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两会专访:洪为民谈香港需改革与开放

热点搜索

两会专访:洪为民谈香港需改革与开放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评社香港2月22日电(记者 张心怡)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指出,香港需要一次比较大的改革与开放,才能真正为下一代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他亦强调,香港需要拓宽自身产业,需要有向上流动的空间,同时和粤港澳大湾区展开更密切的融合,让年轻人发挥所长。

   特区政府日前公布最新失业率升至7%,是近17年的高位。对此洪为民表示,失业率在短期内不会下降,只会继续上升。“特区政府采取的各种‘保就业’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是不可持续的。特区政府现在当务之急是将疫情控制住,这才是最有效的‘保就业’。”

   洪为民还谈到,面对中国内地、周边地区均拥抱变革的关键转折时刻,香港更加需要保持宏观视野、评估环球经济整体走势,并参考周边地区发展新思路,做出有利于香港未来发展的决策。特别是在内地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香港要在“十四五”规划争取新定位、做出新贡献、抓住新机遇,将缺点变成优点,将传统优点变成新优点。

   专访全文如下:

   中评社记者:持续一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香港社会形成了哪些冲击?您所涉及的行业受到了哪些影响?

  洪为民:我所涉及的行业比较多,每个行业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都不一样。比方说信息科技,这个行业所受到的冲击其实并不是太大,可能生意还会更好,因为现在很多企业都需要遥距办公的设备和软件。初创方面,集资遇到了比较大的问题,因为大家对前景不太确定,投资者就会比较谨慎。另外,我是香港四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其中涉及酒店和餐饮的,确实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虽然特区政府此前有推出抗疫基金,但基金用完之后,亏损依旧很严重。

  除了酒店、餐饮、旅游等方面,香港受到疫情冲击比较严重的行业还有贸易。因为香港疫情不受控,两地迟迟没有通关,贸易活动无法顺畅进行,需要在两地之间来往的相关人员无法自由通行,行业当然会受到很大影响。

  中评社记者: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2021年上半年,香港经济仍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相信下半年有望复苏。您如何看香港的经济前景?

  洪为民:我没有陈茂波司长那么乐观。首先疫苗不知道何时才能接种完毕,其次,接种后是否能够真正形成群体免疫?或者能否将确诊数字控制住?都还是未知数。如果疫情一天不好转,两地无法通关,经济也必然无法好转。如果单纯从经济复苏来讲,零售业、饮食业的反弹都会很快,但问题就是疫情何时才能好转。

  我们现在要看到的是,有些企业一直在苦撑,希望疫情能好转,希望两地能通关,希望经济能改善。但是,如果大家一直看不到曙光,到某一天真的撑不住时,就会出现一个大规模的倒闭潮。企业的倒闭就会造成失业率的上升,而失业率上升的同时又会带来消费的下降,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我认为,2021年全年经济应该不会有一个很大的下跌,但录得正增长是不太乐观的,希望收缩幅度不要到去年6.1%那么高。其实经济收缩6.1%是很严重的,一般来说,经济收缩超过一至两个百分点,已经会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了。我们现在的经济基本上是扩张型经济,建基于每年的增长而持续,当出现收缩下降时,投资欲望也会被压抑。

  中评社记者:若要让香港经济尽快复苏,重拾活力,解决疫情是关键。您对特区政府防疫抗疫工作有何具体建议?

  洪为民:特区政府的抗疫工作正在逐步改善,比如开始采取小区封区、强制检测等手段。在我看来,防疫抗疫最重要的是下决心,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认识到,抗疫是最为重要的事,其他事情都要让步。其次,疫苗能够尽快采购、接种也很重要。

  香港与内地不同,要做到强制性的全民检测的确有困难,甚至现在小区封区也有很多“漏网之鱼”,这都是无法避免的情况,所以最终可能必须要靠疫苗。特区政府要做什么呢?因为疫苗是自愿接种,所以特区政府可以提供一些诱因,例如接种疫苗后不再限聚、往返内地不需要隔离等,这样就会吸引市民去接种。

  中评社记者:前特首梁振英指大部分港人在最短时间内接种疫苗,是香港人逃过一劫的唯一希望,也是最后的希望。但目前不少香港市民对疫苗存在抵触心理,甚至将国产疫苗“污名化”,您认为特区政府应如何做好相关动员工作?

  洪为民:我认为,对于有目的的反对者而言,特区政府做任何工作都是没有用的,对于普通市民而言,还是要采取诱因的方法。香港社会对国产疫苗“污名化”的情况的确存在,但我所接触到的香港市民都很愿意接种疫苗,甚至有很多市民都想接种国产疫苗,特别是国药。

  当然如果有一些相关的科学数据,特区政府也可以去公布。但是大家也需要认识到,疫苗研发出来的时间毕竟不长,数据的科学性本身也是有待考量的。

  中评社记者:特区政府日前公布最新失业率升至7%,是近17年的高位。面对如此严重的失业情况,您对特区政府“保就业”有何具体建议? 

  洪为民:失业率在短期内不会下降,只会继续上升。我认为特区政府采取的各种“保就业”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是不可持续的。我们看到,各行各业都因为疫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去补贴,如何去细分,都很难去权衡。任何“保就业”措施,都难以涵盖到所有的企业和市民,都会产生各种各样不满的声音。所以,特区政府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将疫情控制住,这才是最有效的“保就业”。

  中评社记者:特区政府日前公布“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以纾缓香港青年的就业压力,但被外界评价为“杯水车薪”,对此您怎么看?您认为当下应如何解决港青的“就业难”问题?

  洪为民:“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从当下来看的确是“杯水车薪”,但我个人对这个计划是非常支持的,因为这个计划可以让香港年轻人明白,就业不只有香港这一个平台,不要将自己困在香港。大湾区只是一个地方,如果不喜欢大湾区可以去新加坡,去马来西亚,去伦敦……每个人的机遇不同,要找到适合自己发挥所长的地方。

  透过“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特区政府是给年轻人鼓励,让大家首先愿意走出香港,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大湾区感受一下。香港很多年轻人对内地的认知有着严重偏差,内地发展得再好也不愿意去了解,现在特区政府提供了这个诱因,哪怕只有2000个职位,但只要有人去并且成功了,他们的故事和经历就会被传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谈到香港年轻人的就业问题,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香港需要一次比较大的改革与开放,才能真正为下一代创造一些良好的就业机会。之后疫情好转两地通关后,年轻人的就业率马上就会提升,但是,我们的下一代是否只是去莎莎卖化妆品,去周大福卖黄金?当然不是。我们需要有好的产业,需要有好的向上流动的空间,需要拓宽我们自身的产业,同时和大湾区展开更密切的融合,让年轻人能够发挥所长。

  香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制度自满。在1984年来看,香港的制度的确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30多年过去了,内地的制度不断在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而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不仅没有进步,甚至还变本加厉向原教旨主义去靠拢。没有一个制度是永远优秀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一国两制”下的香港资本主义制度其实出现了问题,而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改革,另一方面需要开放。香港现在越来越不开放,我们应该学习内地当年的路子,通过开放倒逼改革,开放我们的教育、医疗、创新心态、公务员制度等等。

  中评社记者: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的新发展格局下,您认为香港将迎来哪些新机遇?应如何把握这些新机遇?

  洪为民:面对中国内地、周边地区均拥抱变革的关键转折时刻,我认为香港更加需要保持宏观视野、评估环球经济整体走势,并参考周边地区发展新思路,做出有利于香港未来发展的决策。特别是在内地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香港要在“十四五”规划争取新定位、做出新贡献、抓住新机遇,将缺点变成优点,将传统优点变成新优点。
香港如何把握新机遇?我有以下几个建议:

  一是推动香港发展成为国际人才中心。香港培养的优秀人才也在亚太区各主要经济体中的科技创新、经济、金融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最耀眼的案例,无论是研发环保无人船的云洲智能科技张云飞,还是开发全球消费级无人机的大疆创新科技汪滔,他们作为香港科技大学培养的学生,现都已成为各自领域无可争议的领航者。

  二是推动香港参加更多国际性经贸组织。香港如作为独立经济体申请加入CPTPP、RCEP 等在内的国际经贸协定,可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其它城市和临近的海南自贸港,加强和各经贸协定成员国的贸易往来,以及参与这个区域产业链的再次整合和参与重组亚太地区的贸易版图,并在此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发挥关键的作为,使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接点、发力点。

  三是香港可协助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共同组建国际物流发展联盟,以及创建国际物流银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际海运、空运航线广受冲击, 导致全球经济和供应链遭受严重影响。香港可凭借作为国际航空、航运中心的优势,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周边的海南自贸港,共同组建国际物流发展联盟,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建立区域连接机制。

  四是向内地推广香港积极消费的生活方式,以推动内地扩大消费市场,助长民众消费观。中国内循环要顺利推行,需要扩大内需,形成大规模的有效消费需求。可考虑向内地推广香港的消费模式,以及向内地更多输入香港优质且价格低廉的外国日常用品、食物,促进内地消费人群扩大、普通民众更愿意消费。

  五是香港可进一步参与国际金融科技、绿色金融规则的制定和完善。不但可以巩固和发展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业务和内涵,也能推动中国新基建产业、绿色产业的发展,更能因此裨益全球各国。

  中评社记者:您今年有哪些建议带上两会?

  洪为民:一个是希望能够给予港企和港人市民待遇。我的建议是将主要股东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中国籍人士的企业,视作内资企业去处理,很多的负面清单可以对他们开放。

  二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中心。首先是希望中央可以对外籍学者提供通关、税务的便利,让他们能够在大湾区内自由行走;另外是打造一个大湾区一站通网上咨询平台,现在大湾区内的资讯很分散,也不够及时,所以希望能够有一个统一的资讯平台,汇总大湾区各个城市的政策信息,并实现即时的更新。

  三是有关构建大湾区超级港口——桂山港。我认为可以在桂山岛由深圳、广州、珠海、香港共建一个超级港口,利用最新的科技,提高旧码头的效率。而香港的葵涌码头、深圳的西部港湾都可以拆掉建造住宅,同时可以压缩基础建设的成本。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42978.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