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拜登政府高官首访华 气候特使克里今抵沪

热点搜索

拜登政府高官首访华 气候特使克里今抵沪

美国总统气候特使克里从14日开始访问上海 盖蒂图

美中在竞争中在气候变化方面仍保持合作势头

  中评社华盛顿4月13日电(记者 余东晖)美国国务院13日宣布,美国总统气候特使克里将于14日起访问上海。这是在美中关系持续紧张之际,拜登政府的首位部长级高官访问中国,讨论两国表达愿意合作的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美国国务院13日发布的声明说,克里将于4月14日至17日访问上海和首尔,在拜登4月22日至23日举行气候峰会和今年晚些时候的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之前,讨论提高全球气候的雄心。

  据不具名国务院官员透露,克里预计将于北京时间14日晚些时候抵达上海,并于15日会见中方高级政府官员。

  美国国务院的一位发言人对中评社表示,美方必须坚持北京在减少排放和帮助解决全球气候危机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如果中国不采取重大额外行动,我们就无法成功应对气候挑战。”这位发言人称。

  这位发言人宣称,除了在海外进行碳密集型投资,中国国内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的近30%。这位官员认为中国还没有走上一条让世界实现“巴黎协定”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的目标,并追求将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道路。

  这位发言人表示,克里自被任命气候特使以来,一直在与中国气候变化特使解振华保持接触。这位官员说:“考虑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我们预计双方之间的对话将继续下去。克里此行只是为了继续这些重要的讨论。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必须在前往格拉斯哥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路上提高他们的雄心壮志。”

  白宫最近宣布,美国总统拜登邀请40位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参加将于4月22日和23日举行的线上峰会,讨论全球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邀请对象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等。

  美国将在下周举行的线上“地球日峰会”期间宣布美国到2030年的减排新目标。这将是拜登重申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重拾世界领导地位的机会,拜登上台后很快重返其前任特朗普退出的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拜登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恢复美国在世界领导性的头等要务之一,也作为目前关系依然紧张的美中两国可以合作的主要领域。然而,美方一方面极力拉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与美国合作,另一方面,正在涉及新疆、香港、台湾等议题上与中方展开激烈博弈。

  美中双方最近在阿拉斯加高层战略对话上就双方的分歧点展开了激烈交锋,但会后双方均仍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双方可以合作的领域。

  上周在印度访问期间,克里对媒体说,他对与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抱有希望,但目前还没有信心。他在访问阿联酋时发表了类似言论,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中国同行之间的外交紧张关系不会影响气候谈判。

  4月早些时候,克里说:“拜登总统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也说得很清楚了:我们与中国之间的其他问题不会被挟持或卷入与我们在气候问题上需要做的事情进行交换。”3月上旬,克里称,气候危机不应成为其它担忧和争论的牺牲品;气候变化问题可与其它问题分开处理。

  上周日,克里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没有一个国家能单独解决气候危机,美国在气候变化方面加大研发力度的努力并不是对抗中国。

  拜登最近宣布的2.25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中包含了许多应对气候变化的项目,包括为电动汽车提供公共资金,增加数百万个电动汽车充电端口,以及改造建筑物和住宅等。根据这一计划,美国将在清洁技术领域投资350亿美元,并斥资1740亿美元整顿电动汽车市场。然而专家指出,与中国近年来在清洁能源研发上的投入相比,拜登计划的投入仍然相形见绌。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经向世界宣布,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印度、巴西、南非、中国等四国参加的第三十次“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4月8日举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四国部长重申应坚持多边主义,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全面有效落实;强调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应由各国自主决定自身减排贡献;呼吁发达国家切实履行减排义务,提高行动力度,弥补2020年前减排鸿沟,并兑现资金承诺,加强对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严重关切碳边境调节措施等具有歧视性的贸易手段。

  显然,美方希望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做出更大承诺。有美国学者甚至鼓吹用竞争而不是合作的办法,来逼迫中国做出更大承诺。

  美国海军作战学院教授艾立信(Andrew Erickson)和莱斯大学能源与环境规则事务研究员柯林斯(Gabriel Collins)在即将出版的《外交事务》五、六月双月刊上发表题为“与中国竞争可以拯救地球”的文章,鼓吹美国建立一个主要来自经合组织成员的“志同道合伙伴联盟”,迫使中国以更可持续的方式获得能源供应;寻求实施碳税,使得中国的碳密集产品不那么有竞争力。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48475.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