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潘兆民:拜登或比特朗普让中国面临更大压力

热点搜索

潘兆民:拜登或比特朗普让中国面临更大压力

潘兆民。(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东海大学校园一隅。(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中11月11日电(记者 方敬为)针对美国政党轮替后的美中关系走向,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潘兆民向中评社分析,拜登可能比特朗普让中国面临更大压力,美国一旦重返国际制度,再次担任起制度领袖,过去中国只需要面对特朗普执政的美国叫牌,现在则要面临来自多边国家的制度规范,中国本来有望取代美国在国际制度上的话语权,但如今却要重新面对美国的挑战。

  在两岸关系上,潘兆民也不乐观,他指出,过去蔡政府因为操作反中,获取庞大的政治红利,加上先前特朗普的抗中调性强烈,台美唱和,让蔡政府声势上扬,因此,即便白宫易主,蔡政府仍不可能放弃操作反中,以把握选票极大化,所以研判民进党接下来在就算没有拜登政府当靠山,尖锐的两岸政策仍不会改变,两岸关系难缓,台湾在三角关系中,安全风险相对较高。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暨通识教育中心合聘教授,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暨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及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分析民主党拜登上任后的对华政策,潘兆民表示,竞争仍是主调,美国两大党在对华政策上面已越来越一致,因为两党共同面对一个大问题,就是中国崛起、后来居上,美国霸权衰退的困境。所以拜登上任后,仍会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只是手段不会像特朗普那样,一昧强调施压对抗,而保有较高弹性的合作空间。

  过去美国在全球治理当中,占据顶尖地位,但自从中国大陆的崛起后,开始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潘兆民指出,碰巧在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又不断退出全球治理范畴,包括巴黎气候协议等国际制度、组织,特朗普一一退群,让美国走回单边主义。

  当美国走向单边主义,对美国在全球治理领导者的形象而言,是相当大的伤害,并且让中国更有机会去取而代之,也确实,让中国在近年来更有机会在全球治理里面,担任一个重要的秩序仲裁者,跟规范的制定者,甚至得到了更多的发言权。

  上述情况显示,特朗普执政对中国的压制,事实上对遏阻中国崛起的效果有限,潘兆民说,拜登在面对此情况,不可在上任后突然与中国和解,维护美国利益必然是拜登当务之急,只是拜登的作法会倾向回归多边制度,透过重拾美国的领导地位,牵制中国。

  潘兆民认为,拜登的做法,相较特朗普而言,可能让中国面临更大的压力,因为一旦美国重返国际制度,再次担任起制度领袖,过去中国只需要面对特朗普执政的美国叫牌,现在则要面临来自多边国家的制度规范,中国本来有望取代美国在国际制度上的话语权,但如今却要重新面对美国的挑战,对中国维持国际制度地位可能相对吃力。

  另外,本来中国主导的RCEP可能是全球最大区域性经贸组织,但拜登已表态有意重返CPTPP,届时假如美国真的回归CPTPP,本来RCEP的优势就会面临挑战,未来两大世界经贸组织的竞争性如何、未来的发展,真不知鹿死谁手。

  不过,潘兆民表示,拜登的对华政策,竞争之外合作也是重要的一环,拜登先前已特别提到,未来在某些方面是可以跟中国大陆合作,只要美中有合作空间,过去3年多来的紧张对立关系就有望转圜,美中关系将回到奥巴马政府时代的发展轨迹。

  至于美中关系趋缓,两岸关系是否连带修补?潘兆民表示,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上他较为悲观,因为近年两岸关系对立,不只是因为特朗普政府的因素,民进党蔡政府尖锐的两岸政策也是主因,如今虽然美国因素降低,但蔡政府若态度不变,两岸仍难以重启对话,甚至他认为,蔡政府可能因为美国政权变换,展现更尖锐的两岸政策。

  潘兆民解释,依照选票极大化的逻辑来看,两岸越冲突,对民进党而言,选票越多,过去蔡政府可以强势态度对应中国大陆,是因为美国特朗普政府通过了各项以台湾、台北为名称的很多的法案,所以给了蔡政府很多的背后的依靠。

  现在拜登可能无法在成为民进党叫阵的靠山,但蔡政府也不能因此态度转变,否则可能影响政治红利,反而要在没有靠山的情况下,更尖锐反中才有办法引起各界注意,无论是美国的目光还是台湾内部的目光。潘兆民说,尤其是拜登执政后,台美关系可能趋弱,蔡政府更要藉此拉抬声量,所以研判两岸关系短期内不会有变化,也难以和解,不过长期来看,蔡政府在三角关系的话语权会变低,声势趋弱,未来能否影响其态度转变,值得观察。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27156.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