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陈丽丽:深化闽台融合研讨会取得五大成果

热点搜索

陈丽丽:深化闽台融合研讨会取得五大成果

研讨会现场(来源:主办方提供)

  中评社香港10月5日电(作者 陈丽丽)福建省是以台湾海峡为纽带,东临台湾岛,西接内陆广阔腹地的具有特殊地缘经济社会文化潜能和政治涵义,肩负“发展与统一”双重使命的特殊省域。闽台两地间咫尺海峡,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地区之一。闽台两地深厚而密切的人缘、亲缘关系,对全面深化闽台各领域融合发展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力明显增强,成为重要的工业生产和外贸出口基地。2019年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8位,入围第一梯队,宏观经济竞争力排名第七,发展水准竞争力、统筹协调竞争力排名第八;产业经济竞争力、发展环境竞争力排名第九。近年来福建加快创新驱动推进转型升级,通过山海协作补齐发展短板,提升产业竞争力,经济增速持续领跑东部沿海,2014年至2019年福建经济增速年均达8.5%,经济总量6年连跨两个万亿级台阶,2019年达4.23万亿元人民币,GDP总量首超台湾。在产业发展方面,福建农业和工业规模已超过台湾,台湾服务业以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先,在半导体、电子零部件、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福建铁路、公路、港口、能源等基础设施已优于台湾,产业后发基础厚实。政策优势明显,福建省作为祖国大陆对台经贸的重要“窗口”,是全国开放度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地区之一,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福建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努力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2019年,福建实际使用台资增长8.1%,入闽台胞逾387万人次,来闽实习就业创业台湾青年超过3万人。福建已经发展成为就学、就业、投资发展和生活好家园。

  2014年习总书记赴闽考察时为福建擘画了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的宏伟蓝图。2019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对福建省对台工作提出新要求,“既要着眼大局大势,又要注重落实落细。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2020年5月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对福建作出新的重要指示批示,赋予福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大历史使命和重大政治责任,对于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020年8月17日,省委十届十次全会通过了《中共福建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决定》。2020年9月15日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动员全省人民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服务大局,把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作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鲜明主线和重大战略”,“要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全省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热潮,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全力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目标,努力谱写新时代新福建新篇章,为促进祖国统一发挥更大作用”。

  2020年9月29日,由福建省涉台研究机构联席会议、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和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学习贯彻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 全面深化闽台各领域融合”学术研讨会暨闽台融合发展研究基地授牌仪式”在闽南师范大学顺利召开。来自两岸的嘉宾、学者、台籍教师、台商、台青代表近30人齐聚闽南师范大学,两岸台胞共商共议全面深化闽台各领域融合大计。会议收到了19篇参会论文,其中10篇研究成果来自台湾。两岸专家学者围绕研讨会主题,紧扣“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 全面深化闽台各领域融合”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场7位特邀嘉宾、专家学者现场精彩主题发言,12位两岸专家学者场外提交重要的研究成果,研讨会交流热络,碰撞了思想、激发了智慧,为我们呈现了一次丰富的学术盛宴,具体归纳起来有以下五项成果:

  一、诠释“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全面深化闽台各领域融合”的内涵、战略意义和相互关系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是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征程中又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既是重大发展任务、又是重大政治任务。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教授指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是新时代对台方略的重要体现。“超越”强调立足于自身的发展进步,是海峡两岸共圆中国梦的要求,是为了实现心灵契合的最终目标,是“四个自信”的全面体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是深化闽台融合的客观要求,为深化闽台融合发展准备了雄厚的物质条件、奠定了牢固的心理基础、开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是新时代背景下福建承担“发展与统一”、“民族复兴与国家统一”等双重使命的建设蓝图,一个更加富裕、更加美丽、更加幸福,确确实实的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福建建设新蓝海已经浮出水面。

  张文生认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与“全面深化闽台各领域融合”两方面相辅相成,蕴含福建肩负的发展与统一、民族复兴与国家统一的双重历史使命和政治任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是基础,是条件,“全面深化闽台各领域融合”是目标,是任务。福建省要“增强信心、坚定决心,奋力实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目标任务”“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不断深化闽台经济领域融合,建设两岸共同市场;深化闽台基础设施领域融合,打造两岸通道枢纽;深化闽台社会领域融合,落实落细惠台利民举措;深化闽台文化领域融合,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二)两岸同胞“亲望亲好”,两岸专家学者、台籍教师、台商、台青代表充分肯定大陆惠台政策的红利,分享对“全面深化闽台各领域融合”的理解、期许与对策

  漳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执行会长吕榜洲先生说,在闽台资企业不在少数,充分肯定惠台措施不断推出,对助力台资企业稳步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吕榜洲先生认为,为两岸人民谋福祉是根本,蔡英文当局切勿误判形势 。两岸“亲望亲好”,闽台“两岸一家亲”,这也是让大家不顾风浪前行,看好福建发展新机遇的原因。

  吕榜洲先生指出,近期,两岸局势持续紧张,蔡英文当局目前在处理两岸关系上的方向出现了偏差,还是希望蔡英文好好照顾并促进台湾经济,与大陆良性沟通照顾好经济才是为台湾人民谋福祉。漳州人杰地灵,漳州市台商协会是桥梁纽带,欢迎广大台商朋友放心地在漳州投资兴业。

  福建省委党校闽台研究院院长罗海成教授在主题发言中建议,推动厦金榕马率先融合,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金门与厦门、马祖与福州是两岸一水之隔、一水相连的两个区域。厦金榕马融合发展一小步,诠释的是两岸融合发展一大步。

  福建省台湾法律研究院副院长曾丽凌副教授建议,加强闽台融合发展法治保障基本要求和推进路径研究,提出应厘清闽台融合法治保障所指涉三个基本要求,即提升立法品质,增强规则透明度;实现“非限缩型”的法治现代化;推进多层级“共同治理”的法治现代化。

  曾丽凌提出三大具有创新借鉴意义的落实路径,即构建科学立法机制,完善涉台地方法律体系,尤其是强化立法前模拟、评估与论证;保障社会民生融合发展需求,在经济领域、基础设施、社会领域、文化科教领域拓展涉台地方立法所涉方面;健全政府和社会法治,探索闽台地方共同治理模式。

  南开大学朱磊教授分析《闽台融合发展中的平潭特例》、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宋帮强副教授探索《新时代推进闽台融合发展新路》、莆田学院崔立有副教授研究《从闽台高校药学专业实习交流谈两岸医疗合作》等问题,提出许多新见解。

  台湾陈守仁孙学研究中心张晓芬副研究员提交研究成果《“善”的融合与开发-孙中山“巧者拙之奴”之理对闽台融合与发展的影响之研究》。张晓芬认为,海峡两岸本是同源同种一家人,因政党、政治、理念、军事、党派等因素影响,自1949年蒋介石先生迁播来台后,至今一直是分隔局面。2016年,台湾政党轮替后,又加上中美经济战、外交关系紧张,乃至武汉疫情散播等因素,似乎海峡两岸又出现冲突与紧张,如今,如何再次做到“两岸一家亲”的和乐局势?想必今日以政治或政策或外交建交等等,都不是最快有效的解决办法。末学以为是否从“善”的观点出发,发挥 孙中山先生的互助理念,由民间团体做起,对闽台融合与发展,是否有许多帮助与影响?在此,试以孙中山先生“巧者拙之奴”理论来探究闽台融合与发展。

  张晓芬认为,台湾市场小,要拓展年轻人发展,大陆可谓是现今与未来的市场。应用孙先生“巧者拙之奴”之理,就是发挥人性本善之理,以台湾有力的人才,去帮助大陆闽南地域的开发与建设。今日,观诸多报道与记载,实可发现到闽台在农业与企业等方面,融合的发展,颇具成效。

  台湾陈守仁孙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候选人杨明勋先生提交研究成果《两岸关系新情势下的闽台青年融合政策》。杨明勋认为,台湾青年作为主要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政策实施群体能提供长期两岸交流的活力,更通过在福建长期定居生活、工作、通婚,成为福建对台政策施力的一大抓手。

  杨明勋建议,从台湾青年角度着手,首先解决在于其居住问题。台湾侧重于台北大型都会发展,导致以台北地区为主的房地产大幅攀升,相对于岛内中南部青年而言,难以通过基本社会阶层爬升的受薪方式追赶房价上涨速度,结果是多数台湾青年单身及晚婚,更因工作困难,仅能温饱租屋度日。福建地域广阔,许多沿海城市风景秀丽,属于宜居城市,建议制定相应指标,优化社会管理,按城市人口比例配置青年居住,从租屋、买房到落户等环节分开进行,尤其针对过往“三中一青”、“一代一线”等台湾青年群体进行优惠政策宣导,将能有效导引台湾青年选择落户福建,或投入在福建的工作市场。

  杨明勋建议,在居住政策上,结合现有居住证制度,提供台湾青年长期居住,以及人才引近评价指标,根据不同层次人才引进制定对应政策,在涉台政策需求面向上给予不同优惠力度,正面引导台湾青年服务于闽台关系融合发展的大局中。杨明勋还针对台湾青年生活周遭问题提出线状带政策配套、开放闽台市场作为两岸共同社会实验区、制定忠诚条款,维护稳定发展大局等提出一系列极富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的良策和研究成果。

  第三,台青代表、专家学者积极为深化闽台经济领域融合,建设两岸共同市场、打造台湾同胞“第二生活圈”建言献策。

  《决定》指出,深化经济领域融合,要完善闽台共赢发展的经济合作机制,推动优势产业对接,促进闽台企业共同研发、共建标准、共创品牌、共拓市场。要发挥厦门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等平台作用,,深入推进闽台区域合作,加快涉台园区建设,支持厦金、榕马率先融合。推动平潭综合实验区加快建设新兴产业区、高端服务区、宜居生活区,打造台湾同胞“第二生活圈”。

  漳州台商投资区两岸青年创业基地顾问陈宇棠先生以台湾青年创业基地营运者的切身经历,提出五点建议:1.资金市场必须朝向量化宽松,增加内回圈经济筹码,建立内需的荣景,有效吸引人才,解决台湾创业者融资瓶颈以及建立违约风险的控管机制。2.旧有的系统结构在转换与磨合期中,应高度重视可能出现的限制或掣肘“同等待遇”的政策效果问题,要高度重视对新创者或首来族的公共服务政策细化和对既有台企转型升级困难的帮扶。3.要在制度惯性、政策门槛高和申请程式等方面为小微型初创台企量身定制。4.直播电商产业符合台青在大陆创业就业方向,建议驾驭扶持和培育。

  闽南师范大学吴凤娇教授着重从深化闽台产业融合视角,分析助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对策建议,吴凤娇认为,深化闽台产业融合是全面深化闽台各领域融合的核心内容,是助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的关键抓手,要正视当前深化闽台产业融合面临的困难挑战,要瞄准电子资讯、石油化工和机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强化产业链梳理,以“补链、延链、强链”为导向,进行创新性布局,并实施创新驱动协同发展,极推动闽台科技人才的互流互通,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重大专案、重点产业为载体厚实, 协作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通畅的新机制、新格局。

  上海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教授提交研究成果《闽台产业融合发展前景分析与思考建议》。盛九元从两个层面推进对台工作的开展:一是以自贸区 3.0 版建设为契机,以生物技术交流合作 为切入点,完善相关载体建设,建构起闽台生物科技产业合 作示范区;二是通过两岸特色金融合作试点,促进两岸金融 机构与特色金融的有机衔接,为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提 供助力。

  第四,专家建言深化闽台社会领域融合,关键要解决好台湾青年在闽社会融入问题,推动闽台社会工作融合。

  《决定》指出,深化社会领域融合,应坚持“非禁即享”,推进各项惠台政策落地。深入研究促进台胞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享受同等待遇新举措,逐步为台湾同胞在闽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建设数字“第一家园”对台一体化服务平台。健全台湾青年实习就业创业市场机制、优化服务支持体系,更好吸引和支持台湾青年来闽发展。

  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执行院长陈丽丽教授认为,全面深化闽台社会领域融合,关键要解决好台湾青年在闽社会融入问题。陈丽丽建议,要依托高校,设立登陆台湾青年就学就业培训和创业孵化基地,确保登陆台湾青年获得在闽深造学习机会,努力锻造和提升综合竞争力,要建立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网,并对提供就业岗位的相关企业进行政策激励,助力登陆台湾青年充分就业,逐步实现高端就业。对有创业意向的台湾青年,应在在多轮返校深造培训后,条件成熟着进入创业孵化基地,进行特训与帮扶,建议将台湾青年就学就业创业当成深化闽台社会领域融合的重要基础工程和重大工程,落实落细。

  闽南师大法学院台籍教师赵任民讲师提交研究成果《闽台社会工作融合之研究》。赵任民从闽台社会工作融合视角指出,福建在各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相关人才培养在全国仍处于起步阶段, 相对于庞大的社会工作服务需求来看, 专业人才的供给量明显不足。未来闽台养老合作仍有发展的空间与期待。赵任民建议,提高聘任台湾社工人员来闽服务诱因,扩大高校社工专业人才交流;鼓励台湾社福产业扶植及对闽地区投资社福产业。

  第五,深度分析深化闽台文化领域融合,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实施路径。

  《决定》指出,深化闽台文化领域融合,应深化民间基层交流,持续办好海峡论坛、海峡青年节、妈祖文化论坛、海峡西岸文博会等品牌活动,持续实施亲情乡情延续工程。应拓展文化交流领域,增进台湾同胞对民族、对国家的认知和感情,更好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福建长泰明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曾冠颖副总经理认为 ,深化闽台文化融合培养认同感、形成归属感,而它们必须建立在交流之上。台青要有责任心,传递正能量给身边的人。曾冠颖认为茶文化、新媒体传播,两岸婚姻家庭都是很好的文化领域融合平台。文化融合要渗透到学习、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文化方面的融合与社会方面的融合息息相关。

  陈丽丽认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暨闽文化为纽带,以两岸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修学、友谊、幸福成长和文化交融为核心,以文化论坛、文化参访、文化产业合作为通路,创新多元文化对话管理机制、文化交流的可持续性机制、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和文化专业人才的培育机制,建构两岸文化共同市场,消弭文化隔阂、凝聚文化共识、增进文化认同新路径,促进两岸文化实现大融合与大发展;共同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凝聚中华民族意识,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文化自信与文化条件。深化闽台文化领域融合,福建红色文化圈、闽台两岸闽南文化圈、闽台两岸妈祖文化圈、闽都文化圈、闽台两岸客家文化圈,大有可为。
 
  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台籍教师朱宝青助理教授提交研究成果《文化观光 APP 在促进闽台融合可行性与对策》。朱宝青建议高度重视文化观光 APP 在促进闽台融合中的重要。朱宝青认为,行动APP不论是对于观光客、或是潜在观光客、乃至于其他网路使用者而言,均有正面的促进效果。闽台(闽金门)之间,共通之历史、文化、观光等,若能充分使用数字创新网路科技、或是行动APP之协助,例如多多开发相关之历史文化城市APP导览,例如漳州土楼APP、湄洲妈祖APP或是游戏软体、或是厦门之美APP等,对于促进闽台之融合,应有莫大的帮助。

  台湾陈守仁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兼副主任、台南昆山科技大学兼任副教授冯国豪先生提交研究成果《闽台宗教与族群探源与融合-从台湾屏东县潮州镇三山国王庙(忠主宫)看闽粤台族群融合》。冯国豪指出,研究发现潮州镇确实与粤东潮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当时开发潮州镇先民还包括客家及闽南族群;可惜的是本地居民已经完全不会使用“潮州话”,多数使用闽南语及客家话,而年轻一代更因为与原乡连结降低,客家话与闽南语的使用逐渐降低,对原乡的认同也逐渐下降。冯国豪建议,要强化闽粤与台湾(潮州)的融合,应该要加强年轻人的联系,建议可以从小区大学与社区发展协会着手加强两岸的互动,同时能加强年轻世代与原乡的认识与连结。

  台湾陈守仁孙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候选人谢嘉文助理研究员提交研究成果《从文化认同到融合过程的新思考-以闽台大学院生的交流为例》。谢嘉文认为,基于闽台之间的“五缘”关系,亦即地缘、血缘、文缘、商缘与法缘的关系,分析其内容可见,地缘与血缘是环境因素;文缘与商缘为社会交流。不论何者,都和中华文化密切相关。深化闽台学术、教育、科技等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闽台文化融合发展,意义重大。谢嘉文认为,闽台大学院生的文化交流合作,目前尚存在许多有待克服、解决的难题。然而,从历史的长流来看,文化从认同至融合的过程中,会经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礼仪规范等差异性问题,但重要的是找到适切的解决方法。打通传统文化的共性,宣传闽台的同根同源,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瞭解,是一个很好的追求起点。

  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台籍教师詹金娘助理教授提交研究成果《闽台歌仔戏(芗剧)扬琴之发展与递变》。詹金娘认为,“歌仔”反映移民对原乡的思念与未来新生活的期许,闽南的语言,相近的歌谣,采诗定谱优美的文字,岛语传唱,观众热络的参与。回顾当代两岸歌仔戏的交流,已然走过一甲子有余,期间或迂回潜流,或单向零星,或双向对话,或多元热络等。期许能够提供更开放、更高阶、更全面的交流通路与宏观愿景,两岸连袂一起为歌仔戏(芗剧)传统艺术灯灯相续,薪火传承,穿越海峡 携手同行。

  专家学者、台籍教师、台商、台青代表的研讨交流,无论是解读“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还是研究全面深化闽台各领域融合的战略定位、落实路径,都倾注了深度的思考和家国情怀,研讨会的研究成果,为全面深化闽台各领域融合提供了极富启迪意义的宝贵见解。

  (作者系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专家)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21012.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