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智库:中国模式展示“三大力”

热点搜索

中评智库:中国模式展示“三大力”

中国模式并不需要与其它模式比较和竞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中评社香港5月4日电/中国军事科学院首席专家、全国政协委员王卫星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5月号发表专文《中国模式的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由何而来》,作者认为:中国模式之所以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在于它不是一种教条的学说,而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发展模式。事实上,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百年来艰苦探索,历经坎坷。我们学过德国、日本,后来又学英国、法国、美国,再后来又学德国、意大利,之后又学了苏联。“西方的,我们都学遍了,但都碰壁了”。最后,回过头来才认识到,不能邯郸学步,忘了本色初心,必须走中国自己的路,走社会主义的路才是正道。中国模式并不需要与其它模式比较和竞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文章内容如下: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正处在两个具有决定性意义且彼此相互影响的历史交汇点上。其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声望影响正处在一升一降、此长彼消的历史交汇点上;其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正处在即将破茧而出、全面突破的历史交汇点上。两个交汇点通过“十四五”的开局起步进一步紧密结合在一起。从今年“两会”的国际关注度即能明显地感受到,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蓬勃生机及其在国际社会中日益强劲的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

  一、社会制度变迁存在两种方式

  正如自然界存在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规律一样,人类社会发展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正因为如此,迄今为止,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只不过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而贯穿其中的一条历史规律,就是因乱向治、治不忘乱,求治则兴、废治则乱。
  国学大师钱穆在《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展现了中国历朝历代在建立之初的制度有效性,但它们又都不免于最终的制度衰败而导致王朝溃败与更迭。究其原因,或是在于没有很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演变,或是因为贪恋以往的制度红利、渐而偏执于制度依赖,而忽略了适时自新。中国之外的国家同样如此,欧洲自罗马帝国崩溃后,曾长期陷入“黑暗的中世纪”,近代以来则不断发生内乱或者对外战争,直至20世纪中下叶后,才表现出较好的治理和稳定的秩序。西方国家也因此陶醉于自己的“制度优势”,不再惕厉反思、与时俱进、开展制度革新。冷战刚刚结束,美国学者福山便贸然提出“历史终结论”,宣布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时代到来,就是这种志得意满社会心态的典型表现。英国学者哈罗德·帕金却在那时指出,“如果西方国家的社会精英们一味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幸灾乐祸,不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有可能在未来重演苏联和东欧国家刚刚遭受的命运:社会不满、经济内爆和政治崩溃。”二十多年后,美国、欧洲国家当前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混乱现象,正在验证帕金的远见。而与此同期且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西方宣告“历史终结”、分享“冷战红利”之时,东方的中国并没有因为社会主义陷入低潮而就此跌落谷底、一蹶不起,反而是砥砺前行、守正创新,杀出了一条血路、开辟了一片新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而且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上也独树一帜,屹立东方。

  不可否认,任何社会制度在产生之初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能否持久存续、永葆健康和活力,则取决于该制度是否能够适应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并在其中扮演正向驱动、向治求治的角色。而一旦其逆世界潮流而动,即使一段时期内继续存在,但终究难以逃脱“躺在历史的轨道上,等待未来的列车从身上碾过”的命运。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制度变迁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为激进式制度变迁,即根本制度的更替,一种社会制度被另一种社会制度所替代;一种是渐进式制度变迁,即在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各种具体制度的不断微调、改良与创新。从社会制度嬗变角度加以审视,新旧制度更替必然要经历碰撞与竞争,要在各自的不断实践发展中向人类社会展示其进步性,并最终接受时代的选择。实践中,这一过程通常要藉助战争或重大突发事件这一制度优劣的试金石进行驱动、检验和加速。

  二、中国制度在全球制度竞争中脱颖而出

  人类“是生存还是毁灭”?400多年前莎士比亚曾提出类似的问题。今天,当新冠疫情被描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危机,各国共同面对这场执政大考时,生存还是毁灭的选择再次摆上了日程。

  危机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心的得失,映射了制度的优劣。现实世界中,在应对全球新冠疫情的态度和方式上,世界已截然分成了两部分:一个是社会主义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人类共赢;一个是资本主义美国奉行的以邻为壑,一意独善其身。一个是奋力拼搏的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却显示出人定胜天的斗争精神和生命要得到平等尊重的人文关怀;一个是代表全球科技和经济巅峰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却暴露出视人命如草芥的自私本性。
  “当潮水退去时,你才知道谁在裸泳;当潮水汹涌时,你才能看到谁在真正乘风破浪。”疫情加深了世界对中美两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比较和瞭解。当前,中国正取代某些西方大国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和“稳定器”。中国稳定,世界和平;中国发展,世界繁荣,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最新民调显示,在德国、法国、西班牙、丹麦和葡萄牙,逾60%的受访者表示,已丧失对美国作为世界领导者的信任。德国和法国公开表态要反思政治体制和社会形态。1月2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达沃斯论坛视频对话会上明确指出:“在面对社会不平等危机、民主危机、民主制度的可持续危机、气候危机的情况下,现代资本主义模式已经无法运转。此前形成的平衡和共识被这几种危机的加速完全打乱。”法国已开始考虑国有化一些民生行业,而西方意识极其浓重的意大利不仅早就开始全盘接受“中国式方法”,甚至在医疗体系濒临崩溃之时希望中国医疗队“全盘接管”医院ICU系统。

  2月25日,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刊发的《世界进入两种政治竞争时代》一文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依照美国模式在政治上改变世界。大量证据已经表明‘民主国家’的繁荣已经停止并且正在逆转,未来世界将出现两种彼此竞争的政府模式:拉平模式和利维坦模式。”“中国就是‘利维坦’”。“拉平模式对利维坦模式竞争的吸引力之战在很多新兴国家展开。它迫使一些国家开始讨论自己的价值观。它们很快就会问自己,是想复制中国的成功,还是把英美当成典范。”

  1月13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刊登的《中国在中西制度比较中胜出》文章指出:“长期以来,社会学家们一致认为,由个人自决、民主、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福利国家等要素组成的自由社会模式,是实现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理想之路。然而,结果却不一样。现有的自由民主国家已证明更加不稳定,更危险。事实证明,共产党中国现有的政体非常成功。中国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制度,已成为2020年制度竞争的合法胜利者。”

  英国《金融时报》称:“如果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高收入国家,那么它将带来一种全新模式。”一名外国专家长期观察中国后,这样评价:“良好的制度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步,激发了人民的创造力,成就了中国的繁荣。”疫情使全世界再一次看到:中国始终站在世界去乱向治、励精求治的前列,是世界争取光明前途的主要力量。正如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所说:“跟着美国就会走向战争,跟着中国就是走向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是从自利逐利、掠夺扩张中发展起来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在立己达人、兼济共赢中追求着自身崛起。
  今年3月,《纽约时报》刊发知名记者和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中国不再尊重美国,他们有理由这样做》的文章,在美国掀起一场围绕中国的大辩论,有媒体称:“美国已变成一个臃肿、无能的强盗政府,被巨大的不平等、系统性的种族主义和只让最富有者受益的经济所困扰,政治体制赋予少数人以统治权;对新冠疫情的反应完全失控;城市陷入混乱,首都被洗劫;公共教育系统就是一场闹剧;基础设施就是个笑话;大规模枪击件每月都会发生,包括在学校;由于泛滥的贪婪,金融系统处于崩溃边缘;由于中央银行每次印钞救市,导致多次经济崩溃;中产阶级已被掏空,等待死亡,医疗保健系统像秃鹰一样捕食他们;关键健康指标(寿命、婴儿死亡率、肥胖)越来越糟,生活成本也越来越高……”也有评论说:“当中国在规划下一个五年计划时,我们正忙于两党斗争,一项1.9万亿美元的新冠病毒拯救法案在国会滞留数月后两党仍未达成共识;当中国只花一周时间建造两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时,美国人仍在讨论口罩和漂白剂注射是否有效;当中国通过把最优秀的学生送到美国来大力投资技术和基础设施时,共和党人标榜市场经济决定一切,并拒绝采取任何行动;当中国签署世界上最大的经贸协定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时,美国退出了可能会孤立中国的TPP。”“我们凭什么被尊重。”

  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是否有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并不是由自己界定的,而是经由历史发展和人类实践得出的结论。社会制度的优劣,不在于自己标榜如何“伟大”“普适”,而在于每逢历史关键时刻,你做出的最终选择,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心的向背。其中,灾难又是最好的试金石。人类是“生存还是毁灭”?世界选择什么样的治理方式?各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世界各国人民会在治乱对比中强化自己的判断,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藉鉴他国的经验模式,形成自己的路径选择。

  三、中国制度的胜出当之无愧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影响力吸引力的竞争一直非常激烈。自1989年东欧剧变及至苏联解体起,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社会主义制度受到普遍质疑。对制度的质疑,又动摇了对道路、理论、文化的信心。一段时间以来崇拜西方之风盛行,特别是在知识界,有的人言必称美,有的人甚至直接成为了西方制度的代言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重锤反腐,冲破障碍,迎战风险,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进行全面重构重塑,为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尤其是经过南海斗争、东海维权、反击美国贸易战、抗疫斗争和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等伟大斗争、伟大实践,“四个自信”不仅为全体中国人民照亮了前行的方向,也为世界各国人民立起了可供参照的路标和灯塔。只要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则标志着人类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在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个庞大而充满希望的数字。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是苏东剧变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谁更具优越性的一次大检阅,直观验明了哪一种制度更符合人类的共同福祉。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4月21日时20分,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142237637例,其中死亡3033084例。其中,作为世界最发达国家的美国,累计确诊31739932例,累计死亡567736例,高居榜首。难怪不久前接替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的拜登会不无悲伤地称,“一年来因疫情丧生的美国人数超过一战、二战和越战里丧生的总人数。我们因病毒失去的生命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还要多。”并下令美国所有联邦建筑降半旗5天。对美国而言,这是在向逝者致哀,但在世界上更多人看来,这是在向事实偃旗低头,真正随之降下的是曾经的制度荣光。

  与美国在新冠疫情中应对无方相对照,中国不仅在抗击疫情中交出了令人羡慕的答卷,而且在应对全球性难题--消灭贫困方面也为世界做出了表率。就在中国取得抗疫斗争基本胜利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自此,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不仅兑现了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诺言,而且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中国历史上几个“盛世王朝”也没有完全解决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纵观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习近平语),这是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但从长远看,随着几亿中国人的绝对贫困一起摆脱的,将还有世界上更多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观望和犹疑。

  四、中国制度优势吸引世界目光

  正如基辛格所预言“新冠将会永久改变社会秩序”;“中国已成为全球力量平衡的最大赢家”;“中国模式可能会影响发达国家迄今的主流思想”。美国权威政治评论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说:“西方先贤们设计的‘理想制度’,却沦为党派斗争的工具,相互掣肘,互相拆台,在野党不遗余力地制造各种麻烦和障碍,来阻碍执政党的政策顺利实施……长此以往,必然造成严重的内耗,以及美国社会内部,社会不同阶层的分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渐趋于成熟和定型。“每过五年,中国就规划一幅发展蓝图。”新近颁布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了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的行动蓝图,开启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开始进入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有外媒感叹:“当许多国家还在努力为今后几周做规划时,中国已经设置未来15年的议程。”

  在世界上很多人看来,中国模式的一个关键亮点,就在于对未来的良好感知、把握和设计能力。德国总理默克尔曾私下对中国领导人讲:“你们是以长期时间、长时段在计划着国家的发展,而我们做不到。我们是政党轮流执政,本届政府只管本届政府的事,不可能一届一届地干下去。你们可以按照最大的民众意愿来考虑发展,我们必须考虑我们代表的政党利益和支持者的最大民意。你们是一党执政,可以按照党的意图干到底,不管换届不换届,换人不换人,一件一件干到底。我们再换一个总统就不是那回事了。”
  原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民主德国国务委员会主席埃贡·克伦茨在《我看中国新胜利》一书中写道:“中国愿景的长期性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的领袖把愿景目标投射到21世纪中叶,我没有见到全世界还有哪个政治家能做到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对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

  从“一五”到“十四五”,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对此,“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迪特里希总结认为:“中国正走在一条无比正确的轨道上,它是为世界提供另一种选择的希望。……国际舞台就像一个足球场,只要有新选手上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人们都会不可避免地进行比较,接下来,大家会跟随、模仿那个最佳选手,它所在的队伍也会扩大。”

  中国模式之所以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在于它不是一种教条的学说,而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发展模式。事实上,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百年来艰苦探索,历经坎坷。我们学过德国、日本,后来又学英国、法国、美国,再后来又学德国、意大利,之后又学了苏联。正如习近平所说:“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纷纷登场,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改变。中国依然是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列强依然在中国横行霸道、攫取利益,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习近平语)“西方的,我们都学遍了,但都碰壁了”。最后,回过头来才认识到,不能邯郸学步,忘了本色初心,必须走中国自己的路,走社会主义的路才是正道。中国模式并不需要与其它模式比较和竞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一位荷兰学者讲:“在许多国家,一个总统一个想法。在中国,一句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用了几十年,而且代代用,代代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是以人民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习近平语)放眼世界,百年政党有之,而经历百年不衰,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少有。中国共产党处大国之势,行强国之道,无疑是个中翘楚、时代先锋。究其原因,什么都有可能变,但万变不离其“宗”,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中国模式的不竭活力来源于此,中国道路的光明前景可期于此,中国制度的比较优势植根于此。

  历史发展表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一大贡献。可以肯定的是,疫情已成为人类社会新的分水岭,而与历史大变革时期一切代表未来的新兴事物一样,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这场灾难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将在历史的反复检验中得到一再确认。

  习近平讲:“所谓的‘中国模式’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广而言之,即:中国道路是中国模式的实质,中国理论是中国模式的灵魂,中国制度是中国模式的根基,中国文化是中国模式的底蕴。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道路,伴随而来就是:中国成就累积为中国奇迹,中国经验上升为中国模式,中国特色描画出中国愿景。归根到底,如何在中国这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模式的不变主题。它不但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使命追求,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加强的自觉自信。
  如今,中国制度优势正如磁石一样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人类命运共同体日益被世界各国认同。新加坡《商业时报》称:“中国正在慢慢打消中国终将‘西方化’的想法,反而更多的人开始渴望中国方式。中国走在让西方‘中国化’的道路上。”

  目前,国际社会普遍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为其他国家和民族发展振兴带来了新的选择、启示和路径。许多国家争相研究中国道路与中国文化,力求为本民族本国家的振兴助力。可以预见,中国模式也必将成为世界发展新的希望,会被越来越多国家选择或吸收。在时间上,这个选择吸收过程将会形成两个彼此衔接的递进阶段:一个是2035年前后的局部转换期,即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际;一个是2050年前后全面胜出期,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时。

  新中国成立后,1962年1月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说:“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主义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只要我们不犯战略性错误,当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最有影响的经济体,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东西方优劣地位互换,势必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届时,国际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将会进入一个比较稳定的新时期。

  目前,这种演进趋势已经日渐形成,并化成一个个火种向世界各地持续蔓延,最终将极可能会像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所描述的那样:“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社会主义不会辜负中国,社会主义不会辜负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在中国保持不变,而且要为全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本文是作者分别在全国政协社科界别小组会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总趋势”读书讨论中的发言,有改动。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51876.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