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徐静波:越洋的近代中日交流促进两国共同发展

热点搜索

徐静波:越洋的近代中日交流促进两国共同发展

(徐静波教授在关西讲学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中评社北京10月30日电(实习记者 张莹)10月28日,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徐静波受邀参与中国海洋大学“百川讲堂”进行主题为“越洋的近代中日交流:以中国留学生留日和日本教习来华为中心”的线上讲座,分享他对近代中日交流及关系的理解与思考。

  近代中日交流对两国历史发展及推进外交关系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徐静波谈及此历史事件,强调于近代中国的发展而言,这不仅是“革命的温床”,更是“新知的媒介”。近代中日交流一方面推进了近代中国革命的进程,同时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两国人才互相输送,推动文化交流繁荣发展,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历史文化奠定重要基础。

  随后,徐静波首先从培育“革命的温床”角度展开,讲述近代中国人的留日历史。在晚清末年的腐朽统治下,涌现出一批试图以恢复中华为旗帜进行革命的有识之士。徐静波主要介绍了其中的留日代表人物,如宋教仁、蔡锷和陈独秀等人,他特别强调,这些革命者的留日经历为推动近代中国革命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接着,他又以周氏兄弟、郭沫若和李叔同为例,分析近代中日交流对中国文学和音乐发展的作用及影响,同时阐释了“新知的媒介”的含义,即近代中日交流为中国吸纳了解外来文化提供了平台,并深入推动了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中日交流是双向的,除了近代国人远赴重洋留日学习,还有日本教习来华从事教育行业。据徐静波介绍,研究统计曾有一千多名日本教员来华从教,他们开办各类新式教育机构并开设丰富的文理课程,为近代中国造就了非常多人才。他表示,近代中日交流作为“新知媒介”,其意义不仅局限于地域上的改变,更是观念思想上的转变,新的知识概念通过日本和现代日语传到中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近代中国。

  讲座的最后,徐静波对近代中国学生留日和日本教习来华这一较大规模的越洋人员交流活动事件进行总结引申。他强调这一历史史实告诉后人,文明或文化的传播,一直都是环流式和互动式的,比起以武力为背景的前行推进,和平方式下的人员往来会使彼此获得良性的互动和促进。一个民族和国家,只有不断地吸取其他文明的长处和优点,才可以不断地丰富、改良并提升自己文明的内涵,妄自菲薄和狂妄自大的态度要及时摒弃。新时代下,中日交流更加频繁多样,徐静波认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环境下,两国应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进行更加多元化的交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互相了解学习,取长补短,消解差异,加深中日人才交流互动,促进两国共同进步发展。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25458.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