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黄淼章语中评:用交流促进两岸文化更好发展

热点搜索

黄淼章语中评:用交流促进两岸文化更好发展

黄淼章(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广州12月6日电(记者 海涵)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宣传局指导,中国台湾网和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网络新媒体大陆行联合报道活动在12月4日在广州市正式启动。活动期间,广州市政府参事、广州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黄淼章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就岭南文化及粤台两地文化交流议题表达看法。他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应该将广州的文物保护好、活化利用好。在大湾区中,广州在文化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两岸的文化应该多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发挥更好地促进作用,促使两岸的文化发展得更美好。

  鲜为人知另一面 广州亦是历史文化名城

  黄淼章表示,其实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但可惜的是,很多人并不了解广州这一面。公元前214年广州建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广州这座城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从来没有搬迁过,其中心位置也没有发生过变化,也留下了很多文物古迹。比如,建于清朝时期的陈家祠——这是当年广东72个县城集资修建的祠堂,它是一座十分典型的岭南建筑,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打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景观;1983年出土的南越王墓——南越文王墓的出土,为探究秦汉期间岭南地区的开发及南越国的历史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被誉为“岭南文化之光”。

  “此外,广州还被称为近代革命的英雄城市,”黄淼章介绍说,广州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黄埔军校旧址,当年毛泽东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中共三大旧址等。因此,广州文物是非常丰富的。但是有个说法是“广州只有星星,没有月亮”,所以,当务之急是加速培养有观赏价值的景点,继续搞好文物保护,展示好广府文化和岭南文化。

  立足大湾区 广州在文化上大有可为

  黄淼章认为,在文化保护方面当抓住机遇,将尘封的古迹化为鲜活的历史。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应该将广州的文物保护好、活化利用好。就像刚刚提到的陈家祠,这是一座非常有代表性的岭南建筑,现在参观人数也很多,应该进一步对其进行优化,将其打造为一个更加靓丽的文化名片。

  他亦指出,广州有南越王博物馆,有南越王宫博物馆,还有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这几个南越的遗址应当串起来,并有效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这样才会更加出彩。

  “城市之间的联动也应该重视,”黄淼章说,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大致从汉代起,广州地区就同东南亚有交往。目前,广州正带领并联合国内其他26个城市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这方面,广州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抓住机遇,扩大广州在历史文化方面的影响。

  他认为,在大湾区中,广州在文化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不过,这还有待于更深层次的发掘和推广。

  互相交流学习 促进两岸文化更好发展

  黄淼章表示,岭南文化有三大板块,分别是广府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其中,广东的客家人有很多在历史上去了台湾。比如,广东客家的蕉岭县就有很多人去台湾并定居繁衍。现在台湾还有很多客家人回到广东寻根问祖。

  “有很多来广东的台湾人很喜欢我们这种岭南建筑,”黄淼章说,因为岭南文化是平民文化,具有亲民的特点,容易得到大众的青睐。岭南的建筑风格对于台湾的一些建筑也有影响。

  黄淼章说,粤台两地的文物也有诸多“缘分”,比如,陈家祠有个一47层的象牙雕,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一个14层的象牙雕;广东此前发掘出来西村窑址,台湾的很多博物馆中也有西村窑制品。

  黄淼章指出,两岸的文化可以多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起到更好地促进作用,促使两岸的文化发展得更完美。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30700.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