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张登及:蔡放缓两岸政策会有跛脚风险

热点搜索

张登及:蔡放缓两岸政策会有跛脚风险

张登及。(中评社 黄筱筠摄)

台大社科院。(中评社 黄筱筠摄)

  中评社台北1月23日电(记者 黄筱筠)美国总统拜登上任,台湾的两岸政策是否会调整?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登及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短期内来看,美中关系只能说是紧张略为降温而已,大方向不会从竞争为主转为合作为主。台湾的执政党会继续延续特朗普后期的大陆政策。但他也分析,如果蔡英文两岸政策往缓和方向移动,会有提前跛脚风险,所以也会有宁左勿右的倾向。

   张登及表示,蔡政府对大陆的态度是朝强硬的方向,而且还会延续较长时间,只是还不会招致立即的风险,也不会因拜登上台被美方要求调整,因为拜登团队也还在处理内部问题。美国对华政策何时调整,当前要看美国疫情何时能趋缓。蔡政府为了避免跛脚效应,会同时采取言词克制,政策紧缩的政策。

  张登及,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政治学博士,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曾任台湾中正大学战略与国际事务所助理教授、国际关系学会财务长、中国政治学会(台北)秘书长,现任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

  问:美国务卿布林肯在听证会谈到对台政策时表示,美国坚决信守对台承诺,确保台湾有抵抗侵略的自我防卫能力。拜登上台对台政策会不会改变?对中政策会不会有些调整?

  答:早在奥巴马第二任期,美中在经济、科技还有其他领域,包括地缘政治、海洋政策、网络安全、贸易等问题,已经是竞争激烈。布林肯曾在民主党政府历任要职,美国当时对华强硬,他参与很多。所以这些趋势都早于2016年特朗普上台。

  拜登现在准备要任命的高官,不少是奥巴马两个任期的幕僚,有些人的资历可能还会更更久一点,可以追溯到克林顿时代或者是说小布什的时代。我们不能够说拜登是在“改变”特朗普的对华强硬政策,只能说他的做法会跟特朗普武断的单边主义会有区别,而且也会比较有弹性。举一个例子,特朗普不承认气候变化的问题,认为这个是假科学。但是民主党支持者们重视气候变化、排碳控制等议题。拜登已经签署行政命令要准备回到巴黎气候协定。气候议题是美中比较重要、而且有比较高合作可能性的领域,这在特朗普团队下就没有。

  所以我们说对华趋向竞争和对抗性,这是延续性的,不只是特朗普,而且可以上溯到奥巴马。但从拜登人事任命跟最近这半年一些准“内阁”官员的言论来看,拜登对华政策会比特朗普有较多的弹性。

  最后一点是,因为拜登施政的重点首先会是在国内,不会像特朗普一样是四面出击。更不会像特朗普的各别高官,特别是前国务卿蓬佩奥、前国安顾问欧布莱恩、前副国安顾问博明这些人,他们反对社会主义的意识型态特别强烈,而且越到特朗普败选迹象明确,他们就越激情。这是他们希望为未来的政府设置施政障碍。他们有一些做法是非理性的,这些“布雷”的行为可望在拜登上台后缓和很多。

  问:拜登对于台湾这一块会有什么新作法呢?
  
  答:我们看到布林肯最新的表态,但听证会的说词多是例行公事。比如不可能有任何人会说履行《台湾关系法》可以打折扣。我们注意到布林肯正式的谈话里面,应该是没有提到六项保证。他主要还是强调美国“一中政策”,加上《台湾关系法》。这个说法其实就回到奥巴马第二任期,甚至包括特朗普时代也有一部分官员曾用这样标准的提法。

  六项保证提不提,其实并没有造成改变。美国仍会提供台湾防卫所需的武器,这是传统,所以提不提不是很重要。布林肯在听证会上是例行公事,毕竟听证是参议院朝野两党的议员都参加。参议院现在有不少友台的议员,对大陆是很强硬的,做这些必要的表态,让他们安心也是合情合理的。

  问:拜登核心幕僚、哈佛大学甘乃迪政治学院道格拉斯迪伦讲席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日前接受访问强调,拜登明白只有一个中国,美国不会承认台湾独立。拜登的挑战在于如何想出一个两岸新方案,改善三方关系。拜登会怎么样抛出两岸可以对话的可能性?

  答:媒体所谓艾利森是拜登的重要幕僚,这个判断可能有问题,应该说他的意见是学术界很重要的意见,毕竟他是古巴飞弹危机时代以来,研究美国对外政策,首屈一指的学者。尤其最近几年关注所谓“注定一战”,或者说美中如何避免“注定一战”的议题。他多次发言,对特朗普很多做法表示忧心,自然会比较倾向新执政的民主党,但是他不会像苏利文或者是布林肯这样,是一个体制内、核心圈内的成员。我认为他应该算是一个拜登的决策圈会咨询的耆老,或是重要的资深顾问。

  他提出来的说法是,美国对华政策主张应回到既有的轨道,也就是说美国支持台湾,要有足够的防卫能力,但美国对华政策,还是“一个中国政策”。这有一点跟特朗普时代不一样。特朗普时代有一个迹象,是逐渐把台湾议题从美中关系拉出来,变成独立在美中关系之外的一个单独的议题,比如把台湾直接放入到印太伙伴当中,去制衡中国。台湾就变成像韩国、日本,等于是印太制衡中国的一个要塞,跟美中关系逐渐脱勾。

  艾利森则还是回到传统典范,也就是台湾还是在美中关系的框架之下,重点是美中关系不因为台湾议题,而有重大的改变或者是波动,不应该受台湾议题的干扰,甚至必要的时候,双方还是应该在台海稳定上,可以有一些磋商或者是共识。这并非是美国要介入台湾跟大陆之间的谈判,而是恢复过去的做法,台海问题会重新回到美中关系以及两强的战略对话议题里。

  问:你认为艾利森是说把台湾问题放回美中框架中?

  答:对,就是说考虑美中关系要考虑台湾问题,台湾议题不能脱出美中关系的框架。这并不是说民主党执政,台湾就不是美国要制衡中国的资产。但是在特朗普时代,台湾不只是制衡中国大陆的资产,而且特朗普运用台湾作为筹码的时候,可以完全不考虑中国的的核心利益,就是中方的关切,美国几乎完全不管。美方要怎么样运用台湾,有高度的随意性。但是民主党在这个方面可能比较务实,会认为如果美中关系总体可控的情况之下,不宜滥用特朗普这种风险非常高的政策。

  问:拜登上来处理中国议题不见得全面对抗,如果是这样的方向,蔡政府会不会有一些危机?如果蔡政府没有调整两岸论述,或者是调整对美的做法,还是维持特朗普时代的作法,台湾有没有一些危机需要注意?

  答:虽然一般认为,拜登对华政策的弹性会比特朗普来得高,美中合作的领域会增加,美国对台政策比较会回到过去的一法三公报或三公报一法的架构,但是现在还是疫情跟经济优先,这是拜登新政府的首要事项。其次,疫情跟经济这两个议题,本来也就跟特朗普时代美中争执有很高的关联,特朗普把对华贸易赤字,还有美国工人的失业,都归咎于大陆。他的团队后来更把疫情当做是中国刻意造成的,比如最近特朗普告别的讲话里面,又再次提到了“中国病毒”这种刻意歧视的用语,而美国的民间社会跟国会,仍然还是弥漫着对大陆的不信任。

  这样的情况之下,拜登的政策虽然有弹性,美中合作的区块有所增加。但是短期内来看,美中紧张只能说会降温而已,不会从竞争为主,转变为合作为主。大陆是希望能够不对抗跟双赢,但我们只看到在局部、有限领域有机会合作和双赢。大方向、长期来看,中美仍然是激烈竞争的。由于美国要更根本的再去盘点跟调整特朗普时代的政策遗产,还需要时间,台湾短中期调整对陆强硬,机会较小。

  台湾执政党会继续对陆强硬的政策一段长时间,还不会有立即的风险,也不会很快被美方泼冷水。因为第一、美国有很多事情他还自己要处理。第二、美国朝野共识,目前还是对大陆以竞争为主。所以近期就要看疫情与社会分裂这一类的问题,美国会拖多久。

  还可以看到台湾的朝野竞争,跟执政党内部接班的议题。这个议题里面不同当事者,他们觉得对大陆是采取改善关系?还是继续对大陆强硬,哪个有助于争取选票,有助于巩固自己在党内的支持?他们都可能各有盘算。

  目前恐怕是对大陆强硬,至少对争取党内的支持是比较有利。这使我们不大期待台北大幅调整对大陆态度。最多可能跟特朗普即将败选情况比较接近,就是台北言辞上会自制,但是政策上还是紧缩。比如像蔡英文元旦讲话,有一些用语确实是有所克制,也没有再提“新冠肺炎”,提出希望双方能够重新在疫情结束之后,恢复交流跟商谈。

  但可以看到在台湾许多功能性领域的政策,包括现在调查公务机构是否使用大陆的资通设备,还有文教方面对于大陆出版品可能严格管制,或是在陆台商春节期间返台这一类问题,还是采取保守、管制居多。再看党内的竞争,如果这些党内竞争者采取缓和,会在党员中得到支持吗?这看起来不可能。除非被提名后,有可能要做一点改变,因为要争取中间选民。但至少在党内,因为执政党的选民结构,竞争者们会有往强硬方向竞争的趋向。蔡主席做为党魁,为了避免跛脚,最好就是言词克制,政策紧缩。如果开始往温和方向移动,跛脚会提早,所以会有宁左勿右的倾向。

  要期待这段时间两岸关系有实质缓和,要等到美国疫情稳住阵脚,美中的一些互动逐渐陆续恢复以后。比如说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以及第一阶段中美贸易协议盘点,比如中美要去看实施成果,再来决定某些关税是不是要取消。像这一类的问题,如果接触能够陆续恢复,就有可能谈更多务实的问题。如果这些讯号出现,对台湾来说,才会有实质的影响,才会确认美中关系在缓和,台湾就无法、也不需继续坚持强势对抗的政策。

  问:特朗普下台后,有一些对台友善的法案,拜登上来会不会调整?例如恢复台美的交流限制,或是在友台方式上,有一些改变?

  答:我认为不会,也不需要调整法规。只是拜登执行的力度会温和一些。这些决议毕竟是参众两院通过,但这些法规授权行政部门可以采取自主的措施,并没有绝对的、实质的强制效果。所以像是《台湾旅行法》这一类的法案,几乎是把所有的门槛都已经取消了,理论上讲美国务卿都可以来台,但是我们最后看到的是只规划派驻联合国大使来,并不是传言中的蓬佩奥自己来,这表示行政裁量权的空间非常大。

  拜登虽仍受到这些法规拘束,不会把它们取消,就是不必“反转”。但是他会采取保守和克制方式来执行这些政策。预料台美互动会比奥巴马时代的频率跟层级高,因为也必须要向共和党,和美国的一些选民表态。在对华竞争这事情上,拜登不会偏离前政府太远,以免被说拜登是比较偏向大陆,避免“亲中”这样的印象。

  但是拜登继续延续这些事情的力度一定会减小。像是蓬佩奥说要取消国务院的一些内规,然后把所有对台交往全部限制取消。新国务卿上来之后,会恢复一些必要限制,但是不会回到奥巴马以前的时代。也就是说某些放宽已经是既成事实,将来对拜登来说也是筹码,而且这些问题的责任也不在他,将来如果美中对此有所争执,拜登可以说这是特朗普时代两党共识的政策,而且他已经有所克制。

  问:拜登可能会再恢复限制的部分是哪些层级的官员?

  答:这很难具体预测。但应该会限制具有非常敏感身份的资深阁员来访。功能性领域,比如说卫生部、环境部、教育部、运输部、贸易代表这些,其实在奥巴马时代也已经有访问,这些台美之间接触还是会继续。再比如说台北在美国代表处官员,造访美国一些官署的限制取消,这也可能继续特朗普造成的惯例。一些双方官员,可以直接到美国部会内去进行商谈,不需要回避到外面的饭店,这些大概是不可逆的。

  关于政治敏感的交流,比如说现役国军高官穿制服跟美方官员互动,然后高调把影像对外披露,或者美国在台协会接待国军制服官兵进入参访,然后把照片放在网站上,像这些很明显是要去挑衅的作法,应该会减少。因为这些动作,除了让北京感觉到是故意为之,也没有真正增进台美合作,其实只是在看选举情势需要而表演居多,本质上多半是一些公关性的工作。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38664.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