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青年论坛:青年建言爱国者治港

热点搜索

中评青年论坛:青年建言爱国者治港

第九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与会者合影(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评智库研究员林艳(中评社 沈而忱摄)

“就是敢言”会长洪锦铉(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评智库研究员束沐(中评社 沈而忱摄)

“就是敢言”副主席吴志隆(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评智库副研究员金裕超(中评社 沈而忱摄)

“就是敢言”财务长郭浩景(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评智库研究员郭至君(中评社 沈而忱摄)

“就是敢言”执行主席陈晓锋(中评社 沈而忱摄)

论坛现场(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评社香港4月13日电(记者 沈而忱)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与“就是敢言”青年组织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4月9日下午在中评社香港总部举行。论坛以“爱国者治港与青年建言”为主题,邀请了八位来自中评智库以及“就是敢言”的青年研究员们共同探讨了“爱国者治港”的深刻意涵,也为如何进一步具体落实该原则建言献策并达成了六点共识。

  本次中评智库青年论坛由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郭至君与“就是敢言”执行主席陈晓锋共同主持。与会者包括: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林艳、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束沐、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研究员金裕超、“就是敢言”会长洪锦铉、“就是敢言”副主席吴志隆、“就是敢言”财务长郭浩景。

  中评智库研究员、中评社北京记者站站长林艳重点围绕新时代治港人才标准的问题发表了看法。她表示,制度的进步能否带来治理效能的提升,最终取决于特区管治队伍的素质水平。新时代治港人才应当符合“真爱国”和“善治港”两个标准,同时她也具体分享了对这两个标准的理解。她认为,“真爱国”不应预设任何前提条件,必须经得起斗争考验,同时还应具有大局意识;“善治港”则是应具有政治家的风范,能够帮助香港把握时代机遇,同时还应坚定不移地走“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线。
 
  林艳认为,正所谓“不立不破”,只有树牢“真爱国”和“善治港”这两条核心标准,才能有效排除其他标准和潜规则的阻碍,在人才选拔上做到视野开阔、广纳贤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她指出,在香港重新出发的重要时刻,应该要有“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的新人才观。只要符合法律意义上的港人身份,能够做到“真爱国”和“善治港”,就应该纳入治港人才库中。

  民建联中常委、副秘书长,城市智库召集人,“就是敢言”会长洪锦铉历数外国势力与香港反动势力自回归以来的乱港夺权行径。他指出,香港一回归祖国,外国势力与香港的反动势力就持续扰乱香港特区,步步逼进“一国”的底线,无视中央政府在香港的实质权力,甚至行动夺权,推动“港独”。香港特区自成立以来,反动势力透过社会行动结合立法会等权力架构的力量,想扼杀“一国两制”的香港,出招愈来愈狠,简直要“命”。反之,中央政府却是千方百计挺香港和救香港。香港市民要求中央政府果断出手保护香港和香港市民的呼声不断。《香港国安法》颁布和落实令香港恢复平静,全国人大会议通过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是落实“爱国者治港“的重要时刻,让香港实现了由乱及治的重大转折。

  中评智库研究员、中评社研究部主任束沐从哲学“辩证思维”和大数据“相关思维”的角度,对“爱国者治港”舆论话语权问题进行了分析。他发现,在香港社交媒体,“爱国爱港”舆论力量长期被“反中乱港”舆论力量压制,但随着半年多来国安法的实施和执行、选举制度的完善,两股力量的对比进入关键逆转点。他认为,“爱国者治港”的贯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主要面临“准(泛)治理体系”存在巨大漏洞、爱国内涵被异化扭曲等问题,同时也要警惕“低级红高级黑”问题。

  针对未来“爱国者治港”如何长期贯彻落实,束沐提出,要把握好四组辩证关系,爱国标准要“正负结合”、扩大民主要立足实际、政治动员要拿捏分寸、民生政策要“远近结合”。他认为,对爱国标准的制定,需要把握“正面表列”与“负面表列”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民主路径的探索,需要把握“普选远景”与“香港特色”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政治动员的部署,需要把握“有效动员”与“去政治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民生政策的规划,需要把握“给人实惠”与“给人希望”之间的辩证关系。

  全国港澳研究会成员、福建省青联委员、“就是敢言”副主席吴志隆由如何爱国、怎样治港出发,探求了“爱国者治港”的内涵。他认为,特区政府有政治责任去创造机会,让香港社会有重新公平公正、有秩序地认识国家方方面面的机会,让香港市民知道,虽然是”一国两制“,但国家的兴衰与香港、与个人是息息相关的。香港市民需要深入地、立体地、有情感互动且能互相信任的了解这个国家。

  治港方面,吴志隆表示,香港具有特殊的价值和复杂的形势,需要一批特殊的人才来应对这些挑战,包括熟悉国情、熟悉港情,了解国家与香港的政策与实际情况,理解到国家的发展与香港的国际地位之间的关联;有过一定公共服务的经验与知识,还需要有强大的奉献精神;了解内地与香港不同层次的文化与民情,知道两地社会对事件存在不同看法与价值观;有冒险精神、团队精神等基本特质。只有一批这样的人团结在一起,才能让香港摆脱当前的发展瓶颈与政治困局,把握国家民族复兴的大格局,走出一条属于香港人的发展大道。

  中评智库副研究员、中评社舆情分析部执行主任金裕超认为,中央明确指出“爱国者治港”绝不是要搞“清一色”,展现出巨大政治包容。应该注意到,“泛民”人士中仍存在不少主张理性沟通的爱国者,他们同样反对“港独”、反对“揽炒”,但在近年来激化的对立气氛和扭曲的社会环境下,他们或被孤立、或被噤声、或遭打压,进而不断被边缘化。而在新选制下,只要“泛民”爱国者坚定与反中乱港势力划清界限,就完全能够摆脱极端势力的裹挟,积极参与到香港特区的管治中来,不仅不会像某些舆论所称的将失去政治舞台,其参政空间和通道反而比之前更广阔。
 
  金裕超续指,此次中央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方式是修订《基本法》附件一和二,但《基本法》正文中循序渐进原则和“双普选”目标并未改变,说明中央推动香港民主发展的既定方向没有动摇。香港社会应思考探索建立起符合香港实际情况、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制度,形成由爱国者主导的良好政治环境及法律依据,只有这样香港民主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也就越有机会实现普选目标。

  新民党社区发展主任、“就是敢言”财务长郭浩景表示,部分香港青年抗拒国家不完全是不了解国家现时的发展情况所致,症结在于港人对国家政权的不了解。无可否认西方国家的政制透明度相对较高,亦与香港本地的政制较为近似。反之,国家的政制却往往给香港市民较神秘的感觉。而且,国家长期被外国势力抺黑,导致不少港人对中国政府抱有误解。因此,港府或相关团体需要对市民,特别是新一代系统地教导中国内地的政制,客观与其他国家的制度进行比较,并分析多国制度的利与弊。

  郭浩景建议,特区政府需要改善青年人跟本地政府的关系,聆听青年人的声音,建立心理层面的共振效应,在每个社区成立为青年人以设并由他们主导的谘询性平台,让青年人就当区民生问题或政府政策作出讨论及收集意见。汲取意见后,这些平台的代表可被安排在分区委员会或区议会会议上报告,并要求政府相关部门作出回应。此举不但可以借助青年人的力量改善民生,还可以拉近政府及青年人之间的距离。

  中评智库研究员、中评社国际部主任郭至君表示,一些西方势力对“爱国者治港”的“关切”和质疑并不合理合法,香港政府和社会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此有清楚认知。她认为,一些西方国家对“爱国者治港”原则故意歪读,存在严重的双重标准,且“爱国者治港”原则与香港的民主自由并不冲突。郭至君说,西方势力在教育和煽动香港反对派追求民主时,从来没有将西方国家自身如何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经验和政治伦理一并传授,但当“不爱国的民主”侵蚀“一国两制”的底线和制度安全并构成颠覆性的政治风险时,就不是真正的民主,是理所应当被杜绝的。她也指出,中国在国际交往中会遵守国际准则,但绝不会在国家主权事务上进行任何退让,对此,香港管制团队和全社会应理性、切实瞭解完善选举制度的正当性、必要性。而把香港视为家的青年人们,更应该有自己的判断,看清一些西方势力“民主与自由”背后的伪善,为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加油助力。

  港区全国青联委员、“就是敢言”执行主席陈晓锋认为,香港特区政府继承了港英政府的“政治中立”原则,却未能有效将其与“一国两制”相适应,也未能好好说明“政治中立”必须以“效忠政府”作为前提的基本事实,导致不同政治阵营有机可乘。因此,有必要通过完善公务员的宣誓制度,从公务员培训和考核入手,强化其对“政治中立”的理解,尤其是认识到“政治中立”的前提是要“效忠特区政府”。根据宪法和基本法,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的公务员毫无疑问是中国香港的公务员,效忠国家、效忠特区是公务员必须遵守的政治论理。

  陈晓锋指出,确保治港者的“政治忠诚”以巩固“爱国者治港”原则的有效落实,对未来香港管治尤为重要,这包括确保从政理想信念的坚定,以及良好管治及服务能力的培养。他建议特区政府构建青年政治人才库,从小开始培养治港者,培育及储备未来特区政府管治人才。同时,完善政治“旋转门“制度,不拘一格从企业、社团、高校、智库等吸纳人才。另外,建立国际组织、内地和香港从事公共管理人员的交流和挂职制度,以体验式学习形式互相瞭解两地公共管理情况的不同。

  论坛整理全文将在《中国评论》月刊和中国评论新闻网刊发。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48289.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