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数据:此间有心墙 港漂往回流

热点搜索

中评数据:此间有心墙 港漂往回流

图1:近五年来,四类人才计划申请获批人数(数据来源:香港特区政府官网)

图2:近年来,社交平台上港漂回流内地热度变化趋势以及入境处批出IANG签证中内地居民的比例。(来源: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

图3:社交平台上港漂讨论热度焦点分布(来源: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

图4:关于港漂难以融入香港社会的主要原因分析(来源: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

图5:近年来,港人对内地人士的负面情绪变化趋势(来源: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

图6:港漂关于生活成本问题讨论的关注分布(来源: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

  中评社香港5月13日电/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港漂离开香港,港漂人才的去留问题也引发了社会关注。中评大数据中心发现,香港对港漂吸引力明显下降,社交平台上的“港漂回流热度”在近三年里持续上升。此外,港漂普遍认为,融入香港社会难,扎根香港则更难。

  港漂是特指内地在港工作的一个群体,据香港入境处数据显示,2003年至今,通过各种人才计划来香港的内地港漂人数累计已达26.8万人。

  香港作为一个被公认的国际化大都市,曾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甚至在内地一度掀起了香港就学热。随着人才政策的开放,港漂队伍的不断壮大成为了香港外来人才的主力军。他们中绝大多数拥有硕士或以上学历,其中不少还是当年内地高考状元、尖子生。目前港漂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先来香港读书,毕业后通过“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IANG)”留在香港工作的;另一类则是先在内地或者国外读书,毕业后因为工作关系通过“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科技人才计划”来到香港工作的。

  相比过往的“留港热”,近两年内地人才来港的意愿明显下降。如图1所示,对比入境事务处近五年的数据可知,内地人才来港的两大主要计划即“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和“IANG”中有关内地居民申请和获批的人数正在大幅下跌。其中,“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人数较2019年减少了近一半,而申请获批IANG的内地居民人数则急跌37%。

  数据显示,自2019年开始,IANG中内地居民的比例出现断崖式下跌,而社交平台上的“港漂回流内地热度”却直线攀升(如图2所示)。这背后的原因和香港近两年来的大环境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2019年修例风波中黑暴势力肆虐,加上去年以来疫情持续不断导致两地迟迟未能通关,这让很多港漂萌生了退意。可以看到,近两年港漂在社交平台上讨论的话题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关于“在港内地生是否有出路”、“来港是否后悔”、“港漂为何最后选择回内地发展”、“港漂是否有归宿感”等话题,引发了港漂群体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有港漂表示,在香港有一种有劲儿无处使的逼仄和束缚感,因此香港不会是自己的人生归宿,虽然有诸多的不舍但还是决定放弃。

  进一步分析发现,如图3所示,港漂讨论热度最高的是关于融入社会的问题,不少港漂表示曾很努力地尝试过融入,却发现始终有一道难以打破的“心墙”;生活成本则是位居港漂关心的第二位,有港漂认为香港高昂的生活成本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吸引力;而位列第三位的是职业发展问题,有港漂认为香港产业相对单一,港漂能选择的就业空间有限。此外,社会安全和香港前景问题也成为了港漂关注的问题。有港漂表示,修例风波期间发生的各种暴力冲突事件所带来的惊恐和不安至今犹在,而疫情暴发以来特区官员“佛系抗疫”的态度也给港漂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难以融入香港社会是很多港漂人才最终选择离开香港的主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近六成港漂认为,这和香港社会整体氛围的不友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图4所示)。进一步分析发现,港漂对香港社会氛围存在两种强烈的感受:第一种是“受排挤感”,受到意识形态的矛盾和冲突,港漂普遍认为很难真正融入香港local圈,更难以真正交到知心朋友。不少港漂分享了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中被排挤的经历,有港漂表示,香港同事对内地背景同事划出了一道隐形界限,能清晰感受到彬彬有礼之下拒人千里之外的防范和敌意。事实上,港漂的这种感受也来自于香港社会客观存在的群体情绪。如图5所示,在反对派反中情绪的大力渲染下,港人近年来对内地人的非正面情绪明显上升。

  第二种是“被歧视感”,有不少港漂表示在香港总有一种不受待见的感觉。其中,近两年来特区政府推出的纾解民困措施更是引发了港漂的热议。尤其是针对符合资格的18岁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以及新来港人士派发“1万元现金”和“5000元电子消费券”,而新来港人士中却不包含通过IANG签证、优才专才等人才计划来港的非永居人士。不少港漂对此表示不满,认为长期定居海外的香港居民只要上网登个记就能开心收钱,而为香港社会辛苦贡献、积极纳税的港漂却无法享受到同等待遇;也有港漂认为,他们在意的并不是这点津贴,而是这种被“区别对待”的感觉很让人心寒。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6所示,在港漂所关心的生活成本问题中,有近八成内容和住房有关。不少港漂感叹于香港高昂的房租和房价,更无奈于香港的购房政策。有港漂表示,把香港当作自己的归宿是需要勇气的,即使有心想购房“扎根”,也需要历经7年漫长的等待拿到永久居民身份后才有机会。根据港府2010年推出的楼市“辣招”,非香港永久居民购买香港住宅需交付15%的买家印花税,相当于非永居港漂购买一个800万的房子需比永久居民多缴付120万。这一政策打消了很多港漂在香港置业的念头。

  有港漂认为,内地非永居港漂同样交税给特区政府,却无法享受同等购房待遇,对此表示很不公平;也有港漂表示,与其浪费7年的机会时间成本,不如转向大湾区置业甚至发展。尤其是仅有一河之隔的深圳,为了吸引高端人才、海归落户可谓诚意满满,积极推出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包括发放各种补贴、享受深圳市民同等购房待遇等等,加上未来的城市发展潜力极大地吸引着港漂,成为了港漂的“第二聚集地”。

  综上所述,大量港漂人才回流的根源在于缺乏“归宿感”。人才是社会珍贵的资源,对于香港而言,吸引并留住优秀的外来人才是提升香港国际竞争力和维持繁荣稳定的重要因素。中评智库以为,留住港漂人才的关键在于赢得“人心”,香港特区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港漂回流的问题,应该优化现有的港漂人才政策,并且推出更多“有感”的配套举措来真正吸引港漂人才“扎根”,摒弃把港漂视为来香港寻找福祉的旧思维,充分认识港漂给香港发展带来的推动力以及独特贡献。总之,解决当前港漂人才严重流失的困境,需要有正确的认识与政策创新之举。

  (记者:江陵;分析师:尤凤娅;工程师:莫瑾;研究员:傅高博)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53396.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