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研究报告:港应加强科研落地 构建科创生态

热点搜索

研究报告:港应加强科研落地 构建科创生态

团结香港基金总干事郑李锦芬致辞(直播截图)

团结香港基金9日发表《搭建技术转移大桥 构筑科研创新基地》的科技创新研究报告(直播截图)

团结香港基金助理研究总监及经济发展研究主管水志伟发表报告内容(直播截图)

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致辞(直播截图)

  中评社香港11月10日电(记者 沈而忱)团结香港基金9日发表《搭建技术转移大桥 构筑科研创新基地》的科技创新研究报告(全文:https://bit.ly/3lc1y8z),指出尽管本港大学基础科研成就卓越,但技术转移薄弱,难以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具有重大社会及经济效益的产品和服务。基金会建议加强本港院校的技术转移能力,缔造一个蓬勃的科创生态,构建国际科研创新基地。

  团结香港基金总干事郑李锦芬致辞时表示,今日的研究报告聚焦基础研究的技术转移和商业化过程。香港的基础研究在国际享负盛名,但在研究落地及商业化方面则落后于国际同侪,此份研究报告提出七项建议,希望从培育文化、善用投资、整体规划和发展基础四方面加强本港院校的技术转移。

  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致辞指出,对于科创,特区政府将全力以赴,但也需要各界的支持和参与。报告中提到的技术转移及商业化研究都是特区政府一直关注的。事实上,政府一直通过创科基金为产学研持份者提供财政支援,并在今年提高资助额度,资助下的创新科技产品亦很有成效。

  随后,团结香港基金助理研究总监及经济发展研究主管水志伟发表报告内容。报告认为,本港大学占香港年度研发总开支近一半,远高于英国及美国,可见大学在香港的创新生态中举足轻重,惟本港大学技术转移的表现不尽如人意。2019年数据显示,本港所有大学的知识产权收入合计为一亿港币,尚不足牛津大学的1/7;本地所有院校的衍生公司总数亦仅达牛津大学的一半左右。基金会认为,技术转移是开启大学科研宝藏的关键,有效转化大学科研成果能够活化本地创新生态,对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亦大有益处。因此,基金会提出七大政策建议。

  第一,优化评核框架,将拨款分配与大学表现挂钩,培育大学的知识转移文化。报告发现,大学的指标表现不与政府的技术转移拨款数额挂钩,削弱了院校技术转移的动力。因此,应设立更全面的数据库管理数据,建立评核大学技术转移的关键绩效指标,并根据大学在技术转移的表现来分配其技术转移的资助金额,以鼓励院校的技术转移文化。

  第二,增加研究人员在科研成果商品化的灵活性,提升知识产权的流动性。技术转移的文化亦颇受限于大学保守的政策,包括专利权的拥有、使用、转让及收益分配等。报告建议,本地大学应放宽知识产权及校外执业的相关规定,提供更大弹性,让教职员有更大动力以及空间将其科研成果商品化。

  第三,透过技术转移办公室和技术转移联盟促进大学研究商品化。报告建议,大学应邀请更多专业人士,如商界领袖及投资者加入技术转移委员会,以提供多元专业意见,并吸纳来自业界和学界的人士加入大学的技术转移办公室。同时,各间大学的技术转移办公室应组成一个技术转移联盟,与技术转移办公室形成互补,建立连接大学与业界的平台,整合资源推动大学科研商品化。

  第四,加强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创业是将基础研究商品化的选择之一。报告建议,政府应改进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提供额外的资金予获得私人投资的初创企业,并放宽税收规定;同时,政府应促进该资助计划与香港科学园和数码港合作,透过与私营孵化器及加速器的结合,使初创企业能充分享用其资源及网络。

  第五,善用未来基金,提供耐心资本和“深科技”投资策略,培育本地衍生公司。前沿科技的持续研发需要资金的长期支持。香港的科研优势在于“深科技”,虽然需要大量研发资金和时间投入,但能带来深远长久的贡献。报告认为,若特区政府能使用“耐心资本”投资本地大学的“深科技”,将扩大院校科研成果的影响,带来新的产业机会,进一步提高香港经济的长期生产力。

  第六,成立高层次的科学和发展办公室,为行政长官及主要官员提供意见,制定公共研发拨款的整体策略,并确保政府部门支持试用崭新科技。政府内部并无独立机构为其提供科学谘询,难以把握全球创新及产业发展新趋势,因此缺乏具有前瞻性的蓝图和愿景。报告建议,政府应成立一个科学和发展办公室,由首席科学与发展总监领导,并邀请学者和科学家加入,为行政长官及主要官员提供建议,制订公共研发拨款的整体策略,并推动公营机构试用本港的科创成果。

  第七,将九龙湾行动区发展为世界一流的创新园区。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离不开商界和业界的支持。但香港科学园、数码港以及落马洲港深创科园均远离核心商业区。九龙东交通便利,邻近大学和研发中心,及位于将军澳工业邨的数据技术中心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同时亦是政府试验智慧城市等崭新科技的重要选址。因此,报告认为,香港应在九龙东构建世界级的创新园区,为扩建科学园和数码港提供场地,并吸引人工智能及金融科技等公司进驻。

  水志伟指出,政府近年为发展科创加大投入,但较集中在基础研究。若能填补应用研究及市场之间的技术转移缺口,把本港顶尖科研成果落地商品化,将为经济发展找寻新出路。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研究)卢煜明教授表示,放宽研究人员校外执业的限制能增加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的灵活性,有效推动更多研究人才参与科研商品化,发挥香港的科研实力。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黄锦辉教授提出,改善大学技术转移的评核框架及关键绩效指标,能加强院校对技术转移的重视程度,促进大学之间的良性竞争,共同构建一个蓬勃的技术转移氛围。

  建峰资本管理合伙人汤复基博士表示,要成功发展颠覆性的深科技,长期的资金支援必不可少,若能大幅推动深科技的成果商品化,会释出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团结香港基金是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于2014年并担任主席的非政府、非牟利机构。基金会矢志汇聚新思维和新视野,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为香港的繁荣安定与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27129.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