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数据:香港第一大案投下震撼弹

热点搜索

中评数据:香港第一大案投下震撼弹

图1 香港社交媒体有关“初选涉违国安法案件拘捕行动”议题词云分析图

图2 香港社交媒体涉国安法议题的舆情声量与关注度变化

图3 涉入“初选案”政治人物被捕后的社交媒体平均关注度比较

图4 港人对此次“国安初选拘捕行动”的主要关注点

图5 去年5月以来国安法对香港社交媒体的威慑力度变化

图6 修例风波以来反对派各主要“战线”的社交媒体日均关注度变化

图7 修例风波以来港人涉议会的正负面舆情占比变化

  中评社香港1月14日电/1月6日清晨,香港警方国安处对戴耀廷、区诺轩等53名反对派人士展开国安法生效以来最大规模的搜捕行动,已被羁押的黄之锋、谭得志二人其后亦再被拘捕。上述人士因去年7月组织、策划或参与的“35+”初选活动,涉嫌触犯国安法22条颠覆国家政权罪,在香港舆论引起巨大反响。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此次拘捕行动再次提高了国安法对香港社会的震慑力,同时也引起港人思考在国安法的红线之下,何为政治参与、言论自由以及代议士权力的边界。

  如图2所示,此次“初选案”拘捕行动的舆情热度已经超过去年8月拘捕黎智英、周庭等10人,刷新了国安法生效以来警方拘捕行动的关注度最高峰,仅次于国安法生效首日的“七一”街头抗议活动。由此可见,警方此次以“初选”涉嫌颠覆国家政权为由,近乎将所有台面上活跃的反对派政人物一网打尽,在香港舆论投下震撼弹,成为国安法生效近半年来的“第一大案”。

  结合图3可知,在众多被捕人士中,最受港人关注的是邝俊宇、谭文豪等“温和泛民”政治人物,而黄之锋等前“自决派”以及很多倾向“激进本土”立场的素人,在此次拘捕行动中相对没那么瞩目。以往的国安执法行动通常针对行为及影响或政治光谱相对极端的反对派人士,如鼓吹“港独”的锺翰林、涉嫌勾结外国势力的黎智英、周庭等人,但这次行动目标直指那些号称“和理非”代表的传统泛民政治人物(如涂谨申)或者泛民智囊学者(如戴耀廷),不仅令不少港人感到惊诧,也再一次让港人真切认识到国安法的红线在哪、规矩为何。

  除了此次搜捕行动本身外,被捕者的保释问题、“初选”颠覆国家政权的指控是否成立,引起港人最为关注的议题(如图4)。不久前的黎智英保释风波、许智峯等人出逃事件,都让港人格外关切此次被拘捕者的能否及何时得到保释,由于次日大部分涉案人士均获保释,故后续有关保释条件如何、会否弃保潜逃等问题,也在香港社交媒体持续延烧。

  由于去年7月时号称逾60万港人参与“初选”投票,再加上所谓“35+”是过去一段时间反对派宣传动员的主轴,故此次拘捕涉及的颠覆国家政权罪名,也极富话题性与争议性。有观点批评,“初选”旨在取得过半数议席,从而无差别地否决所有政府议案,达至令特首下台、瘫痪港府,最后更有激化街头暴力与国际制裁的“揽炒”意图,显然符合颠覆国家政权所需的入罪条件。但也有声音认为,反对派“35+”计划提出的否决财政预算案,是《基本法》赋予议员的正当权力,并不构成违反国安法的罪名。可见,国安法必然重塑香港政治生态,也令港人重新反思原有政治行为、政治理念的法律边界。

  有关方面以实际行动表明,反对派“初选”和“35+”触法,再度提升了港人眼中的国安法震慑力。数据显示(如图5),近期国安法对香港社交媒体的震慑力度,创下去年5月港区国安立法启动以来的最高峰(见图5)。

  国安法生效后,多位反对派政治人物(包括黎智英、周庭等)都因涉违国安法被捕,但由于这些案件都尚未完成司法程序,如何定罪仍属未知,故国安法的实际威慑效果,对很多港人而言尚未形成一个清晰概念。不过,此次搜捕行动的范围之广、程度之严厉、红线之清晰,显然令国安法的震慑力度更强、震慑对象也更明确。例如,很多曾鼓吹、协助反对派“初选”的区议员、“黄店”,甚至参与投票的市民都产生“危机感”。与之相对的是,早前一些人因黎智英保释风波对国安法在本地执行效力的疑虑情绪,随之有所缓解,但仍有观点对本地司法系统存有戒心,担忧涉案人士或能逃脱法律制裁。

  虽然,是次国安执法行动极大触动了反对派的神经,但他们的不满情绪显然没有转化为社交媒体的动员力,主要“战线”皆维持低迷状态,并没有因此次搜捕而出现回温迹象,与本事件最密切相关的议会战线亦基本不受影响(见图6)。可见,尽管社会上对于国安法的实施效果仍有怀疑声音,但随着国安执法行动相继展开,其震慑激进暴力分子、维护社会稳定、导正政治秩序的效果已充分显现,反对派已很难像前年的修例、区选那样重燃暴戾气焰。

  反对派长期以来打着监督政府的合法幌子拉选票、搞“初选”,以“议会监督”之名行“颠覆政权”之实,部分程度上也抓住了香港社会长期存在的一些不满政府施政、希望加强监督力量的民意。因此,此次搜捕行动触及议会合法权力边界的敏感议题,也让港人对议会的观感发生明显变化。

  如图7所示,此次行动后,香港社交媒体出现的疑虑情绪与香港争议话题,刺激了港人近期对议会负面观感的比例,大幅上涨并升至修例风波以来的第二高位。本次事件令社会再度聚焦立法会多年来的乱象,部分观点直呼早应该对反对派议员恶意阻挠施政进行整治约束,也有观点认为国安执法行动恐进一步限缩立法会的监督权。

  我们认为,国安法向反中乱港行为亮剑、震慑颠覆国家政权等触犯底线的种种行径,为政府有效施政、议会依法监督、司法公正审判提供了根本政治保障。

  (记者:陈日嘉 分析师:杨力聪 工程师:吴悦柠 研究员:林东阳)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37162.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