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青研香港调查:六成受访者认为传媒监管不足

热点搜索

青研香港调查:六成受访者认为传媒监管不足

“青研香港”举行“港人对香港传媒生态的意见”问卷调差结果发布会

“青研香港”举行“港人对香港传媒生态的意见”问卷调差结果发布会

  中评社香港5月6日电/社会近日又掀起了关于“假新闻”的议论,传媒专业及媒体监管备受各界热议。“青研香港”于2021年4月27日至5月4日期间,以“港人对香港传媒生态的意见”为题,发布了一份网络问卷,成功收集了超过1,808份有效回应。结果发现,将近六成四的受访者认为香港传媒质素恶化,约有六成三的受访者认为传统媒体没有受到足够监管。

  调查显示,有60.9%的受访者认为传统媒体(即广播电视、电台和报刊)的资讯内容愈来愈不可信,亦有61.6%的受访者不信任传媒工作者的职业操守;有63.7%的受访者认为香港传统媒体的质素正在恶化,而52.9%的受访者认为传媒质素下降,会令其减少收看传媒资讯。青研香港副召集人郭芙蓉指出,调查结果反映香港的媒体生态呈恶化的趋势,认为媒体上的失实资讯愈来愈多,甚至已影响到市民对媒体的信任度和依赖度,倘若失实资讯及媒体操守的情况未能改善,甚至乎会危及传媒在香港的生存空间。

  问卷亦调查了受访者对监管传媒的意见。有61.7%的受访者认同制定记者的专业资格认证制度,63.1%的受访者认为传统媒体没有受到足够的监管,61.6%的受访者同意制订加强监管和惩罚不良媒体的机制。青研香港召集人陈志豪认为,这显示市民认为现时监管传媒和新闻工作者的制度存有漏洞,认同加强针对传媒的监管,例如制定更专业化的记者认证资格,以及增加对不良媒体和不失报道的惩罚等,以改善传媒生态,提升传媒的公信力和专业形象,长远而言更有利香港媒体的发展。

  青研香港顾问、立法会议员陈恒镔认为,传媒质素及新闻工作人员的操守是关乎国家安全、香港繁荣稳定及社会价值观的重要课题,而过去一段时间,我们亦确实看到“新闻自由”有被滥用的情况,甚至在修例风波期间,更有自称记者的人士,在示威现场作出不当或非法行为,例如以言语侮辱警务人员、阻碍警务人员执法,以至试图“抢犯”等。种种乱象已经令部分市民对传媒失去信心,加强监管,改善传媒生态,重建传媒行业的专业形象,可谓刻不容缓。

  青研香港顾问、立法会议员周浩鼎认为,新闻自由是香港重要的基石,亦受到基本法第27条的明文保障,这是不容否定的。然而,传媒作为现代社会的“第四权”,亦不能够“有权无责”,必须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但客观地看,由于有害群之马媒体出现,过去签发记者证亦只由记恊全权负责,监管松散,故此才导致一些失实的报道不断出现,甚至有人利用媒体作为反中乱港和煽动社会仇恨的武器,严重打击媒体的公信力及市民的信任,损害社会总体利益,故此特区政府有必要尽快订立假新闻法,作适当规管。

  针对调查结果,青研香港有以下方面建议:
  
  青研香港副召集人林宇星认为,政府应设立记者注册制度,要求记者在政府部门或法定机构注册。处理注册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申请人的能力和刑事纪录等因素,并要求申请人签署专业操守声明,确保新闻从业者有足够的能力和操守。林宇星强调,传媒机构是社会上主要的新闻及资讯提供者,新闻记者在行使“第四权”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现时有记者能力不足,或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违反专业操守,报道不符合事实的新闻,滥用新闻自由,才是真正地伤害公众知情权、损害公众对传媒的信心,更会影响经受过专业训练、坚持职业操守的记者的形象。所以,打击“伪记者”,其实是保障“真记者”的举措。

  青研香港发言人周元谷指出,根据现行的《本地报刊注册条例》和《报刊注册及发行规例》,在香港发行报刊的门槛极低。注册过程中,政府除确保申请注册的名称不会与已注册的本地报刊的名称相同外,并不会进行其他审查工作。故此,特区政府应着手研究修改有关法例,一方面提升报刊的注册门槛,如必须达到一定发行量、聘请一定数量的员工,必须提供真实的营业地址等才可获准注册,确保报刊不会被滥用;另一方面,已注册报刊亦须进行年检,确保所登记的资料是准确和最新的。

  青研香港成员潘孝汶认为,特区政府应立法加强监管和惩罚不良媒体的机制。现时,市民可向通讯事务管理局投诉广播电台、电视台,但想要投诉报刊,只能向非官方的“香港报业评议会”进行投诉,评议会做出的决定没有约束力。故此,政府应考虑成立法定机构,将报刊也纳入投诉机制进行监管。在处罚制度上应强化个人责任,除了针对媒体,对于做出不实报道的记者本人也应进行处罚。对于频繁做出不实报道、造成严重后果的媒体和记者,政府或法定机构应果断做出撤销注册的决定,确保第四权不被滥用。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52380.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