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分析: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 谨防黑天鹅

热点搜索

中评分析: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 谨防黑天鹅

  中评社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 张爽)临近岁末,天气转寒,国外出现病毒变异,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病例,全世界的疫情防控都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中国在疫情爆发初期采取科学、果断的措施,率先控制住疫情,实现复工复产,但全世界范围内疫情一天不结束,防控形势就可能出现变化。尤其随着各国陆续开始接种新冠疫苗,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中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形势面临新挑战,明年下半年或出现新的疫情防控转捩点,必须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谨防出现“黑天鹅”。

  本次疫情防控形势升级时,恰逢国内外重要节假日接踵而至:圣诞节、元旦、春节。民航总局宣布自本月28日起暂停中英定期客运航班14天,北京市倡导民众过节不离京。距离1月下旬国内疫情爆发,转眼已经过去将近一年的时间,因病毒潜伏期长、传染性强的特性,多位专家都曾警示,要警惕疫情会卷土重来。

  相比国外疫情蔓延,确诊人数不断攀升,中国本土在上半年即已经控制住疫情,连续多日无本土确诊病例,民众生活业已恢复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疫情防控已经大体上结束,中国或将在2021年面临新的疫情防控考验:过年过节,中国又一次面临人口流动的压力,这是其一;明年下半年世界主要经济体陆续开始接种疫苗,在人员往来方面会有所放松,到时中国是否还执行严格的隔离政策、在多大程度上通关,都将面临新的挑战。

  疫苗是全世界全面战胜疫情的关键,这一点已成为各国共识。中国国土面积大,人口又是世界最多,要达到建立人群免疫屏障的接种比例,难度也比较大。如果届时接种步调与开放国际交往的速度出现落差,疫情防控的形势恐发生转变。也就是说,各国间的往来限制会放松后,如果国内尚未完成足够数量人群的接种,中国将面临严峻的输入风险的考验。

  阻断新冠病毒的人群免疫力阈值在70%左右,换言之,70%的国民接种了新冠疫苗之后,才能建立起人群免疫屏障,才算战胜了疫情。接种速度主要受限于三个因素,一个是疫苗通过三期临床试验后才会大规模普及,其次是疫苗的运输条件要求较高,第三就是公众的配合度。现在国内陆续展开了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至于普通公众何时可以接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在国新办记者会上回答中评社提问时讲得很明确:中国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的疫苗,都处于全球第一方阵,但国内不具备三期临床试验的条件,与中国合作开展三期临床试验的国家大多都不是目前全球疫情发生最高的国家和地区,因此获得三期临床所需病例的速度自然就不是最快的,目前还需要等待试验数据揭盲。换言之,目前疫苗大规模上市或附条件上市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在运输方面,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品,为了保持疫苗的活性,必须全程在既定的温度环境中进行储运,灭活疫苗一般需要保持在2到8度的环境中。有观点认为,国内缺少对疫苗运输全程进行温度控制和监测的综合物流集成商。综合上述因素,笔者认为,国内实现大规模接种的速度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国内各省市疫情防控响应速度快、措施执行到位,这一优点是中国快速防控住疫情的关键,但明年更需要考虑对经济的影响。如果世界各国经贸往来恢复较快,中国仍防控严格,或出现更多取消订单、回撤产业链的讨论。

  如何说服大众积极接种疫苗,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正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所说,目前国内防控形势较好,大家更多地想到的是“权利”问题,即接种疫苗是保护自己,但不接种,面临的风险也并不会明显增加。如何说服公众履行接种义务,也是明年面临挑战之一。

  笔者认为,疫苗的研发进程和运输需要秉持科学精神,不可操之过急,而接种疫苗的社会共识却可以尽早着手,通过各方努力尽快达成,化解明年下半年可能出现的防控风险。首先,官方要多召开发布会,解释政策,直面质疑,凝聚共识。官方积极发声,就直接将谣言挡在了门外;其次,意见领袖要多发言,普及科学知识、引导舆论风向。疫情中涌现出一批备受民众爱戴的防疫专家,他们或德高望重或语言风趣,每次发言都会引来关注,他们的表态是最有力的“助攻”;第三,重视名人效应。各领域的杰出人士若能带头接种,相信会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

  新冠疫情是一只名副其实的“黑天鹅”,2020年全世界因疫情发生数次惊天逆转。在全世界疫情全面得到控制之前,在国内建立起人群免疫屏障之前,中国不能掉以轻心,警惕“黑天鹅”,打好疫情防控的下半场仗,守护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34470.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