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黄清贤:秉持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定力

热点搜索

黄清贤:秉持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定力

中华两岸新时代交流协会理事长黄清贤(中评社 张爽摄)

  中评社北京11月26日电(记者 张爽 实习记者 张莹)中国国民党前主席特别顾问兼大陆事务部主任、中华两岸新时代交流协会理事长、南开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黄清贤在第六届中华文化论坛中以中华文化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发表演讲,他表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在2015年指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携手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虽然现在两岸关系面临重要节点,坚不承认九二共识的民进党等台独势力与美国等反华势力的冒进,对于民族复兴之路造成暂时阻碍,但只要能秉持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定力,维护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则两岸人民将可携手共创美好生活的新时代。

  中华文化的内涵:“仁“是克己复礼

  黄清贤表示,两岸关系历经1980年代后期起的逐渐开放,虽然1990年代后期起历经后退的过程,但也迎来了2008年后的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两岸关系机遇期,可是2014年后的两岸关系又出现逆流,2016年后更因民进党执政而让情势日趋严峻,甚至国民党在2020年败选后也对九二共识产生疑惧,所以两岸关系雪上加霜。

  黄清贤说,事实上,两岸关系会在当今面临困境,除了外部环境干扰之外,内心思维亦存在误区,因此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可以在目前的逆境下发挥功能,也就是运用“仁”的换位思考、相互认同、合作共好,让两岸从敌我矛盾,回归内部矛盾,回到存同存异,再回到存同化异,则两岸关系将可柳暗花明。

  黄清贤表示,中华文化的“仁”可用儒家作为代表,论语就有许多孔子对于“仁”的讲述,例如里仁篇第一章的“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第四章的“苟志于仁矣,无恶也”;第五章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所以人在世上,必须身处仁、志于仁,富贵或贫贱都需以仁为依归,尤其是无时无刻都不能违背仁。

  黄清贤表示,至于仁是什么?如何定义与进行?诸如颜渊篇第一章的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第二章的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黄清贤说,此外,阳货篇第六章的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雍也篇第三十章的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黄清贤表示,所以仁是克己复礼,视、听、言、动都需依礼而行;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于别人。仁的品德是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仁的做法是想要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起站得住; 想要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起过得好。如果还可以给人民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那更是超越尧舜的圣人。

  携手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

  黄清贤表示,早在2013年2月25日,习近平接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会面时指出,大陆和台湾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真诚希望台湾同大陆一道发展,两岸同胞共同来圆中国梦,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黄清贤说,2015年3月28日,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中,虽然萧万长与习近平只有短暂交谈,但是习近平强调,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命运共同体”,愿与台湾同胞一道,加强合作,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到了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与时任国民党主席的朱立伦,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进行会见时表示,面对新形势,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要坚定信心、增进互信,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携手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习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历来是命运与共的。由于两岸同胞血缘相近、文缘相亲、命运与共等基础,加上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关系割舍不断的当代潮流,主客观条件造就两岸成为具有‘共同命运’认知的命运共同体。“

  黄清贤表示,共同命运(Common Fate)是什么?就是每个人的生存、健康、幸福,取决于整个群体情况。共同命运可能是好事,例如一群人努力建设美好家园;但共同命运也可能是坏事,比如遭受外力威胁。依据共同命运的观点,尤其是两岸关系现今正处于重要节点,想要呈现具有共同命运的情境,建构出两岸命运共同体,就必须要进行很大的观念努力。这种努力可能需取决于倡导者和认知社群(Epistemic Community),率先推动共同命运的认知。

  黄清贤说,倡导者是指对于某议题或活动发起或提议的人,认知社群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家网络,他们能清楚表达出复杂问题的因果关系,帮助国家定义出利益,架构集体争论的议题,提出具体的政策,以及确认出沟通的重点。

  黄清贤表示,两岸是命运共同体,可是由于台独势力与境外势力煽动反华氛围,使两岸面临新的挑战;但愈是这样,愈是要保持两岸是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以免亲痛仇快。在两岸面临变局的此时,倡导者和认知社群应该如何有效推动两岸共同命运的认知?重要指导论述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指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也就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亲望亲好,中国人要帮中国人,大陆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将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让大家有更多获得感。

  “和平统一之后,台湾将永保太平,民众将安居乐业;有强大祖国做依靠,台湾同胞的民生福祉会更好,发展空间会更大,在国际上腰杆会更硬、底气会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严。“

  黄清贤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座谈会上也表示,海峡两岸同胞应携起手来,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统一;台湾同胞是大陆的骨肉天亲,是反对“台独”、促进和平统一的重要力量;大陆完全理解广大台湾同胞的历史遭遇和社会环境,两岸同胞命运与共,亲望亲好,大陆愿意以心交心,加强交流交往,促进心灵契合。

  黄清贤说,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纪念台湾光复7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更强调,要携手推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深化两岸人文交流;要高度警惕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图谋,大力宣传台湾同胞爱国主义传统,加强对两岸民间交往历史的研究,增进台湾同胞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厚植两岸同胞精神纽带。这些重要指导论述正符合中华文化的“仁”,也就是“身处仁、志于仁”的亲望亲好,中国人要帮中国人,以心交心,促进心灵契合,携手推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体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甚至“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让台湾同胞的民生福祉更好,发展空间更大,更加安全、更有尊严。

  黄清贤表示,总而言之,大陆和台湾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绝不应受到“台独”与外国势力的干扰,发生亲痛仇快,造成非和平的悲剧。相对而言,在中华文化“仁”为基础的重要指导论述带领下,两岸和平发展的倡导者与认知社群,全力推动两岸共同命运的认知,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夯实政治支持基础,则两岸仍将有机会在当前处境下,化危机为转机,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29649.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