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刘景松:“十四五”规划中澳门扮演重要角色

热点搜索

刘景松:“十四五”规划中澳门扮演重要角色

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刘景松博士(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评社香港3月10日电(记者 张心怡)由国务院编制的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简称“纲要草案”)与港澳社会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备受各界关注,也引发各方热议。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刘景松博士对中评社表示,《纲要草案》中关于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阐述,令港澳两地民众深受鼓舞。从《纲要草案》可见,中央政府对澳门关爱有加,始终高度重视澳门社会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澳门在“十四五”规划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应把握历史机遇,发挥自身优势,拓宽发展空间,以更积极的姿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协力推动整个大湾区建设发展。

  刘景松提到,细读《纲要草案》可以发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三新”主线贯穿《纲要草案》全文。诸如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政策措施等表述,释放出致力高质量发展的信息,令澳门市民对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民生、教育、医疗以及社会秩序等造成严重冲击。尽管澳门在防疫抗疫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但疫情对澳门社会尤其在经济领域冲击巨大,凸显本地产业结构单一所存在的风险性与局限性,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迫在眉睫。

  在谈到《纲要草案》与澳门建设“文化交流合作基地”的关系时,刘景松认为,在基地建设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培育树立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始终将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摆在重要位置。两年前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澳门发展定位: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意味着澳门肩负起一项独有的、有别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特殊使命。它远远超出了大湾区地域范围,是一个具有世界性意义的话题。一方面是国家对澳门历史文化地位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对澳门在未来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交往中,尤其是在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以及经贸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寄予厚望。作为区域发展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澳门应继续发挥核心引擎,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交流合作,以及在穗珠澳科技走廊中的重要节点作用。

  其次要推动爱国爱澳教育,创设青少年爱国教育平台,将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寓于家国情怀教育中。教育是延续文化优势、增进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方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澳门未来的主人翁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文化是澳门青少年成长、成才和成功的重要精神养料。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既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成长需要,也是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精神的时代要求,更是培育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的本质工作。只有加强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才能使中华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增进国家认同。回归以来,得益于各方努力,青少年对国家的崛起、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都有着较为全面的认识,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对国家的认同感也不断增强。

  刘景松表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国人的思想和精神内核,对解决人类共同问题也有参考与借鉴意义。基地建设,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亦可兼容西方文明的营养成分,不断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为繁荣澳门文化和社会建设服务。要着力推动澳门跨阶层的社群交流和文化公益事业建设,增强市民、游客等对中华文化、中西文化、本土文化共存互融及其优势的正确了解,提高居民的归属感与凝聚力,奋发图强,加快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大局。通过增进对青年人的爱国爱澳教育,培养和坚定青年人的家国情怀,培育树立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确保“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45705.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