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银发经济爆发在即 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热点搜索

银发经济爆发在即 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几名老人在社区养老服务站活动室内下棋、阅读。新华社

  中评社香港5月7日电/香港商报报道,自2000年进入轻度老龄化社会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十四五”时期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努力寻求解决方案。在去年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中国首次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受访专家认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主要包括延长退休年龄、加大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大养老金的储备和积累等。专家预期,在发展“银发经济”中,养老产业蕴藏着巨大商机,存在着一个万亿级别的蓝海市场。
 
  中国人口或现大幅下滑
 
  尽管中国在2016年正式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但近几年的人口出生率却逐年下降,引发外界对中国人口或出现断崖式下滑的担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为1786万人,2017年为1723万人,2018年为1523万人,2019年为1465万人。
 
  虽然国家统计局尚未正式公布2020年的出生人口数据,但根据中国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今年2月初发布的《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同比下降约14.89%。即,去年的新出生人口比往年大幅下滑已是板上钉钉。
 
  受生育观念转变、高房价、生育成本高等众多因素影响,中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与此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却在加快,目前正朝着中度老龄化阶段迈进。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均视为跨入老龄化社会门槛。当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0%时,进入轻度老龄化社会,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超过30%为重度老龄化,超过35%为深度老龄化。
 
  中国即将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今年3月8日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大力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董登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老龄化的程度在升高,接下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会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从中央到地方,从养老金的储备到养老服务体系,在各个层面上,应该说是一个整体的战略。”
 
  须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
 
  面对扑面而来的老龄化危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目标纲要》)指出,要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包括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准、健全婴幼儿发展政策以及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作为全球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如何实现老有所养,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目标纲要》指,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董登新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包括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人口老龄化将长期处在一个高原地带,以及未富先老等。他指出,无论是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中国都尚未做好充分准备。要解决好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养老的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应对,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为庞大的老年人群构建一个社会安全网。
 
  从国际经验来看,董登新表示,应对人口老龄化可以有很多的制度创新和政策举措,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延长退休年龄、加大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大养老金的储备和积累。具体而言,延迟退休年龄,扩大劳动力总供给,可以增大养老金储备。他认为,不管是公共养老金储备还是私人养老金储备,都要做大做强。此外,要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确保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这也是当务之急。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都阳认为,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尽快完善退休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延长退休年龄,既可提高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也可缓解养老金支付的压力。在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建立养老金领取弹性制度,即早领低水准、晚领高水准,在满足不同劳动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还能更充分地开发有就业意愿的老年人力资源。
 
  养老体系正逐步建立完善
 
  事实上,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全面快速发展,在基础建设、功能发挥和服务成效上均取得重大进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正逐步建立完善。
 
 “养老服务蕴藏着一个巨大商机:一方面是有国家给予的政策优惠,比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另一方面,养老消费市场需求非常庞大,尤其是5000万失智失能老人的照护,是比较刚性的需求。所以,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董登新说,未来的养老服务,除重资产型的养老机构、养老院之外,中国还需要构建大量轻资产型的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平台,尤其是基于社区平台的居家养老,将来可能覆盖95%的人群。
 
  据民政部公开表示,养老方面,服务体系也在加快健全。截至2020年底,全国养老机构3.8万个,比2015年底增长了37.2%。董登新提及,机构养老的覆盖面最多也就是3%,而且是有足够支付能力的老年人群,尤其是有些失智失能的老人,他们可能对机构养老有着比较大的依赖,不过这部分人群所占的比重不会太高。因此,未来的重心,可能还是放在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上,尤其是以社区平台为载体的居家养老,中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能要重点向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倾斜。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养老服务体系一方面要制定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政策,包括带薪照料假、家庭护理技能培训、设置家庭养老床位等,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性地位;另一方面要重点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特别是送上门的康复护理专业性服务。分析人士指出,机构养老作为补充,虽然比重不大,但对于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是不可替代的,未来要大力扶持发展具有康复护理功能的社区嵌入型养老机构,使失能失智老年人在社区里就近得到及时、便利的专业照护。
 
  智慧养老将成经济新引擎
 
  养老产业是伴随老龄化进程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产业,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养老产业被外界认为存在着一个万亿级别的蓝海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市场人士指出,全球养老产业规模庞大,欧美等发达国家养老产业占GDP比重都在20%以上,目前中国这一占比仅为7%,因此,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6.91万亿元。国家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和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分别超过7.7万亿元和20万亿元。养老用品方面,工信部发布的《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2025年老年用品产业总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智慧养老促进消费升级,将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安信证券指出,随着过去十年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速,中国养老产业市场一直保持着较高速的增长。由于中产阶级养老意识的逐渐扩大,对养老服务需求将进一步提升,预计2021年养老市场规模或将突破10万亿。养老机构数量近两年的增长百分比也保持在两位数,2020年已达到3.8万家。
 
  安信证券还提出,在中国目前的三类养老模式中,居家养老占市场份额96%,社区养老占3%,机构养老占1%,距离国务院提出的“9073”市场份额结构尚有差距,机构养老数量及质量上尚有不足。目前养老市场两极分化,一种是高端养老地产项目不符合多数人群需要,另一端是当前大部分的养老机构交通不便,服务质量不高,不符合对中档养老机构的需求。因此,面对消费升级的变化和健康需求的转型,更需要多样化、专业化、针对性的市场开发。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52483.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