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专家热议:中国经济修复的挑战与对策

热点搜索

专家热议:中国经济修复的挑战与对策

会议现场(图片来源:视频直播截图)

闫衍(图片来源:视频直播截图)

王一鸣(图片来源:视频直播截图)

毛振华(图片来源:视频直播截图)

张岸元(图片来源:视频直播截图)

钟正声(图片来源:视频直播截图)

杨瑞龙(图片来源:视频直播截图)

会议现场(图片来源:视频直播截图)

  中评社北京1月20日电(记者 海涵)1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放眼2021:中国经济修复的挑战与对策于线上线下同时举行。会议由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席主席杨瑞龙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所副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席副主席闫衍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系所长毛振华、中信建投政权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就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进行研讨。

  闫衍表示,疫后中国经济快速反弹、逐步修复。2021年经济走势或呈现出“前高后低”,需高度关注微观主体运行压力。中国经济复苏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新冠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疫情对逆全球化的影响短期内仍然不会消除;全球经济复苏仍有压力;大国博弈下的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仍需担忧,“百年未有大变局″下外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持续存在。中国经济修复仍然面临多重风险与挑战:中国经济复苏并不平衡,结构分化进一步加剧,这将影响中国经济修复的可持续性和质量;疫情冲击下的稳増长政策导致非金融部门总债务增长再度加快,宏观总杠杄率上扬,借新还旧压力较大,尤需警惕债务风险超预期释放引发系统性风险;2020年以来政府部门逐渐成为加杠杄的主体,地方政府显性和隐性债务压力加大,2021年随着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或将在部分髙风险区域有所暴露,在适当推动债务市场化处置同时仍需防范其对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随着宏观政策逐步转向常态化,可能会导致非金融企业部门、地方政府部门债务风险的加速释放。

  他续指,为此,应用利用好错峰发展的时间窗口,应对全球变局;避免政策回归过急过快的“政策悬崖效应”,把握好宏观操作的“三性”;除宏观总量视角外,宏观政策更应该关注经济结构视角和收入结构视角;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

  王一鸣表示,去年中国的经济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总体看来,就是“一个好于预期、两个标志性事件”,即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同时实现了“经济总量迈上百亿元大台阶”和“基本消除农村贫困人口”两个标志性事件。这为“十三五”圆满收官画下句号,为“十四五”良好开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窗口,增大了战略回旋空间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展望2021,内外环境将继续深刻复杂变化,新冠疫情面临很大变数,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因此,把握好宏观政策调整的结构和力度显得尤为重要,政策操作上要精准有效、不急转弯,这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要解决根本问题,还是要靠改革的引领和先导作用,越是面对挑战风险,越是要深化改革开放。

  毛振华表示,2021年,有三个窗口期:一是,疫情防控下错峰发展的窗口期;二是,美国大选后,美国新政府政策调整的窗口期;三是,以行政措施为主的窗口期。对于这些窗口期,我们不能坐而失去,应该积极有为。未来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张岸元表示,在2021年,绝大部分事情都比较明确,而对于在金融领域,尤其是在债券市场未来所发生的事情,我们要予以足够的估计。现在中美欧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共识,可能会导致产业政策的变化,其影响无论如何评估都不为过。

  钟正声表示,2020年中国经济,可谓是完美收工、任重道远,但是要注意环比数字的对比。中国的制造业投资处于新一轮扩张周期的起点,金融对实体经济有很大的扶持。“十四五”时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即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这是因为在过去几年,尤其是中美争端之后,大家慢慢意识到,如果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做的不够的扎实、坚硬的话,它最终会限制服务业发展。80%以上的制造业都是民营企业,因此民营企业的信心其实是至关重要的。民营企业信心恢复的程度可以说直接决定了这一轮制造业投资扩张的高度。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38113.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