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世遗土楼·海丝文化”南靖高峰论坛举办

热点搜索

“世遗土楼·海丝文化”南靖高峰论坛举办

杨毅周致辞(中评社 张爽摄)

  中评社北京9月29日电(记者 张爽)9月28日,“世遗土楼•海丝文化”南靖高峰论坛、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举办。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杨毅周,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副主任洪碧玲,福建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副主任、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晓峰,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总经理刘革生,漳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达金,漳州市政协副主席吴芳华,全国台联研究室原主任陈立谦,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郑国珍,闽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蒋一婷,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洪亚勇,漳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李惜真,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原党委书记杨明元,南靖县委书记黄劲武,南靖县长钟科,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支平,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郑镛、陈耕、涂志伟,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刘云,以及来自上海、广东、福建等地的专家学者,及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等地有关单位领导共150多名嘉宾、学者齐聚一堂,交流学术,切磋研讨,贡献智慧,共谋发展。

  杨毅周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

  非常荣幸能够受邀参加“世遗土楼•海丝文化”南靖高峰论坛、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2020学术年会,这是一场文旅创新结合、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盛会。

  漳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台胞主要的祖籍地。漳台世俗文化同属闽南文化,可谓文同缘、神同源、俗相近、言相通,是联结海峡两岸的,最有优势、最有条件促进两岸同胞的融合发展。同时,闽南文化又是东南亚一带华人华侨的文化根源,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重要文化纽带,可以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媒介,能够为促进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新时代新形势下,漳州应充分发挥自身的闽南文化优势,为促进国家统一,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做出自己的贡献。

  全国台联愿意和福建闽南文化研究会密切合作,充分发挥研究平台和智库的作用,创新内容和载体,汇集海峡两岸、海内外英才,开展闽南文化的学术研究和两岸文化交流、海丝文化传播,为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和海丝建设实践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林晓峰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

  2008年7月,“福建土楼”顺利通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评审,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6年7月,国家文物局把东溪窑遗址列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名单。若能申遗成功,加上福建土楼,南靖将拥有两处不同的世界文化遗产点,这在全国县区一级中将是少有的。

  “以文促旅、以旅行文”,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海上丝绸之路——东溪窑已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高度关注,建议今后南靖可进一步挖掘“世遗土楼·海丝文化”文化内涵,搭建“产、学、研、销”链条体系,既实现“世遗土楼·海丝文化”的活态传承,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刘革生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福建文化历史底蕴丰厚,拥有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厦门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以及莆田妈祖信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一大批遗产资源。多样的自然景观、奇特的地质地貌、丰富的历史遗存,为向世界讲好福建故事、展示中国风采提供了鲜活题材。

  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遗产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成为保护传承世界遗产的重要渠道。旅游让世界遗产背后的万千故事走进大众视野,世界遗产为促进文旅融合、产品创新,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走向均衡提供了新的动力。

  郑国珍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

  福建土楼“申遗”成功,不仅又一次打开了世界各地人民多角度了解福建的窗口,还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造福广大民众。经多次的现场调查证明,“世遗”土楼所在地的百姓生活水平,及其对社会的贡献,明显会高于周边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就厦门鼓浪屿申遗成功和保护文化遗产作出的重要指示,对保护文化遗产富有指导意义,要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进一步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做好福建土楼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工作,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迈出新步伐。

  蒋一婷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漳州拥有众多弥足珍贵的海丝文物古迹,更拥有令漳州人民引以为豪的世界文化遗产——土楼。今天,我们致力讲好“世遗故事”“闽南故事”“海丝故事”“南靖故事”,发掘其中的人类情怀、世界意义和当代价值,进一步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是我们延续历史文脉、连接民族情感纽带的光荣使命,是我们打造海丝文化品牌、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自觉担当,更是我们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行动。

  陈支平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

  闽南地区一直以来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迄今为止,学界对于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习惯性地局限在上层文化即经典文化特别是儒家、道家文化上。事实上,从明清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闽南民间文化的对外传播,已经逐渐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主体,不应忽视闽南文化的作用。

  东南沿海人民向外移民,是中华文化向海外传播的主要渠道。经过数百年来海外华侨的薪火相传,世界各地逐渐形成了具有显着特征而又不可替代的“唐人街”“中国城”,这正显示了我国民间文化在海外的成功传播与发展。我们应该继续重视并大力弘扬闽南民间文化。

  钟科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

  南靖,古称兰水,近七百年的历史传承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南靖别具一格的人文风情。这里是福建土楼的“发源地”、 是海丝贸易的“见证者”、是闽南文化的“大观园”。今天,来自省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齐聚南靖,深入研讨土楼、海丝和闽南文化,热情期待大家为南靖文化事业发展多谏睿智诤言,多献妙计良策,帮助南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宝贵的文化基因,并通过大家,把南靖的美传播给世界,让世界了解南靖,让南靖走向世界。

  本次南靖高峰论坛将世遗文化、海丝文化融入两岸文化交流,融进现代生活,服务社会,进一步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是一场文旅创新结合、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盛会。研讨期间,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追溯世界文化遗产渊源,寻找闽南传统文化基因,对接海丝之路国际平台”主题,结合不同的专业领域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分别作题为《在文化传承和融合中推进两岸交流》《从南靖走出一位金门人蒋孟育》《文旅融合发展趋势与南靖土楼的高质量发展》《闽南海洋历史文化初探》《南靖县妈祖信仰田野调查报告——以梅林天后宫为中心》《向海而生,宋元以后闽南文化的一大特征——南靖东溪窑及海丝申遗情况报告》《〈筹海图编〉中郑若曾有关福建海防的分析》《文旅融合视角的闽南民间寺庙文化功能的价值表达探究》《构建两岸融合的族谱文化传承体系》《南靖土楼赋能文旅产业集群化发展探索》《文明互鉴视野下妈祖文化初传长崎的历史考察》《闽南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添了活力》《文化人类学视阈下的闽台“大神尪”傩舞研究》《明中官陈祖生与海上丝绸之路》《时间、空间与价值——重估16—17世纪传教士留存有关闽南文献的价值》《妈祖信仰发源地之研究》《土楼申遗与南靖经济》《南靖县安福禅院会记》《闽南文化对客家文化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的意义》《林语堂与闽南文化》《保生大帝与妈祖斗法传说的文化阐释》《蟳埔海神崇拜对新时代泉州旅游文化的意义》《闽南粮食安全与闽南侨商海上米粮贸易发展史研究》《〈闽海赠言〉编撰成因探究》等主题报告。这20多个精彩学术报告,角度新颖,观点鲜明,涉及多学科多专业门类,不仅有史学文献考证、田野调查报告,也有经济界的分析、文旅业的前瞻,一个个可行性建议,纷纷聚焦世遗土楼、海丝文化,聚焦漳州南靖,聚焦闽台两岸,有力推进了闽南文化、海丝文化及两岸文化交流等多领域交叉融合。

  本次论坛还收到143篇论文,纷纷围绕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两岸文化交流、世界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与闽南文化海内外传播、世界遗产旅游与地方文化等前瞻性议题展开论述研究,汇聚专家学者学术专长、发挥各领域从事闽南文化工作者实务经验,激发社会各界各部门能动参与,从全新广阔视野进一步开展闽南文化学术研究。

  本次活动,是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自2016年成立以来,举办的第14场学术会议。近年来,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重视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大力推进闽台文化交流,精心策划举办了多场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学术年会、青年论坛、文化沙龙、文化交流座谈会,出版一系列书籍,取得了十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两岸文化交流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仅2019年,就先后举办了“闽南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论坛暨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学术年会(泉州)、“阳明学与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漳州)以及闽南文化与两岸青年交流合作工作坊(漳州)等三场学术研讨会;先后举办了以“闽南开元寺历史文化”“开阔闽南研究新视野,探究月港海丝大文化”为主题两场闽南文化沙龙;筹划并资助出版《闽南民俗文化》系列丛书,在社会上收获良好反响。2019年10月,研究会被全国社科联评为“2019年度全国社科联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本次活动由福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指导,南靖县人民政府、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主办,漳州市文旅局、闽南日报社、漳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台海》杂志社、《闽南》杂志社协办,漳州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南靖县文体旅局、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承办。

  相关链接>>>

  南靖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主要遗产地、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福建省全域旅游试点县,拥有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田螺坑村,7 个中国传统村落、6 个中国景观村落、21 个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南靖还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南靖人为推动海上丝绸之路鼓与呼,奎洋人氏庄亨阳就是其中的一位

  庄亨阳所处的时代,清政府大力施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康熙五十六年五月,闽中督抚大臣奉命巡视海疆,庄亨阳“以职守从”。在《禁洋私议》中,他指出海禁不近民情,剖析海禁的弊端,论证发展贸易的好处 ,建议在开放贸易的同时加强海关管理。庄亨阳这些理念既务实又开放,得到蔡新、方苞等一批开明士大夫的支持,后来也受到朝廷的重视。雍正五年(1727年),清廷批准恢复对南洋的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得以延续,和庄亨阳等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南靖东溪窑产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

  宋元时期,瓷器渐渐成为主要出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亦称“海上陶瓷之路”。据《福建通志》记载,“漳窑出漳州”;《闽书》记载,漳窑在“龙溪东溪”。明中后期,随着月港的崛起,南靖成为经“海上丝绸之路”出口外销瓷的重要产地,南靖东溪窑烧造的产品畅销日本、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地。当时,为扩大规模,老百姓纷纷建窑烧瓷,产品丰富,种类繁多。特别是以南靖东溪窑为中心的十里窑场,成为这个时期漳州最大的窑场,也是福建省明清时期最重要的窑场之一。(东溪窑窑炉皆砖砌,有阶级窑和龙窑两种。产品以青花瓷为主,还有青瓷、白瓷、米黄釉、酱黑釉、蓝釉以及五彩瓷等;器形以日用生活器为主;纹饰有洞石花卉、缠枝菊花、山水、寒江独钓等。)东溪窑生产的陶瓷品随着河流顺流而下,抵达九龙江河口,在月港汇集并装船运销东西洋。2016年7月,国家文物局把东溪窑遗址列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遗名单。

  ●南靖是制造“福船”的重要原材料产地之一,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有赖于“福船”

  福船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船之一”。“福船”选材多用南靖和武夷山的木材。在南靖县和溪镇神农谷荫厚山,就有一片神秘的栲树林,这里所产的船木木质好、材质大,在元明时期月港兴起时,大型木材都通过水路直接放流到九龙江入海口,供海澄、厦门一带建造大型船。因此,学者们将其称为“海丝船木林”。

  ●南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是台胞重要祖籍地之一,也是著名的“华侨之乡”

  南靖,侨台优势明显,是台胞重要祖籍地之一,祖籍南靖的台胞100多万人。南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也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有海外华人华侨3万多人。当时,南靖先民抵达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国家或地区后,积极融入当地生产生活,为侨居国的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不少移民始终保持与故国、家乡密切往来,有的投资祖国各地或家乡建设,有的经常回国返乡探亲访友,有的促进或带动所在国民间及政府与中国及故乡的经济、文化、友好交流。

  【东溪窑简介】

  南靖东溪窑是明末清初漳州地区烧造技术最高水平的所在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外销瓷产地。窑址规模大,延烧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其生产的瓷器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物品之一,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南靖东溪窑遗址是漳州窑的重要历史遗存之一,封门坑窑遗址是东溪窑的代表性窑址,分布面积约2000平方米,被誉为“中国最具观赏性窑址”。

  2016年7月,南靖东溪窑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2018年7月,南靖县东溪窑博物馆建成并投入使用,2018年获得“南靖东溪窑”地理标志。

  2018年12月入选福建省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2019年6月东溪窑保护棚竣工并投入使用,2019年10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溪窑背景介绍】

  明朝中后期,随着漳州月港繁荣,东溪窑迎来瓷器生产和对外贸易的高峰期。厦门港取代月港后,东溪窑依然窑烟不断。这一盛况延续到了清末民初。贸易重心转移、战乱等原因,让东溪窑走向没落。东溪窑是明清时期漳窑最大的窑口,也是当时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外销瓷产地之一。彼时,东溪窑被称为“小漳州”。最繁荣时,这里活跃着数万人。东溪窑出品的瓷器则远销到日本、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漳州东溪窑是我国闽南地区明清时期的一处大规模外销瓷窑场,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南靖决定重启东溪窑申遗工作。2014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南靖东溪窑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2015年1月,各级文物部门对封门坑进行了首次挖掘。这次挖掘,还发现了10余处古窑址。其中,位于南靖县金山镇荆都村的碗窑坑遗址,将南靖东溪窑制瓷年代推前至宋朝。东溪窑是漳窑的代表,极具文化内涵,是闽南地区瓷器烧制技术的卓越代表,是海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和世界海洋贸易交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见证了世界大航海时代我国海上贸易的盛况。

  东溪窑遗址的发掘对研究明清时期瓷器生产贸易以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有重要作用。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20100.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