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郭浩景:爱国者治港确立后的青年及社区工作

热点搜索

郭浩景:爱国者治港确立后的青年及社区工作

新民党社区发展主任、“就是敢言”财务长郭浩景(中评社 沈而忱摄)

新民党社区发展主任、“就是敢言”财务长郭浩景(中评社 沈而忱摄)

论坛现场(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评社香港4月29日电(记者 沈而忱)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与“就是敢言”青年组织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爱国者治港与青年建言”日前在中评社香港总部举行。“就是敢言”财务长郭浩景以《在“爱国者治港”原则确立后应如何推动青年人及社区工作?》为题发言。郭浩景指出, 部分香港青年抗拒国家青年人不爱国并非是缺乏瞭解所致,症结在于港人对国家政权不了解。而且,国家长期被外国势力抺黑,导致不少港人对中国政府抱有误解。因此,港府或相关团体需要对市民,特别是新一代系统地教导中国内地的政制,客观与其他国家的制度进行比较,并分析多国制度的利与弊。此外,郭浩景还建议特区政府更加主动及有策略性地在香港宣传国家政策,并聆听青年人的声音,改善与本地青年人的关系。

  郭浩景表示,相信每一位热爱国家,特别是经历过2019年黑暴的人,皆对上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落实“爱国者治港”的决定都感到无比鼓舞。因为香港之特殊历史情况,社会培育了两群对自己国家及国民身份态度南辕北辙的人。自去年疫情爆发,及后国家实施《香港国安法》后,香港才开始从黑暴的阴影下慢慢走出来,国家在这个关键时机重申“爱国者治港”尤其适当。作为一名爱国者,又身为社区工作者的其中一员,他表示,自觉有一份感召去让香港人民心回归,把颠倒了的国民身份价值观纠正过来,特别是对青年人。从选举工程的角度考虑,建制派一直以来皆倚赖老一辈的支持,但人总有百年归老的一天,我们不能单吃老本仅背靠他们的票源,破旧立新才是出路。经过2019年区议会选举的惨败,建制派应痛定思痛,迎难而上,努力开拓青年人的板块。社区工作亦当以此为目标,争取更多青年人的支持,吸纳更多新一代选民。

  对于青年人及社区工作,郭浩景分享了三点看法。

  第一,青年人不爱国并非是缺乏瞭解所致。时至今日,说香港青年人抗拒自己国家是因为“他们没有到内地亲身见识过”、”他们不知国家已经发展得非常之先进”又或者“内地已经唔系他们多年前认识那般落后”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但在今天资讯发达的年代,年轻一辈透过手机、电视机及大银幕绝对能感受到内地发展远远超越香港的一面。

  有两个关于香港青年人的调查报告可以证明。第一个是由新民党于2018年期间举行的问卷调查,调查访问了1,279名来至于香港11间不同地区之学校的中四及中五学生。在这些受访学生当中,超过九成半曾经到访内地、超过八成半能够阅读简体字和接近七成更有使用或拥有微信帐户。可是,全体受访者却只有三成半认为香港人及中国人的身份是可以相容。另外,民间组织“大众意见研究院”于2019年黑暴期间组织调查,在旺角区街道上随机访问了122位途人,当中大部份是青年人。调查问及受访者对中国的好感度以及通过七条问题以瞭解受访者对国家认知的程度,国家常识问题正确率两成及以下的受访者普遍对中国的好感程度都是极低;然而,正确率达到三成或以上,对中国的好感程度则可以很低也可以很高,因此,对国家的理解以及对国家有好感,这两者没有一个必然的关系。

  郭浩景认为,以上两个研究报告的结果都意味着香港青年人抗拒国家,很大可能是跟他们对国家发展认知以外的因素所导致。其中一个主要成因是港人对国家政权的不瞭解。无可否认西方国家的政制透明度相对较高,亦相对与香港本地的政制较为近似;反之,中国的政制却往往给香港市民较神秘的感觉。再且,国家长期被外国势力抺黑,导致不少港人对中国政府抱有误解。因此,香港需要有系统地教导市民,特别是新一代中国内地的政制,并且要客观地与其他国家的制度比较,并分析多国制度的利与弊。地区工作者亦可以透过社交平台及视频多些跟市民分享,令港人对国家政制有更广泛的认知。

  第二,让青年人觉得自己是国家一份子。曾经营运非牟利青年组织的郭浩景分享经验道,当时替组织办事的全部都是非受薪义工,如果想义工们为这个组织拼搏,与组织共同进退,基本条件是令他们觉得自己是这个组织的一份子,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工作跟组织有何关系,赋予每一位成员责任以及发挥个人专长的空间,尽展所长。

  郭浩景指出,把一个社会营运好同样需要具备以上的条件。在2019年的黑暴运动种,为什么对方能够鼓动大多数青年人自发性参与?最主要原因是他们拥有一套相对较完整的论述。青年人受这些论述误导误以为自己在抗争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并透过上街去实践他们共同的目标。相比之下,我方一直以来在建立本地青年人跟国家连系的思想工作着实未够。举个例子,国家每五年订下的“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究竟有多少青年人大概知道当中的内容?当中有什么需要香港去配合?作为青年人又可以如何参与?他认为特区政府应该更加主动及有策略性地去回应国家的规划,并利用不同软性方式多向市民着墨宣传。社区人士则可在宣传上作出配合,向区内市民解释并收集意见。

  第三,改善青年人与政府关系建立心理层面的共振效应。在香港反对派支持者的眼中,中港两地政府都是同一伙的,所以香港部份市民对中国政府的观感或多或少与本地政府的民望挂钩。本地青年人普遍认为香港政府官员高高在上,对实际民情并不理解,推出的政策十分“离地”,令青年人难以信服。虽然政府不时有与青年组织会面听取意见,也曾经举行“青年委员自荐计划”吸纳35岁以下青年人加入谘询架构,但参与者多是以有建制派背景的青年精英为主,造成观感上政府侧重于有特殊背景及身份的人士,导致此举未能有效地调和政府与对立青年人的矛盾。

  郭浩景建议,特区政府应在每个社区成立为青年人而设,并由他们主导的谘询性平台。这些平台可以在线上或线下运作。让青年人就当区民生问题或政府政策作出讨论及收集意见。汲取意见后,这些平台的代表可被安排在分区委员会或区议会会议上报告,并要求政府相关部门作出回应。此举不但可以借助青年人的力量改善民生,还可以拉近政府及青年人之间的距离。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51076.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