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高洪谈日本政治结构:政坛分化重组繁复

热点搜索

高洪谈日本政治结构:政坛分化重组繁复

主讲人高洪

  中评社北京12月9日电(实习记者 柴昕彤)12月8日晚,由北京大学现代日本研究中心主办的主题为日本政治的讲座如期举行。讲座邀请到中华日本学会会长高洪,以“政治结构概观与政治家摇篮剖析——以松下政经塾作为经典案例”为题表达看法。

  高洪从当代日本政治结构与象征天皇制讲起。高洪认为,天皇制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八条。第一条,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在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第二条,皇位世袭,根据国会议决的皇室典范的规定继承之。第三条,天皇有关国事的一切行为,须有内阁的建议和承认,由内阁负其责任。第四条,天皇只能行使本宪法所规定的有关国事行为,并无关于国政的权能。第五条,根据皇室典范的规定设置摄政时,摄政以天皇的名义行使有关国事的行为,在此场合准用前条第一项之规定。第六条,天皇根据国会的提名任命内阁总理大臣。天皇根据内阁的提名任命担任最高法院院长的法官。第七条,天皇根据内阁的建议与承认,为国民行使下列有关国事的行为。第八条,授予皇室财产,皇室承受或赐子财产,均须根据国会的决议。

  高洪介绍说,日本国会由众、参两院组成,是最高权力机关和唯一立法机关。众议院定员480名,任期4年。国会可通过内阁不信任案,首相有权提前解散议院重新选举。参议院定员242名,任期6年每3年改选半数,不得中途解散。在权力上,众议院优于参议院。每年1月至6月召开通常国会,会期150天,其它时间可根据需要召开临时国会和特别国会。

  高洪提到,日本内阁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由内阁总理(首相)和分管各省大臣组成。首相由国会提名,天皇任命,其他内阁成员由首相任免,天皇认证。日本政府实施行政改革后政府机构为1府11省厅。日本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下属各级法院。采用“四级三审制”。最高法院为终审法院,审理“违宪”和其他重大案件。高等法院负责二审,全国共四所。各都、道、府、县均设地方法院一所(北海道设四所),负责一审。全国各地还设有家庭法院和简易法院,负责民事及不超过罚款刑罚的刑事讼诉。最高法院长官(院长)由内阁提名,天皇任命,14名判事(大法官)由内阁任命,需接受国民投票审查。其他各级法院法官由最高法院提名,内阁任命,任期10年,可连任。各级法官非经正式弹劾,不得罢免。检察机构与四级法院相对应,分为最高检察厅、高等检察厅、地方检察厅、区(镇)检察厅。检察官分为检事总长、次长检事、检事长、检事、副检事等。检事长以上官员由内阁任命。法务大臣对检事总长有指挥权。

  此外,高洪还对日本的宪法、地方自治制度、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进行了简要梳理。

  谈及日本宪法,高洪说,日本现行的《日本国宪法》于1947年5月3日实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以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天皇为日本国和日本国民总体的象征,无权参与国政。2005年11月22日,日本执政的自民党正式公布了该党提出的宪法修改草案,其核心内容是抛弃了现行宪法中日本不得拥有陆海空三军等武装力量的重要规定,要求将日本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规定自卫军可以为“确保国际和平而展开国际合作活动”。

  谈及日本地方自治制度,高洪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控制。战后,《日本国宪法》和《地方自治法》扩大了地方自治的权力。《地方自治法》规定,都道府县及市町村为普通地方公共团体;东京都的特别区、地方公共团体的组合、财产区及地方开发事业团为特别地方公共团体。地方自治的职权包括:地方财政和地方财产管理权,地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权,课税权、警察权、统制权等行政执行权,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制定地方条例权等。

  谈及日本选举制度,高洪认为,《日本国宪法》保障普遍选举、秘密选举和平等选举,以个人选举、直接选举、任意选举为前提。《日本国宪法》和1950年的《公职选举法》确立了国会议员、地方公共团体议会议员及其首长的选举制度。众议院议员512人,由全国130个选区选出;参议院议员252人,其中,100人以全国为1个选区,依比例代表制选出(采顿特计票法),其余152人以都道府县区划为选区选出。

  谈及日本政党制度,高洪指出,日本实行多党制。虽在国会中占有席位的政党不少,但自由民主党自1955年以来长期单独执政。自由民主党内部派系林立,派系斗争从未间断,在斗争中,主流派和反主流派不断重新组合这是日本政党制度的一个特点。日本现在由自由民主党和公明党联合执政。

  从日本政治决策机制的角度,高洪对日本的政治生活进行了讲解。他指出,日本政治决策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主要的决策部门和参与决策的重要人物。日本内政、外交决策过程的参与主体纷繁复杂。最主要的决策主体是首相和内阁,其下有政府行政机构及执政党系统。此外,财界及各种利益团体、在野党、大众传媒等,都不同程度地参与着这个过程,表现出决策过程的多元性质。依重要程度的顺序如下:一是首相的决策作用;二是省厅的辅佐作用;三是执政党的协调作用;四是各个在野党的牵制作用;五是不同利益集团的推动作用;六是大众媒体和舆论的平衡作用。

  高洪以日本松下政经塾为例进行分析,他介绍说,松下政经塾的英文译名是“The Matsushita Institute of Government and Management"。"Institute"包含有组织、机构、研究所等各种含义。日本文部省正式批准成立财团法人松下政经塾是在1979年6月,正式开始运营已经是翌年4月。政经塾的塾长(以后改称塾主)兼理事长是松下幸之助本人,副理事长及职员也都是松下公司各部门门物色来的。

  高洪提到,松下幸之助对塾生抱有极大的期盼。他希望从中能够诞生能肩负21世纪领导责任的一流政治家。为此,他给松下政经塾定了“塾是”、“塾训”和五大誓言。松下政经塾在其30多年的发展中,备受日本国内外的关注,拥有一张涵盖面极广、层级很高的“关系网”,这是日本一般的教育机构所无法望其项背的。虽然松下幸之助的教学方针是强调“自修自得”。但这决不意味着他不重视聘任第一流的讲师为塾生们传经布道。按松下定下的规矩,塾生进校后第一学年为基础科目,设立有基础讲座、领导人讲座、实践哲学讲座、松下幸之助理念讲座、表现方法讲座等。担任这些科目的讲师是日本国内一流的学者乃至来自海外的学术精英。

  高洪认为,自民党作为一个垄断日本政坛半个多世纪的“老店铺”,其论资排辈的传统根深蒂固。与资深议员相比,当选次数较少的松下政经塾毕业生很难有脱颖而出的机会。与自民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主党内的松下政经塾毕业生中,野田佳彦、前原诚司早就是派系领袖,且在民主党“未来的内阁”中相继担任过高官。

  高洪在总结时提出,在日本政坛令人眼花缭乱的分化重组中,由朝野两大阵营的松下政经塾毕业生会不会走到一起,成立一个新的政党呢?人们不妨拭目以待,静观其变。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31338.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