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数据:劏房问题恶劣 港人不满

热点搜索

中评数据:劏房问题恶劣 港人不满

图5:港人对政府解决居住问题以及劏房问题的不信任指数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

图1:港人关于劏房议题的声量及关注度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

图2:港人对劏房租务管制研究报告内容的关注度分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

图3:港人长期以来对劏房问题的关注度分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

图4:2017年以来,港人对公屋、居屋和首置房的关注度及负面情绪指数分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

  中评社香港4月22日电/前不久,由香港特区政府成立的劏房租务管制研究工作小组提交报告,建议立法制订劏房租务管制措施,再度引发港人对劏房议题的讨论。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相比租管问题,港人更加关心劏房居住环境恶劣的问题。另外,港人对基层住房问题解决不力的不满情绪高涨,特区政府在土地房屋政策上面临“塔西佗陷阱”。

  长期以来,香港基层市民的住房问题一直十分严峻,劏房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由于房屋供应短缺,导致香港劏房遍地开花,甚至出现货柜劏房、厕所劏房、教堂劏房、猪栏劏房等千奇百怪的劏房。目前,香港超过22.6万人蜗居在这样的劏房中,其中81.9%的劏房楼龄已经达到50年或以上,劏房住户的人均居住面积中位数仅有6.6平方米。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只要提及住房政策调整或土地规划等都会牵动劏房议题的讨论。去年以来,港府针对近年来劏房租务混乱现象,专门成立工作小组推进劏房租务管制研究,加之劏房频繁暴发疫情,劏房的讨论声量和关注度创下新高(如图1)。

  3月31日,劏房租务管制研究工作小组提交了最终报告,针对劏房水电费滥收、租约无保障、随意逼迁、呎租昂贵、胡乱加租等问题,提出了设立“2+2”的优先续租权,且续租租金加幅上限不得超过15%等建议。这份报告在香港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议,数据显示,报告中有关租金的问题最受关注,但争议性亦是最大的(如图2)。不少港人认为,租金加幅比例设置过高,10%较为合理;也有不少港人对报告没有厘定起始租金表示失望,一方面担心一些业主会以极不合理的租金水平放租,另一方面也担心会助长劏房炒风,使得议价能力薄弱的基层“肉随砧板”,给他们原本就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不少人建议,政府在拟定条例草案时应对相关问题重新评估。

  进一步分析发现,如图3所示,租金及租约等租管问题只是劏房问题中的一个小部分,港人长期以来对劏房问题的关注度近一半聚焦在居住环境问题上。其中,卫生条件首当其冲地排在第一,而空间挤破问题则紧随其后。众所周知,劏房空间狭小、住户密集、空气不流通、渠道乱驳,公共卫生恶劣导致疫情发生后,劏房社区成为病毒传播重灾区。此外,劏房普遍较旧、日久失修,消防、治安等安全隐患则成为劏房住户的另一块“心病”。可见,在港人眼中,劏房居住环境之恶劣已经威胁到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才是劏房问题的核心。

  对于居住劏房者而言,改善住房环境主要靠申请公屋、居屋或者购置价格相对较低的私楼。如图4所示,在这几类改善房中,公屋的关注度最高。目前,香港劏房住户中有一半正在轮候公屋。然而,由于近年来公屋供应量屡创新低,公屋轮候时间已上升至5.7年。如此漫长的等待时间,让劏房住户上楼遥遥无期,这导致香港社交平台上的公屋话题充满负面情绪。有观点分析认为,未来数年香港公屋兴建量还可能继续出现“断层”现象,预计2024/25年度落成公屋量将回落至5500伙,创回归以来新低。其后五年须建13万伙,才能达到《长远房屋策略》的建屋目标。可以想见,未来数年公屋供应仍然会相当紧张,而劏房户也难逃恶劣环境下的生活困境。

  数据显示,港人对特区政府解决居住问题的不信任指数整体处于高位。虽然“明日大屿”计划声称填好造岛1000公顷,约可提供15至26万单位,当中七成为公营房屋,可以帮助公屋轮候人士快点“上楼”,然而港人对特区政府画的这个20年之后才能见效的“大饼”并不太相信。有港人表示,虽然很想快点上楼,但却不支持填海计划,认为政府舍易取难,放着那么多土地不发展,却用那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填海造岛,并没有真正为基层人士着想。还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政府施政报告虽提及将在未来三年提供一万五千个过渡性房屋舒缓基层市民困难,但港人的不信任指数却在此时达到了最高峰值(如图5)。可见,特区政府在土地房屋政策上已经遭遇“塔西佗陷阱”。

  综上所述,虽然本届特区政府为解决基层住房问题想了不少办法,做了不少工作,但真正让港人有感的措施并不多。究其原因,解决香港土地房屋问题,关键是要敢于直面矛盾冲突,破除利益藩篱,在政策制定上体现出相当的魄力和担当。而无论是类似租务管制的“敲边鼓”措施,还是多年后才可能见效的远景规划,都会让市民感到是“遇到困难绕着走”,难以让其看到希望和前景。我们认为,尽快投出政策“直球”,狠抓措施落地,全力以赴把中短期住房供应提升上来,才能真正让市民有获得感,才能真正让市民看到政府解决土地房屋问题的诚意和决心,才能真正为相关的远期规划和愿景凝聚支持民意。

   (记者:江陵;分析师:尹涛崖;工程师:莫瑾;研究员:傅高博)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49852.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