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借“光”脱贫,青海28.3万贫困人口有“阳光存折”

热点搜索

借“光”脱贫,青海28.3万贫困人口有“阳光存折”

  中评社北京3月15日电/据科技日报报道,国网青海电力公司为938个贫困村和555个中心村实施电网改造,同步建成823个易地扶贫搬迁村配套电网工程,并为326个村通上动力电。截至目前,青海省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8%,用电质量和用电安全水平显着提升。

  烈日阳光能变成百姓兜里实实在在的人民币?在青海,答案是确定的。

  一方面,是贫困地区点多面广、贫困程度深的省情;另一方面,是水力、风、光等清洁能源资源蕴藏丰富,发展清洁能源优势突出的资源禀赋。借“光”脱贫,成为多年来青海省发展清洁能源示范省探索出的有效实践。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青海实施强网扶贫、光伏扶贫、定点帮扶等措施,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大地蹚出了一条光伏扶贫路,也令青海成为全国唯一实现贫困村光伏扶贫项目全覆盖的省份。

  有了大电网 牛羊不愁卖

  今年春节期间,家住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央隆乡曲库村的牧民伊斯马乃心情很好。凭借着“祁连山下好牧场”的口碑,他所在的村合作社养殖场饲养的牛羊卖出了好价格,看着鼓起来的腰包,伊斯马乃一家干劲更足。

  伊斯马乃全家原本租住在县城,仅靠草场租金维持一家人的生计。2019年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中的35千伏央隆大电网延伸工程竣工投运,结束了央隆乡主要靠独立光伏电站供电、看天用电的日子,为贫困户脱贫、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伊斯马乃一家从县城回到了自家草场,与当地几家牧民合作办起了养殖场。2020年,伊斯马乃他们的合作社收入达到20万元。

  国网青海电力公司把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服务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十三五”期间,果洛与青海主网联网工程建成投运,接收玉树州六县电网和果洛州玛多、班玛、久治三县电网,实现了国家电网标准服务在青海县域全覆盖,圆满完成“三区三州”电网攻坚三年行动计划,让深度贫困地区148万群众实现了由“用上电”向“用好电”的转变。

  同时,国网青海电力公司为938个贫困村和555个中心村实施电网改造,同步建成823个易地扶贫搬迁村配套电网工程,并为326个村通上动力电。截至目前,青海省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8%,用电质量和用电安全水平显着提升。

  “阳光存折”鼓了腰包

  3月1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的冷风吹打着山坡上的光伏板,这些泛着幽蓝光泽的光伏阵列看似冰冷,却有个温暖的名字“阳光存折”。

  牧民昂杰一家居住于果洛州玛多县玛查理镇移民新村,他怎么也想不到,昔日将他晒得黝黑的阳光会变成兜里实实在在的人民币。2017年,昂杰用第一笔光伏扶贫电站分红资金干起了畜牧养殖,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电站发电的收益让全家有了长期稳定的收入,再加上畜牧养殖,年收入比原先翻了几番。”昂杰高兴的说。

  玛多县是国家电网公司定点扶贫县,2016年,国网青海电力公司探索“飞地”模式,异地选址为玛多县建设了一座1万千瓦的光伏电站。2018年,又为玛多县捐建了一座0.44万千瓦的光伏扶贫电站。两座电站共惠及玛多县11个贫困村621户1774名贫困人口,户均年增收5200元以上。

  青海是全国唯一实现贫困村光伏扶贫项目全覆盖的省份。“十三五”期间,国网青海电力公司发挥行业优势,建设配套电网,确保了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按期并网发电。该公司建设的青海能源大数据中心,不仅破解了扶贫电站选址难、接入难、运维管理难问题,还实现了运营智能化、扶贫收益分配精益化和发放流程全过程监管。

  1月20日,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杨家山村,国网青海电力公司驻杨家山村第一书记许建杰一早就开始在村内走访,了解之前签订农产品销售订单的落实情况。杨家山村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过去村民大多靠天吃饭,村子也是集体经济“空壳村”。2015年10月,国网青海电力公司选派许建杰到杨家山村驻村帮扶,为村里脱贫出主意、想办法,拔穷根、改穷貌,现在的杨家山村不仅摘掉了贫困帽子,还先后发展起光伏产业、种植养殖业,生活有了奔头。

  杨家山村的脱贫故事不是个例。2016年以来,国网青海电力公司先后选派驻村干部14人,发挥人才优势让“精准扶贫”落地落实,助力12个对口帮扶贫困村2671人全部脱贫。

  如今,光伏扶贫已成为青海投资规模最大、扶贫效果最好、收益长期稳定和群众获得感强的产业扶贫项目,带动7.7万户28.3万贫困人口增收,成为名副其实的“阳光存折”。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46648.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