线上举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牛军做主题讲座。讲座围绕朝鲜战争中体现出的中美决策问题进行分析,牛军表示,在战争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双方的战争目标都有大幅度调整,有时候扩张,有时候收缩,最后达到了在三八线附近停战这样一个结果,体现了双方决策出现了非常强的可比性,有可比的客观背景、客观条件,也有在主观选择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思考方式、思考逻辑。

  牛军表示,建国时代,朝鲜战争是影响中美关系的最大事件。今年是朝鲜战争爆发70周年,也是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抗美援朝战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是从10月25号中国军队进入朝鲜半岛以后第一场战争发起的日期来界定的。对中美两国来说,朝鲜战争是两个国家在各自国外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和美国军队都是主要的作战者。从结局来看,毛泽东同志提到朝鲜半岛的停战局面时,认为这反映的是两大阵营对抗的势均力敌的结果,双方权力关系没有改变,朝鲜半岛的局面是无法改变的。

  牛军指出,从美国的战争决策形成来看,从6月25日战争爆发,美国收到有关战争爆发的报告,到6月30日,美国政府连续召开会议,迅速做出军事干涉的决定,而中国用的时间非常长,10月2号开始,19号志愿军进入朝鲜,用了18天。比较做出决定的速度,跟两个国家的实力,两个国家分属两个体系两个军事同盟,一个是西方军事同盟的领袖,而中国是苏联同盟中的参与国,是需要有跟同盟领导者磋商的一个过程。从军事战略上来讲,我认为杜鲁门政府,做出陆海空三军全面介入这场战争的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这场战争性质初步的判定,即认为这场战争是在苏联的怂恿下发动的。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是当时杜鲁门政府内部,对冷战对抗局面的主要看法是,全球性的紧张局势正在不断加剧,世界正处在以美苏两国为中心的历史性的权力分配的进程中,而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认为苏联的目标是支配欧亚大陆的大片土地。面对这样一个根本性的威胁,杜鲁门政府做出生死攸关的决定,就是要跟苏联进行全面对抗。在这样的认知下,美国政府立刻断定,朝鲜战争是由苏联发动、支援和怂恿的,甚至认为朝鲜战争是第三世界的开端,这些迫使美国迅速做出军事决策。

  美国的政策从行为到目标,第一阶段是以联合国行动的名义对朝鲜冲突进行全面的军事干涉,让朝鲜半岛恢复到6月25日以前的局面。第二阶段从反击朝鲜的进攻,转向了解放整个朝鲜,即武力帮助韩国,完成朝鲜半岛的统一解放,这也就促使中国做出参战决定。

  从中国战争决策来看,中国与苏联的会议中最终讨论的结果是,苏军可以帮助保护中国近海大城市,但苏联没有同意争取2到2个月内参战。牛军教授认为,这个军事计划有探讨的价值,价值是中国政府终于形成统一看法,即不允许敌对大国威胁中国地缘安全、战略威望,并且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这也标志中国出兵决策的完成,表示中苏战略协调的完成。

  牛军认为,美国针对朝鲜战争的决策很复杂,包括东京-华盛顿、华盛顿-盟国、共和党-民主党的党争。经过一系列博弈而确立了美国在朝鲜战争局部化的政策。虽然有朝鲜战争形势变化的问题,但是,这里面是不是美国大战略所决定的。因为美国全球战略起着支配作用,美国决策层各个方面,包括军方、外交、智库、总统、情报系统,都遵循二战后就确立下来的原则:欧洲第一。所有的战争目标的确定都不能背离。从中国战争局部化政策来看,可以得出结论:在局部战争中,不要轻易拉升战争的目标。

  最后,牛军针对参会者的问题作答。有人问道:“探讨中国的朝鲜出兵问题原因的部分也提到,确立“国家威信”也是促成中国出兵的重要因素,一旦中国“食言”没有出兵,将会使其他国家今后会无视中国的外交警告。在研究中国外交决策,特别是冷战后期的中国对外政策时,这一因素是否仍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牛军表示,在大国的国家利益中,战略威望是无价之宝,因之可以避免付出很多不必要的代价,所以我们必须要加以维护。在面对一些具体的场景,国家利益应该怎么权衡,朝鲜战争提供的是一个案例。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19233.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