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中:国民党对两岸关系应承担的历史责任
中评社洛杉矶4月25日电(记者 宋楷文)洛杉矶当地时间4月24日,孙文学校总校长、中国国民党主席参选人张亚中出席了美国“海外中国国民党联盟”举办的网络视频论坛幷作了主题发言。张亚中强调:“创造两岸和平是中国国民党必须要走的一条路,不仅是为了落实中山先生的遗志、为了两岸、为了中华民族,也是为了自己在台湾的存续。”
张亚中的发言内容如下:
一、孙中山的最后岁月,及他所最在意的一些事
张亚中说,民国13年(1924年)10月,北方军阀张作霖、段祺瑞、冯玉祥推翻曹锟政权,电请孙中山到北京共商国是。虽然多数国民党同志认为这些军阀少有诚意,并不赞成孙中山北上,但是孙中山仍然以和平为念,期待不要以武力解决中国内战问题,还是不顾众人反对,展开了北上的旅程。
孙中山由黄埔到香港乘船至上海,再从上海乘船取道日本,在神户高等女校演讲大亚洲主义。发表了著名的、期望日本不要做西方帝国主义的鹰犬、要做东方王道干城的演讲。之后,于12月4日到达天津。无论在上海或天津都受到大批群众的包围与欢迎。但由于天气寒冷,舟车劳顿,加上不停接见宾客、商谈国事及处理公务,孙中山病倒了。
稍后病况略有好转,孙中山又乘火车到北京,欢迎的人潮将车站团团包围,但身体虚弱的他只能用书面文字来与民众谈话,他写着:“我到北京来不是为了争权利,也不是为了争地位,是来跟大家救国的。”
在北京的孙中山病况愈来愈严重,最后住进了当时设备首屈一指的协和医院。检查的结果是:孙中山罹患了末期肝癌!
民国14年(1925年)3月11日正午,孙中山召集家人、同志至床前,由汪精卫把拟好的遗嘱呈给孙中山签字;稍后,他以安详的态度说:“我此次北上,乃为了谋国家的和平统一。”“今因病苦,不能痊愈,生死原非所计,惟数十年致力国民革命,所抱定之主义,未能完全实现,不无遗憾。甚望诸位同志努力奋斗,使国民会议早日开成,达到实行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之目的。”
此后至12日清晨,孙中山面容益加疲惫,呼吸也更困难,但不时喊着:“和平”、“奋斗”、“救中国”。3月12日上午9点30分,孙中山走完他一甲子烈烈轰轰又踏踏实实的一生!
孙中山是中国国民党的总理,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他一生的职志是打破民族、民权、民生的不平等,追求国家统一、独立自主、民族振兴。
孙中山不只提出了中国国民党奋斗的目标,更提出了方法与路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他的思想内涵,更是他建设富强中国的方法与路径。
二、孙中山会如何处理目前的两岸关系
张亚中表示,“和平”与“统一”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铜钱之双面,缺一不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与西方民族主义最大的不同即在于,西方民族主义结合社会达尔文主义,形成帝国主义,是一种霸道文化。而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追求中国内部的五族共和,大亚洲主义的东亚和平,世界大同的世界和平。因此,孙中山必然反对“国家分裂”,他希望的“统一”方式必然最好是“和平统一”,而非“武力统一”。
孙中山认为国家统一后,必须实行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三民主义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达到民有、民治、民享。中国国民党也应继续孙中山的遗志,将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的制度,努力成为未来中国统一后的政治蓝图。
两岸分治已经七十多年,对于北京而言,目前还处于内战状态。目前台湾民进党正在快速引领台湾走向去孙中山、去中国化、去三民主义、去五权宪法的歧路,而大陆内部目前武力统一的声音也日益高涨,两岸军事对峙也日益严重,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大陆,更是火上加油。目前两岸的情势应该是孙中山先生最不愿意看到的。
以孙中山处事的态度,必然会希望两岸在承诺不分裂整个中国的前提下,能够坐下来谈。以孙中山主张平等的精神,必然会希望两岸能够平等协商、相互尊重,以德以理服人,找出个合情合理的满意结果。先是结束敌对状态,然后和平相处,相互融合,最终以和平的方法完成统一。
三、中国国民党应如何处理两岸关系
张亚中指出,目前国民党的天王们并没有“创造两岸和平”的论述,北京的主张也只有统一后的“一国两制”的论述与统一前,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都可以谈的说法。由于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有疑虑,加上美国的介入,因此国民党也不敢与北京进行政治性协商,使得两岸敌对状态无法解决,而两岸敌对状态的深化,强化了民进党“仇中、反中、台独”的所谓“正当性”,这又使得国民党陷入困境。
张亚中强调,中国国民党应勇敢的提出合情合理的和平统一大论述,这包括两点,一是“和平统一前的论述”,也就是和平统一的路线图,两岸在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确定敌对状态结束后两岸的政治定位与政治关系是什么;一是“和平统一后的论述”,不同于北京的“一国两制”,国民党可以主张,三民主义的理念与制度应是统一后的政治制度。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中华文化的特质,两岸关系的互动,就应该以此为精神。台湾不追求台独是基本,“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是两岸应该有的共同认知。“存量不变、增量改革”是两岸融合应有的步骤。
中国国民党应提出负责任的两岸论述。两岸先以“两岸(治权)分治(主权)不分裂”的认识,结束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和平协议签署后,两岸进入“和平期”,不再武力相向,台湾也不再成为外国对抗中国大陆的工具或基地,两岸坐下来讨论台湾的国际空间。同时,两岸可以开始进入“统合期”的“共同体”阶段,在相关事务,如中华文化、食品安全、海洋事务上成立由双方代表所组成的共同体,加强两岸的合作融合。经过“和”与“合”的阶段,未来的统一才有可能是和平的统一。
张亚中表示,此次参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即公开宣示,如果当选主席,会寻求与北京签署两党的“和平备忘录”。如果国民党赢得2024年的大选,即以“和平备忘录”为版本基础,与北京签署和平协议。开始两岸的“和合”阶段。
另外,“天王+团结”已经不是国民党的胜利方程式了。他相信,只有把2024年的选战定调为“和平VS战争”的选择,国民党才有可能赢得大选。要让这个战略能够落实,国民党就必须要有“创造两岸和平”的论述及作法。
张亚中强调,“创造两岸和平”是中国国民党必须要走的一条路,不仅是为了落实中山先生的遗志、为了两岸、为了中华民族,也是为了自己在台湾的存续。
本次网络视频论坛由美国“海外中国国民党联盟”举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教授应邀出席幷发表了主题演讲(演讲内容另文发出)。
论坛由资深媒体人吴忠国主持。包括美国“海外中国国民党联盟”总召集人谢宗煌,发起人张学海、蒋天铎,华盛顿DC常委陈继亮,休斯顿党代表陈焕泽,国民智库召集人徐中,陈维正、邹志强、陈恬璧、黄薇、彭毓雯、江天柱和顾雅文,中美论坛佟秉宇,拉斯维加斯新闻报社长吴治欧等出席了本次网络视频论坛。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50556.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