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郭伟峰:中评社的中美关系大局观

热点搜索

郭伟峰:中评社的中美关系大局观

中评社关于中美关系的新闻主要来源于智库及专家学者的深层次思考

  中评社香港1月26日电/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郭伟峰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1月号发表专文《中评社的中美关系大局观》,这篇文章是作者于2020年7月20日在中评社青年人学习会议上的讲话稿,其时是中美关系最为紧张、中美必有一战声浪最激烈的时期。作者表示:今天虽然由于美国领导人更迭,国际形势有所缓和,但无论何时,中评社坚持和平发展的底线绝不动摇。文章内容如下:

  一、中美关系变化多端中评社应该怎么办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中美关系发生了质变。自2016年开始,中美关系从贸易战逐步进入了全面脱钩、意识形态冲突等高危层次,开启了冷战与热战兼备的前奏,从军事摩擦的可能性,到大规模战争的爆发,都有了不可避免性。尤其令人关注的是中美之间的尖锐的舆论战,已经触及了两国关系的最底线,“中美必有一战”的舆论在两国的媒体、民众之间喧嚣不已,极端民粹在绑架话语权,给两国政策带来了极大的民意压力。这是近40年来中美关系从未遇到过的最恶劣状况,中美关系危若坠卵。

  2020年11月美国的总统大选很可能会拉下特朗普,换上拜登。各方舆论都认为,无论谁当选总统,美国对华战略已经不会回头,中美关系绝对不会回到从前。这样的判断,未必不对。但是,回不了原点,就应该找新起点,这才是中美关系新思维。特别是在拜登与民主党执政之后,一定会重返多边主义,对特朗普的极端单边主义做出强力纠正,不纠正,美国就走进国际社会的死胡同。对此,我深信不疑。美国的民主已经非常成熟,我相信它存在一种强大的纠偏机制,见势不妙,这种力量才会出现,现在是应该出现的时候了,大家再等几个月看看。

  在过去与现在,甚至面对未来,中国评论通讯社的态度都非常明确,坚守三大原则不动摇:

  第一,要有助于清晰判断中美战略意图。中评社是反对逆全球化、反对中美脱钩、反对世界重新进入冷战或热战的智库媒体,对于中美关系之间存在的战略误判尤为警惕。战略误判引发战略冲突,战略冲突引发战争冲击,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中评社要在涉及中美战略内容的新闻报道、舆论解剖等方面,要下大力气,要有独到见解,要能贡献于受众。
  第二,要坚决反对中美之间的某些势力鼓动战争的意图及言行。中评社对于美方试图用对华战争方式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是持坚决反对的立场的。从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考虑,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格局最为有利。尽管是否发生战争不是一个媒体可以估量的,但是,对于中美之间的鼓吹一战的舆论,中评社绝对不认同,必须拒绝传播。甚至必须予以抨击,无论这样的舆论来自美国,还是中国。

  第三,要充分理解中国调整中的对美政策,要支持和平与发展的方针政策。中美关系的恶化,责任不在中方。中国的和平崛起,让美国等西方国家心生畏惧,力图扼杀,这才是主要的原因。一个和平崛起的国家为世不容?非得通过战争来验证这个国家是否崛起?美国与西方的政客精神错乱了,必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面对中美关系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回顾中评社过去的关于中美关系报道的历史与经验,不忘初心,与时俱进,重新出发。

  二、中评社对中美关系报道顾全大局的立场原则

  中评社的国际新闻核心内容是中美关系,与一般的动态新闻不一样,中评社关于中美关系的新闻主要来源于智库及专家学者的深层次思考,并且一直以来忧中美关系之忧而忧。无它,因为中美关系是问题导向的关系,发展道路坎坷不平,危机四伏,险象环生。所以,中评社长期以来在对待中美关系的新闻报道、舆论传播方面坚持了如下的顾全大局的立场原则:

  1,中评社以和为贵的顾全大局的原则立场。中美关系牵涉中国和平发展的重大利益,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敏锐地抓到了重大战略机遇期。如美国《侨报》的社论所指出的:“从1974年年底主持美中关系正常化谈判,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及随后的访美,再到两国经历10年蜜月期后的关系恶化,直至1993年后关系重新正常并逐步为双边关系添置了经贸合作这一压舱石,邓小平当仁不让地扮演着新时期美中关系最重要的决策者角色。一个是有着大国命运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冷战后几无敌手的头号强国,美中两国克服种种困难在40多年间将双边关系维持在了稳定状态上,邓小平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展现出的战略智慧直至今日仍是中国外交的重要财富。”我认为,中国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获得了超越性的发展,关键还是理顺了、掌握了、推动了中美关系。因此,自《中国评论》月刊创刊起,中评社就一直把推动中美关系良性发展作为自己的最主要的舆论导向。

  习近平主席主政后对中美关系尤为重视,进行再定位、再定论、再定性,他的主要观点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述,得以充分的体现。如: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中美合作是世界稳定的压舱石、助推器;中美两国战略互信是互利合作的基础;加强对话与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凡是有利于为两国关系注入正能量的,都要做“加法”;发展中美关系要多栽花、少栽刺;不能在根本问题上犯错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没有现成经验和模式可以照搬;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存在分歧,但不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要用积水成渊、积土成山的精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能停留在概念上;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要多积累成果;中美关系“历经风雨,但始终向前”;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让中美友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造福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坚持中美关系最大公约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中美可以做出有利于世界的大事。①可以看出,习近平是以和平合作不对抗、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思维来对待中美关系的,充满了战略定力。
  这种和平与发展的大局思维,影响了中评社的中美关系大局观。即使中美关系面临风雨交加、雷鸣闪电,中评社以和为贵的原则立场从来不动摇。

  2,中评社对美国与台湾的关系可能会伤害两岸关系需保持警惕与关注,从顾全大局的角度出发,及时对可能发生及正在发生的危机予以告诫,这是为中美关系好,为两岸关系好。中美关系影响两岸关系,尽管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并不在美国。但是,美国因素对两岸关系的走向也有正面或者负面的重要影响因素。中美关系处在恶劣时期,台湾问题就会突出,就会进一步加害两岸关系,这是历史事实反复证明的。2012年习近平访问美国,在演讲中还引用乔治·华盛顿的一句话,来表达希望美方切实尊重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之意。他说,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说过,衡量朋友真正的标准是行动而不是言语。我们希望美方始终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以实际行动反对“台独”,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习近平的话表明,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中评社作为“两岸共同媒体”,最为关心两岸的前途与命运,当然就要高度关注中美关系乃至美国与台湾的关系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与作用。

  3,中评社要顾全大局,对涉及美国的观点新闻一定要拒绝可见的偏颇观点与论点,要注意防止恶意传播行为。中美关系内容深受中评社受众的关注,中评社的受众大多数都是最为关心两岸关系的,因为美国对华、对台政策牵动两岸关系,经常发生意料之外的时政爆点,令人生忧,所以获得准确的、理性的、有价值的观点判断,是中评社受众的首选,中评社一直自觉地坚持顾全大局不动摇。更何况中评社与两岸、港澳、美国大量的国际问题、两岸问题智库及专家学者结缘,其中的独家观点层出不穷,也只有在中评社的平台上才能大量地看到。那种放大中美矛盾、炒作“中美必有一战”的极端舆论在中评社没有一席之地。

  4,中评社对中国的对美战略方针要有坚定的信心,要从顾全大局的高度去理解。自从2020年1月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中美关系雪上加霜,在美方鹰派政客不断挑衅之下,中国有很多人对中美关系的前途失去了信心,尤其对中国对美的战略方针失去了信心。对此,中评社坚持大局观不动摇,宁可被激进人士抨击,也不会轻易改变立场。2020年7月9日上午,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相互尊重、信任合作——把握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中美智库媒体视频论坛。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王毅强调:中国的对美政策没有变化,我们仍愿本着善意和诚意发展中美关系。随着中国的发展,有些美国朋友对中国怀有越来越多的疑虑甚至戒惧。在此我愿重申,中国从来无意挑战或取代美国,无意与美国全面对抗。我们最关心的是提高本国人民的福祉,最重视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最期待的是世界的和平稳定。为此,中国的对美政策保持着高度稳定性和连续性,愿意与美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构建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王毅的这一番表态讲话,让我们舒了一口气,益发相信中国对美的战略定力是牢固的,是不会轻易摇摆的。
  5,以和为贵并不是盲目乐观,中评社对于中美关系的危险性要高度警惕,对挑衅战争的任何一方都要严加谴责。特朗普与共和党主政之后,促使美中关系走向全面对抗,今后民主党再执政,这样的结构要改变也需要时间,这是美中关系的厄运。在美国鹰派政客主导下或者推动下,美国随时有可能在南海、台海挑起战争,如是,则中美两国人民面临大不幸。总之,无论是鼓吹热战还是冷战,都是中评社必须坚决反对的、绝对不与之为伍的。这个时候,再尖锐的批评也是为了和平,为了和平,要勇于批评。和平不是等来的,很大程度上是斗争来的。当然,对于中国民间社会出现的必须在此时此刻与美国决一死战的挑衅言论,我们认为这不是斗争,这是斗狠。

  三、中评社对待中美关系危机之策及大局观

  1,中美关系一旦出现危机,中评社不要跳进幸灾乐祸的泥淖里而无法自拔,必须超越危机,用寻找转机的目光远眺前路。在新闻实践中,“五八事件”让我们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五八事件”是指: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清晨5时45分左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用B-2隐形轰炸机投下了五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击中了位于南联盟首都贝尔格莱德樱花路3号的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当场炸死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炸伤数十人,造成大使馆建筑的严重损毁。其中一枚JDAM没有爆炸,直到五年后才由塞黑方面取出销毁。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北约轰炸后,中国民众群情激愤,全国多地爆发大规模反美示威活动。北京于1999年5月12日以降半旗这种最庄重、最高的规格向在北约轰炸中死难的三位中国新闻工作者致哀。这次炸馆事件以及之后事件的发展使得原本由于中美两国元首互访而正处于上升阶段的两国关系骤然恶化。对于美国的恶行,中国的官媒都非常愤怒,发表了很多情绪激烈的评论,使得中国的民意更加激愤。我们当然也难于遏制愤怒。但是,考虑到中美关系不能因此坏下去,终归还是要回归理性。于是,《中国评论》月刊组织了很多专家学者撰写文章,呼吁不要上纲上线,要冷静对待中美关系。这样的观点在当时堪称为孤家寡人,但到了1999年底,中美双方关系逐渐恢复,北约对炸馆事件的遇难者和伤者进行了经济赔偿,并对被损坏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馆舍进行了赔偿,中国政府也对被抗议示威人群损毁的美国馆舍进行了赔偿。此时,我们的观点与建议就突显了现实意义和固有价值。

  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郭震远曾经撰文回顾说:近七、八年来,只要国际上和海峡两岸之间发生重大事件、出现重大问题,部分中国民众、特别是“网民”,往往群情激昂,甚至一片喊打之声。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但肯定是不理性的。一些报刊视此为难得的商机,不仅随声附和,甚至推波助澜,以扩大销量、谋求利益。《中国评论》月刊反其道行之,在发生重大事件、出现重大问题时,坚持理性引导而决不媚俗。1999年5月8日发生美机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严重事件后,《中国评论》月刊迅速做出反应,在当年的7月号(十九期)上发表了卷首语《中国需要冷静看世界》,以及《不可动摇对国际形势的根本判断》、《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际政治安全环境没有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流需要维护》等三篇文章,及时充分地对“炸馆事件”及其影响和应采取的态度做出了理性的深刻分析,在一片沸沸扬扬中保持了清醒和冷静。以后,境内外很多朋友在和我谈及《中国评论》月刊时都表示,正是看了这一期,他们才真正认识和瞭解《中国评论》月刊的,很多人并由此而成为忠实的长期读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中国评论》月刊的重大机遇,但不是谋求商业利益的机遇,而是确立形象和品牌的机遇。②
  2,自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近4年来,中美关系陷入了灾难,中美脱钩几成大势所趋,中美冷战似乎就要开启。中评社的新闻报道应该怎样应对?如专家分析说:特朗普执政以来,随着原有对华接触战略框架的解构和终结,美国国内大致形成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的战略共识,战略合作让位于战略竞争。美国国内对华政策的舆论环境出现非常消极的改变,主张对华采取强硬政策的声音成为主流。中美关系的基础条件已经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目前来看,未来中美关系的演变有两种可能的趋向。一是彻底“脱钩”,最终形成“新冷战”对峙局面。二是双边矛盾在两国有意识的管控中缓慢发展,爆发危机的风险不断积累。中美关系的既有框架已在瓦解过程中,新的双边关系框架短时间内还搭建不起来。③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尤其是中美主流媒体激烈对阵、叫骂不绝之际,中评社制定了这样的报道原则:不对骂,不悲观,不放弃。不对骂:对骂的声音太大,中评社加入进去,也发不出多大的声音,何况中评社只会讲道理,不会骂人的。不悲观:23年来,中美关系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过,不悲观就有机会。如果大家都悲观了,中评社能够找到一丝不悲观,也是会像阳光一样穿透中美关系。悲观主义是中美关系的大敌。不放弃:近几年来,中评社一直在中美之间寻找理性的意见和主张,也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议,警惕脱钩、反对脱钩是我们的基本主张。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就一定有收获,中美关系磨合40多年来,各种利益深度契合,两国主流民意总是有交集点的,总不可能就是一盆泡沫,一风吹去。

  3,中评社对待中美关系危机的新闻报道原则,充分体现了大局观。大局观是什么?通俗地说就是凡事长远考虑,以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原理看待问题。大局观,就是坚持到最后,不惜代价获取最终的胜利,不因局部胜负而耽误全局胜负,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在关于中美关系的新闻报道中,中评社坚持以大局观对待之。换言之,中评社的中美关系大局观就是:其一,从事相关新闻报道要完全理解在处理中美关系时要从正面、积极方面推动中美关系;其二,从事相关新闻报道要有利中美关系扩大合作、管控分歧,而不是聚焦分歧、升级竞争或对抗。用核战、热战刺激中美关系的极端之词,永远不要出现在中评社。其三,从事相关新闻报道要善于掌握斗争哲学,在斗争中创造价值,不是为斗争而斗争。

  2019年11月底,由中评智库基金会和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的“中美关系圆桌论坛:中美脱钩对世界的影响”在北京举行。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苏格在会上以“世界大变局与中美关系”为主题发表看法。他论及中美关系面向未来:一是应管控分歧,避免对抗。“智者求同”,须保持对话和平等协商,择宽处行,不因一时一事动摇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管控分歧,力求克制,防止误判。通过危机管理机制,严防擦枪走火,“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不冲突、不对抗”,符合中美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和平、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二是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中美须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各自选择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相互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理解对方的文化传统,不把自己的意志和模式强加给对方。这是两国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希望美方能正确看待和适应中国的变化,以平常心和包容心,欢迎中国的发展和成功,并从中找到合作机遇。和平发展的中国不应被视为美国的威胁,中美两国应共同努力,摒弃“零和”游戏和“冷战”思维,事关中美关系正确方向的根本利益,不容战略误判。三是拓展利益,聚焦合作。④

  苏格会长以上的有关中美关系大局观的论述,值得中评社学习借鉴。
  四、习近平关于“修昔底德陷阱”的论述是中评社的中美关系大局观理论支柱 

  习近平是怎样看待“修昔底德陷阱”的?关于“修昔底德陷阱”引起的国际恐华舆论,当然受到了习近平的关注及思考,并且做出了回应。2014年1月,美国《赫芬顿邮报》子报《世界邮报》创刊号专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针对当时盛极一时的论调:“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日本等传统强国发生冲突。”习近平在专访中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在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时发表演讲指出:正确判断彼此战略意图。同美方一道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实现双方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是中国外交政策优先方向。我们愿同美方加深对彼此战略走向、发展道路的瞭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阂,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防止战略误解误判。我们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防止三人成虎,也不疑邻盗斧,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观察对方。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分析上述讲话,可知习近平关于“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观点是:第一,习近平认为,“修昔底德陷阱”是不成立的,是一种夸大的想象,或者是不应该存在的。这就是“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第二,习近平认为,“修昔底德陷阱”这一概念可以被人利用,可以另起炉灶,可以演变成为破坏当今国际秩序的战略思维。这就是“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第三,习近平认为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是可以破解的。习近平不认为中美之间现在存在“修昔底德陷阱”,但是并不忽视“修昔底德陷阱”被重新构建的可能性及危害性。习近平的高明之处在于:采用预防与遏制“修昔底德陷阱”被利用的措施,用“修昔底德陷阱”的重大危害性来提醒中美两国的执政者与智者们的注意。⑤

  习近平关于“修昔底德陷阱”的论述成为了中评社的中美大局观理论支柱:一是要为防止中美两个大国产生战略误判而努力,中评社采访大量的中美问题专家学者,绝对不是为了刺激民粹获取关注,而是要通过专家学者的卓识远见,为减少中美彼此战略误判而积累舆论的力量。二是要通过新闻舆论为破解中美关系中的伪命题、假命题出一份力。美国的独霸心态不容挑战,中国也没有必要去挑战,所谓的中国已经强大,即将取代美国的霸主地位,这样的言论至今没有成为中评社的中美大局观的成分,这是可贵之处。三是要促进中美之间的相互尊重,要相互尊重彼此之间的核心利益,由此促进中美关系平稳健康发展。两个大国之间的尊重表现在很多的方面,媒体之间是否尊重就是一个方面。中评社要做好尊重中美关系的一个正常的媒体,要与极端民粹、普遍民粹的情绪保持相当的距离。
  五、中评社高度关注美国与台湾关系的危机

  1,美国与台湾关系的质变或会带来全世界的灾难,中评社不能不关注。无论如何寄望中美关系向好的方面发展,底线毕竟是有的。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危险、最容易引爆的底线,就在美国与台湾关系之中。如果中美关系出现重大的战争危机,导致两岸同胞、中美两国人民乃至世界的巨大的灾难,来源很可能就是美国与台湾关系的危机踩破了中美关系的底线。在中美关系的大框架下,美国与台湾关系总是摇晃其中,形成一股破坏力量。而美国以两手策略驾驭台海两岸、为己所用的战略意图也昭然其中。美国与台湾关系最核心的实质:台湾是美国驾驭中美关系的筹码或者是棋子、甚至是棍子。美国与台湾关系存在重大危害性,其一在于美国的抱持冷战思维的极端政客,从来没有放弃利用台湾来刺激中国大陆、挑拨中美的关系。第二在于无论是国民党执政还是民进党执政,对美国予以安全保护的依赖性都不会减低,民进党执政之后,利用美国与台湾关系刺激中美关系以求被保护的心态,更加明显,危害也就更加大。战略家大多数认为,如果中美两国爆发战争,起因一在台海、二在南海。

  中评社是“反战媒体”,对于任何引发战争的危机,都认真关注,都要及早发出遏制战争的呼声。

  2,上海学者信强认为:在中美战略博弈和对抗不断升高的背景下,台湾作为多年来美国亚太棋盘上的一枚重要棋子,其未来的战略选择和政策走向势必对中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奉行“台独”理念的民进党在正式上台执政后依然拒绝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已然出现重大波折。面对大陆的压力,民进党当局必然会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安全和军事领域寻求美国的支持和“保护”。而为了防范和围堵中国大陆,美国也不可能弃“台湾牌”而不用,未来美台安全关系的升级势所必然,以下几点尤其需要予以密切关注。首先是对台军售问题。其次,加强美台安全与军事“软件合作”。第三,推动日台安全关系升级,构建美日台三边“准军事同盟”架构。⑥

  事实确实如此,在中美脱钩的趋势下,美国与台湾已经出现了互相利用、互相合作、共同对付中国大陆的结盟形态,美台之间的军事性比任何时候都突出。近两年来美军机舰不时到台海耀武扬威,大陆军机进入台湾近海空域也常态化了。美方挑衅升级,大陆的应对也必然升级,其最后结果必将是把台湾变为中美的血拼战场。

  这种不利中美关系大局的、摧毁两岸和平架构的、违背中评社大局观的趋势与现状,必须严加谴责。对此,中评社不会客气。

  3,美台关系助长世界大分裂的效应不是不存在。2019年9月24日,第74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开幕讲话时说:值此全球大国关系过渡和异常时期,一个新的风险迫在眉睫,这个风险虽然不大,但却真实存在,那就是在中美两国间出现“大分裂”。他说“我担心可能出现‘大分裂’,世界分裂成两个阵营,地球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建造两个独立的、相互竞争的世界,每个都有自己的主导货币、贸易和金融规则、自己的因特网和人工智能能力以及自己的零和地缘政治和军事战略。”他表示,我们必须尽一切力量避免“大分裂”,维持普遍制度,即普遍尊重国际法的世界经济,拥有强有力多边机构的多极化世界。古特雷斯对中美关系充满了危机感。我们知道,中美最大的危机,就是直接来自美国与台湾关系,一旦美国与台湾关系具有了摧毁中国核心利益的作用,中美之间的和平关系就将告一段落,战争必起。
  国家分裂已经是悲剧,世界大分裂更是人类的悲剧。中评社要反对世界的大分裂,因此,对美国与台湾关系中包含的全世界安全密码的“蝴蝶效应”以及“黑天鹅”,就要格外警惕。

  六、中评社是中美及台湾智库沟通的平台

  在中美与台湾之间进行智库的直接与间接的连结,是中评社能够发挥的特殊作用,具有如下特性:

  1,聚合性:中评社与两岸及港澳200多家学术机构、智库合作,可以说已经把中国大陆、台湾及港澳的顶级的美国问题专家、国际问题专家聚合在一起了。而与美国很多主流智库形成的采访及研讨关系,更是使得中评社成为了中美关系中主流智库专家聚合的平台、思想交换的平台、意见表述的平台。但凡中美关系发生了大事情,就是让中国大陆、美国,当然还有台湾、香港的专家学者在中评社的舆论传播平台上各抒己见、沟通探讨的时候。中评社努力做到忠实、准确、迅速地反映各方的观点,让各方及时瞭解彼此的差距或者共同点,减少误判,增强共识。尤其是中美核心与主流专家学者的言论,无论是否有利益及立场冲突,一旦发表,都有利于各方及时做出正确判断。目前看来,能够具有这样的聚合性功能的舆论传播平台是绝少的,无论在中国大陆或者美国,以及台湾。

  2,平衡性:中评社在中美及台湾、港澳智库沟通方面,尤为注意平台的平衡性,改变中美智库观点传播的单一性、对抗性,各方的意见与主张得以在中评社这个舆论传播平台上向平衡性迈进。

  3,建言性:中评社在对中美及台湾、港澳的专家学者采访中,应摒弃所谓的报复性言论,要做到只论理,不恫吓。更加重要的是要努力发掘有利中美关系正向发展的建言性观点,有时这样的观点很少,但是中评社须以淘金的心态去寻找,很多时候,一句善意的话就能为改变带来共鸣,而恶言恶语只会加剧仇恨,不可能缓解困局。记得当年美国操纵对华国际制裁,但是中国外交政策并未被“报复思维”所操纵,邓小平强调要冷静、冷静、再冷静,不能把中国搞成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必须谨记:任何时候都能不被“报复思维”所蒙蔽,鼓励冷静明智地处理好中美关系,是中评社必须坚持的新闻实践。
  注释:

  ①《习近平哲学思想与两岸关系论纲》,作者:郭伟峰,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8年3月底初版。

  ②《中国评论》百期感言,作者:郭震远,《中国评论》月刊2006年4月号。

  ③《中美关系正处于什么样的状态?》,2020年3月6日,作者:樊吉社,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来源:澎湃新闻。

  ④《世界大变局与中美关系 苏格:须登高望远》,http://www.CRNTT.com,2019年12月8日。

  ⑤《习近平哲学思想与两岸关系论纲》,作者:郭伟峰,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8年3月底初版。

  ⑥《中美亚太博弈与台海局势前瞻》,中国评论2016年8月号(总第224期),作者:信强,复旦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39124.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