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经民联倡设港青大湾区e通道 助融入大湾区

热点搜索

经民联倡设港青大湾区e通道 助融入大湾区

发布会现场(中评社 沈而忱摄)

经民联提倡设立“港青大湾区e通道”(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评社香港11月20日电(记者 沈而忱)经民联19日下午发布帮助香港青少年到大湾区学习就业生活十项建议,提倡设立“港青大湾区e通道”,解决港青北上的困难和障碍,为他们提供全方位支援。建议包括推出空档年(gap year)“大湾区青年实习计划”、推动更多香港大专院校在大湾区设立分校、争取兴建“香港青年城”等。

  第一,推出空档年“大湾区青年实习计划”。经民联认为,若香港青年能够把握空档年机会到内地实习,可进一步了解当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加他们日后选择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机会。经民联建议,粤港两地政府应共同推出升级版的“大湾区青年实习计划”,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现有计划,寻求提供更多具有特色和深度的实习岗位,并开放广东省及各市政府的短期实习机会予香港青年。

  第二,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创职位计划”。经民联认为,港府可以为在大湾区其他城市开设公司、厂房、办事处和销售点等港企雇主提供雇员薪金津贴,用以聘请香港青年;港府还可建立专为毕业生而设、涵盖大湾区各城市工作空缺的网上求职平台,以及协助各行业在网上举行大型招聘活动。

  第三,推展两地专业资格互认,协助青年打入大湾区内地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扩大内地与港澳专业资格互认范围,扩展“一试三证”范围,推动内地与港澳人员跨境便利执业。经民联建议尽快落实有关安排,除了工程、法律等界别外,互联网、房地产、金融、研发、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也需“应通尽通”。

  第四,设立“电子商贸支援计划”,为派驻大湾区内地城市的青年提供额外津贴。经民联提到,港府应为有意设立电子商贸平台的中小企提供恒常资助,如企业派驻毕业生到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厂房或办事处,该雇员可获得额外津贴。另外,政府应和大专院校设立相应的人才配对计划,增加年轻人接触相关资讯的机会。

  第五,支持更多香港大专院校在大湾区设立分校,吸收大湾区学生。经民联指出,这可发挥香港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基础科研强大的优势,亦可结合大湾区在创新科技及科研成果商品化的优势,也为粤港两地的学生开拓了更多协同创新的机遇。

  第六,支持香港学生北上就读中学,扩大“港澳子弟班”安排,增加寄宿学位,设立学生宿舍。经民联表示,“修例”风波之后,不少家长都希望安排孩子内地求学,因此建议适度放宽香港青年到内地升学的政策,并增加寄宿学位。

  第七,增加港生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升学选择,调高资助水平。经民联建议,因应港澳与大湾区九市的融合趋势,容许港生免受指定院校名单的宪制,可就读所有高等院校;同时,加强对本地中学升学辅导、事业辅导、生涯规划老师的培训,向他们提供最新的大湾区状况和升学咨询。此外,香港教育局可统筹举办每年一度的“粤港澳大湾区升学博览”,让中学毕业生更容易获得相关资讯。

  第八,优化姊妹学校计划,加强香港中小学生予内地同侪接触。经民联认为,香港所有的中小学应与内地至少一所学校缔结为姊妹学校,确保所有中小学生都有机会与内地同侪接触交流,并深化交流内容,增加两地中小学生深入了解对方生活和文化的机会。

  第九,丰富专题交流和体验项目,增加香港青年对国情的了解。经民联提出,邀请各领域的专业知名人士或机构与本港院校和青年机构缔结为合作伙伴,展开主题式交流活动,加强香港青年对大湾区各发展领域的了解。另外,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内地专题实习计划”。

  第十,便利香港青年在大湾区珠三角城市置业,提供短期居所。经民联建议,可以通过置业资助、放宽按揭、提供短期居所、加强特区与内地九市联系等方式,帮助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创业发展的青年,为他们提供住宿方面的支援。

  出席发布会的包括经民联主席卢伟国,副主席梁美芬、吴永嘉,经民联青委会主席梁宏正、副主席林颢伊。卢伟国表示,香港青年不仅创意澎湃,更具备国际视野和良好语文能力,是大湾区发展创科产业最需要的人才。但目前他们融入大湾区仍面对不少困难和障碍,包括实习机会名额不足、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不够、专业资历互认不足、“限购令”导致难以购买当地房产自住等。因此,如何减少和清除香港青年融入大湾区的具体困难和障碍,需要有关方面重视和予以解决。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28687.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