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关键是要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

热点搜索

关键是要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

  中评社北京11月21日电/最近学界正在热议“双循环”。事实上,一个国家只要坚持开放而不闭关锁国,经济运行皆是“双循环”。今天“双循环”问题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写这篇文章,就是要向读者解释: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何要以畅通国内大循环为主?

  读者容易想到的原因,恐怕是新冠肺炎疫情。不错,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重要的原因。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贸易受阻,国内的产业链、供应链也因此受到影响。为了稳就业,中央早在2月底就提出支持企业尽快复工复产。而当时的困难是:需要进口的原材料进不来;需要出口的产品也出不去。面对这种局面,我们不得不对以往的“出口导向战略”作反思。

  其实我自己有一个推断:即便没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央照样会提出“以畅通国内大循环为主”。在我看来,新冠肺炎疫情只是触发点。说得更明确些,中央强调“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并不只是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而是一项事关长远的重大战略调整。我作这一推断的依据,是经济学关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理论逻辑。

  从理论上讲,要处理好“双循环”的关系,首先必须弄清楚一个国家应如何参与国际分工?亚当•斯密当年提出要按绝对优势分工。他说:假如英国和葡萄牙生产10尺毛呢与一桶葡萄酒,英国的单位成本分别是100小时与120小时;而葡萄牙的单位成本分别是120小时与100小时。两相比较,英国的绝对优势是生产毛呢,葡萄牙的绝对优势是生产葡萄酒。若两国按绝对优势分工然后彼此交换,双方皆可节省成本。

  对斯密的分工理论,后来李嘉图又作了拓展。李嘉图问:假定10尺毛呢可换1桶葡萄酒,英国生产10尺毛呢需100小时,酿造1桶葡萄酒需120小时;而葡萄牙生产同量的毛呢与葡萄酒分别只需90、80小时。这样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占绝对优势,英国皆处于劣势。在此情况下英国与葡萄牙是否应该分工呢?李嘉图认为,英国虽没有绝对优势,但也可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分工。

  对上面的结论,李嘉图解释说,葡萄牙的比较优势是生产葡萄酒;英国的比较优势是生产毛呢。若葡萄牙专门生产葡萄酒,就能用80小时生产的葡萄酒,换取自己用90小时才能生产的毛呢,可节约成本10小时;若英国专门生产毛呢,则可用100小时生产的毛呢,换取自己用120小时才能生产的葡萄酒,可节约成本20小时。可见不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也应参与国际分工。

  应当说,斯密与李嘉图的分析逻辑井然、无懈可击。不过需要提请读者注意的是,两位大师的分工理论皆暗含着一个共同的约束条件,即“国际贸易自由”。要是两国间贸易不自由,比如英国限制葡萄酒的进口,或者葡萄牙限制进口毛呢,葡萄牙与英国就不会形成分工。这是说,斯密与李嘉图的分工原理只有在贸易自由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否则不能成立。

  是的,贸易自由是国际分工的前提。而由此想深一层,假若贸易自由,一个国家是否就应该按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呢?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曾提出过不同的观点。他指出,财富和财富生产力不是一回事。斯密只强调落后国家可以通过国际贸易买到更便宜的商品,但却完全无视落后国家的生产力进步,可财富的生产力却比财富要重要得多。

  对此李斯特曾作过一种形象的解释:生产力好比果树,而财富则是生产力(果树)结出的果子。落后国家向别国购买廉价商品,表面上虽要合算一些,但却不利于本国生产能力的提升,甚至会令自己长期处于落后地位。基于此,李斯特提出了“幼稚工业保护论”,意思是,一个国家对关系本国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即便暂时不具有优势也不能放弃,而应该加以保护。

  有学者认为,“幼稚工业保护论”是对斯密分工理论的全盘否定,而且李斯特当时也确实是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斯密。不过在我看来,斯密并没有错。前面说过,斯密分工理论的前提是贸易自由,若贸易不自由,当然就不能按斯密的理论进行分工。

  回头再分析前面的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何要以畅通国内大循环为主?我的回答,是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近年来某些发达国家不断制造贸易摩擦,不仅用高关税影响中国出口,同时也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给中国。既然国际贸易不自由,别无选择,我们当然得扩内需,以畅通国内大循环为主。

  要特别指出的是,以畅通国内大循环为主并不是要搞封闭循环,更不是搞大而全、小而全,而是要重点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当前国内大循环的最大堵点,是我们的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因此,畅通国内大循环必须坚持创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核心地位,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而且有4亿人口的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基于此,畅通国内大循环,我们应当把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时发力,双管齐下,通过稳就业和调结构不断释放国内需求潜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东京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28873.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