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不出香蕉的台湾 明天能否喝得起普洱?
中评社北京6月19日电(记者 秦正阳)早上起床刷手机,看到一位台湾朋友老黄在微信朋友圈里卖香蕉,不免让我诧异。
这位台湾朋友在北京马连道开一间茶店,经营台湾茶叶、茶具。同时在北京包下一片农场做生态农业,主要种植水果玉米。和香蕉似乎并没有什么关系的一个人,竟然开始在朋友圈卖起了香蕉。
我自忖朋友圈中台湾同胞不少,却第一次看到台湾人做微商,卖的还是香蕉。联想起最近台湾香蕉死活卖不出、花样吃不下的新闻,意识到台湾香蕉的问题还真不小,至少已经在我的朋友圈有所体现了。
台湾人微信卖香蕉,这情景既陌生又熟悉。就好像日常朋友圈所见各地朋友都在推销家乡农特产品一样,陕西朋友卖苹果、新疆朋友卖大枣、内蒙朋友卖牛肉干、云南朋友卖普洱茶。
两岸虽然还未统一,但两岸人民却在朋友圈卖家乡特产这件事上达成了一致。
我问老黄,怎么卖起了香蕉?老黄说,台湾政治让人看不懂,自己帮蕉农找找出路,何况台湾香蕉的品质是世界最好的。
今年夏季台湾水果如荔枝、芒果、凤梨、香蕉及西瓜等都大丰收,价格却一落千丈尤其是缺少水分的香蕉在炎热天气里少人问津,据传C级品香蕉一公斤产地收购价格已暴跌到每公斤1新台币。
中评社记者走访香蕉产地旗山时有老农表示,以前香蕉大好时1公斤差不多可卖新台币30多元,但现在一斤只剩1至3元,种香蕉50多年没见过有这么贱的价格。“这要蕉农怎么过活?”
台湾“农粮署”还教大家香蕉搭配凤梨,打果汁食用。“行政院长”赖清德甚至传授香蕉新吃法,带皮水煮沾大蒜、酱油。
有人问日本和台湾关系这么好,为什么不把香蕉卖到日本? “驻日代表”谢长廷日前发文称,台湾香蕉早已在日本失去竞争力,且因为台湾未能进口日本核灾区食品,自由贸易协定也签不下来,台湾香蕉卖到日本还要比别国多20%进口税。
香蕉产量太大卖不出去,一方面和台湾农业产销体系不合理有关。前云林县农业处长、陈李农改研究团队执行长李武忠就指出,台湾农业总和政治牵扯太深,发生问题时“立法委员”、民意代表就接力出面喊说农民很可怜,要求政府要补助,许多政策都在讨好农民。为了选举而进行补贴,使改善台湾农业产销体系的政策永远无法推动。
另一方面恐怕也和两岸关系不好有很大关系。马英九披露说,过去屏东香蕉、中台湾柑橘都是透过大陆的中华供销总社想方设法消费掉台湾过剩农产品。“国民党执政时都还能跟大陆讨论,但现在已无可能。”
在6月13日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当被问及如何评论台湾香蕉滞销一事时,新闻发言人马晓光表示,在2008年到2016年期间,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共同致力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包括对台农产品的采购、合作畅旺,两岸民众特别是台湾民众得到了实惠。但是民进党执政以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纵容支持“去中国化”的“渐进台独”活动,限制两岸交流,而且拼命削弱两岸同胞之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各种联系,使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方面面的成果受到损害,必然伤害台湾同胞的利益。
“扬汤止沸不如去薪。如果民进党当局在承认‘九二共识’这个原则问题上有明确的态度,两岸交流中的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马晓光指出,两岸关系好,台湾同胞才会好,“这是一个简单而朴实的道理”。
突然又想起我那位卖香蕉的台湾朋友老黄,我曾在他店里看到一饼从台湾回流到大陆的普洱老熟茶。
原来1970年代以后台湾经济起飞,饮茶人数激增,普洱熟茶也受到了台湾茶客的喜爱。但苦于当时两岸还未开启交流,无法从大陆直接进口,只好从香港转买。为了避免回到台湾惹上政治麻烦,还要把茶饼上的大陆包装和商标撕去。即便这样也不敢公开贩卖,只能以工艺品等百货的身份在委托行内贩卖。正宗云南普洱在当时的台湾可谓一饼难得。
直到1987年底两岸开放交流,产于大陆的云南普洱茶才开始大量进入台湾市场,价格也随之下降,普洱茶终于在台湾走向了平民化。
我想如果两岸关系不好,结果会怎么样呢?至少在饮食上来说,台湾就会像今天一样,有卖不完、吃不掉的香蕉,还有像30多年前一样喝不起的普洱。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2095.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