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观察:从海峡青年论坛看两岸交流韧性

热点搜索

中评观察:从海峡青年论坛看两岸交流韧性

台湾导演、武汉红薏米文化传媒创始人薛颖橦在海峡青年论坛上分享感受(中评社 张爽摄)

  中评社北京9月25日电(记者 张爽)克服重重困难,第十二届海峡论坛如期在厦门召开。本次海峡论坛的召开背景十分特殊,既有疫情的不便,也有民进党当局的阻挠,论坛召开时,中美在台海对立升高,但正是在这样的时间点,观察论坛上两岸参会者的互动及论坛的种种特点,或可一窥两岸民间交流的真实韧性,并发现未来两岸交流尤其是青年交流的方向和发力点。

  海峡青年论坛每年都是海峡论坛最受关注的分论坛。关注青年论坛的原因,可以用上海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卢丽安在论坛大会上接受中评社访问时说的一句话来解读,“两岸的未来,年轻人肩上的责任更重。”

  今年的青年论坛不但没有遇冷,相反因为采用了有创意的办会思路,现场气氛活跃、信息量大,十分抓眼球。笔者总结,主要有几个特点:形式新颖;用台青能听懂的语言讲故事;不回避在陆台青遇到的挫折和矛盾。

  今年的青年论坛分享环节,一开始就让人眼前一亮。主讲人像TED演讲一样站在舞台中间,讲述方式生动活泼,还可以近距离和台下的听众交流,背后的大屏幕上播放着大幅图片,文字简洁有力又有趣,比如有形容台湾青年人的关键词“闷骚的狼性”。这样新颖的形式打破了传统论坛的模式,有心投年轻人所好,就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笔者在现场采访中注意到,无论求学还是就业,无论在大陆还是在岛内,台青们对于“大陆的机会多”已经形成了共识。但真正来到大陆的台青,还是对大陆的信息掌握较多的那一批人。向台青提供信息,不仅仅是一种宣传,还要注重方法,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讲故事。

  比如,在青年论坛上,中山大学医学院的台湾学生就用Vlog的方式讲述了自己一天的生活。这支视频拍得很朴实,手机摄像头随着主人公的脚步移动,跟着她来到教室、食堂、操场,度过充实忙碌的一天。没有刻意的美化,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大学生的普通一天。但正是因为朴实,所见即所得,Vlog又是年轻人喜爱和接受的表达方式,想来大陆求学的台湾年轻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大陆的学习生活是什么样的,效果远胜精心包装的宣传片。

  青年论坛还有一个特点让笔者印象深刻,就是几位主讲人都没有回避自己在大陆遇到的种种困难,尤其是台湾导演、武汉红薏米文化传媒创始人薛颖橦。他刚到大陆时身上只有700块人民币,导演梦也一波三折、屡屡受挫。但是这样的讲述,因为真实而动人,也因为真实,才揭示了台青西进更深刻的意义。创业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都是不容易的事情,甚至古今中外成果创业者的故事大多都是九死一生。来到大陆创业的台青也是一样,前路都是需要经过披荆斩棘才能开创出来的,人生的意义也正是在这不断与困难过招的过程中彰显的。

  正如薛颖橦在分享中所说,“我的梦想越远,挑战就会越大,应对挑战最好的方式就是迎难而上,只有经历过挑战的梦想,才会有更大的实现的意义。敢行动,梦想才生动,这句话送给台湾和大陆的青年朋友,来吧,和我一起接受挑战!”

  薛颖橦在大陆经历了人生的洗礼和升华之后,能够发自肺腑地在舞台上唱出“我和我的祖国,一刻都不能分割,不能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台湾青年对大陆的认同感,被繁荣吸引只是表面,在这片热土上经历过的成长才更刻骨铭心。大陆要做的,不是当他们衣食住行的保姆,而是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给他们自由,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机会。

  在海峡青年论坛采访期间,笔者询问多位台湾青年是否担心民进党当局的禁令,他们坦承有担心,但并不害怕。笔者观察,台湾青年关心自身的发展和成长,超过关心政治,他们用脚投票选择自己的未来。这次特殊背景下的论坛也可以看出,两岸青年交流的韧性强,即使两岸风高浪急,但大陆的吸引力仍在增强。大陆的对台交流工作也在创新方式,越来越能切准脉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19540.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