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 扎实推动经济稳中向好

热点搜索

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 扎实推动经济稳中向好

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政策不“急转弯”,引导形成市场合理预期,推进改革开放,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中评社北京4月15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

  东方网发表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财经头条首席经济学家徐洪才文章表示,今年以来,经济呈现稳定恢复态势,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但要看到,去年同期基数低带来不可比因素,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恢复也不平衡,分析经济形势要全面客观,既看同比增速又看环比增速,既看宏观经济数据又看市场主体切身感受,既看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又密切关注新情况新问题,坚定信心,正视困难,扎实办好自己的事。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政策不“急转弯”,引导形成市场合理预期,推进改革开放,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李克强指出,要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变化,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持续有针对性实施好结构性减税等政策,做到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政策力度不减。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各项措施,用好研发投入加计扣除比例提高等政策促进制造业创新和升级。继续加强对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服务,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有效防范风险。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原材料等市场调节,缓解企业成本压力。保就业是稳固经济基本盘的基础,要始终放在突出位置。

  李克强表示,要推进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不合理束缚,通过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针对企业期盼加强政务服务,培育更多市场主体并提高活跃度。扩大对外开放,稳定外贸外资,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安全。

  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判断和决策

  文章称,由于去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大,所以主要经济指标都较低。2021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现强劲反弹,特别是同比数据,这很容易产生经济再度迎来高速增长的误判。

  李克强总理提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既要看同比增速,也要看环比增速。同比即今年一二月份跟去年一二月份相比,去年基数低,因此今年显得反弹较高;环比反映最近几个月短期的波动发展态势,而与2019年同期数据做比较,折算成两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则可以了解未来长期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能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判断和决策。

  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文章指出,虽然现在经济主要指标,如投资、消费、外贸、进出口,包括企业利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都反映出同步向上、快速上涨态势,但也要看到眼下经济总体上仍处于稳步复苏过程中,复苏基础并不牢靠,无论是投资需求还是消费需求都偏弱,有待进一步挖掘潜力。

  此外,外部环境也异常复杂,因此要把控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针对疫情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要退出太快,要保证政策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特别是对小微企业和部分微观主体的支持。近期企业成本上升较快,要帮肋市场主体降低成本,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加力提效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优化支出结构、保重点,特别是在民生短板、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支持力度。

  另外,货币政策要着力于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资金投放和社会融资规模投放,都要保证一定增长速度。同时,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维护金融稳定,通过深化改革释放经济发展潜力。

  发挥税收政策杠杆作用,促进研发和创新

  文章分析,财政部日前发布消息,延续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的举措,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从总体上看,“十四五”期间要加大研发投入,即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保证在7%以上。同时引导资金流到基础研发领域,基础研发投入资金规模需占整体研发投入资金规模的8%以上。

  落实以上两个指标,需有政策引导。此次,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落实今年新的研发投入加计扣除比例政策,实际上是引导资金加大在研发方面投入,特别是在制造业研发方面投入。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主要针对两种情况:一是钱投入了研发,但未产生明显成果。这种投入已在成本中体现,在征税时再扣减100%,由于纳税基数少了,企业利润增加。也要防止有人钻政策空子,把其他资金支出记在研发名下,套取国家税收政策红利。二是研发取得了成果,如果能够证明相关成果真实性,则给予抵扣200%,这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研发积极性。税收政策调整会发挥杠杆作用,促进研发和创新,微观主体会更有活力。

  既要稳定原材料价格,又要调整经济结构

  文章表示,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3月份,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1.6%,涨幅扩大。最近原材料市场价格上涨过快,如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等,对上游产业有利,所以部分大型企业利润,包括增加值上升较明显,对中下游及生产经营成本有较大推升作用。

  总体来看,对于中国这样要大量进口原材料、能源等商品的国家来说,生产资料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是弊大于利,会推动成本提升。3月份中国PPI环比上涨1.6%,从短期趋势看,涨幅较大,PPI同比上升4.4%,而去年是负增长。成本上升,会挤压企业利润、抑制经济复苏良好势头。因此,监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要加大市场调节力度。首先要保障供应,拓宽原材料来源,增加供给。

  但外部因素不可控,如石油等从海外进口的大宗商品价格。市场预期经济将会反弹,疫情很快会控制住,引起价格上涨。前期世界各国滥发货币,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幕后推手。未来,地缘政治因素也会影响到大宗商品价格。

  从短期来看,要稳定原材料价格,同时要考虑进行结构调整,要按照“绿色发展”的路径和目标,未来能源资源消费生产结构须做出深刻调整。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安全,要自强自立

  文章指出,随着中美间科技战愈演愈烈,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存在诸多卡脖子环节。因此,在供应链安全和稳定方面,存在不可控外部因素。从自身看,首先要稳外贸主体,企业本身面临生产经营困难,要想方法帮其化解相关困难。同时,改善企业融资,如信用担保等金融服务。此外,跨境物流和海外仓建设方面也要加大力度。

  更重要的是要供应链多元化,特别是针对全球供应链。在畅通内外循环过程中,及时发现痛点和堵点,以问题为导向解决问题,通过改革、开放、创新,营造良好营商外部环境。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保证相对稳定的局面。

  同时,通过改革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在产业链上向中高端迈进。在部分重点领域和环节的技术研发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加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从中长期看,要创新,改革开放,从短期看,要做灵活性政策调整,降低企业成本。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48667.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