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数据:港府应该啃土地硬骨头了

热点搜索

中评数据:港府应该啃土地硬骨头了

图1 香港社交媒体近期涉土地热点议题的关注度与支持度比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3 香港社交媒体2017年至今涉及土地问题声量、关注度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2 近期香港社交媒体涉郊野公园边陲开发舆情话题分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4 2017年至今香港社交媒体对各类涉及缓解土地供应不足问题的政策或建议的关注度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中评社香港5月24日电/今年以来香港楼市回暖,量价齐升,近期港府动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粉岭及元朗等三个地块用作公屋建设,梁振英提出开发郊野公园边陲建设居屋的建议,土地问题再度被置于舆论焦点。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香港市民最关注郊野公园边陲开发,反应亦较正面,但港人对于无休止的“讨论”“建议”感到麻木,期待港府尽快出台具体可行、有实际效果的政策措施。

  如图1所示,近期香港社交媒体的涉土地问题舆情中,有关开发郊野公园边陲地带作居屋的建议最受关注,支持度亦排在最前。对于建议中描绘的拿地成本低程序快、建楼价格低及房屋量大等种种优势,不少港人表示认同,认为这一方案能更加经济、高效地解决香港住房短缺问题。

  而港府挥动《收回土地条例》的“尚方宝剑”收回3幅迷你地块,也引起不少港人关注和讨论。政府2019年已在施政报告中提及《收回土地条例》,唯过去一年多没有实质进展,故有港人认为,政府只不过是兑现承诺而已,此举值得肯定但没必要赞扬。

  至于与深圳毗邻的粉岭北发展区近期的新进展,古洞北住宅用地拍出,港人普遍不太关注亦不看好。有港人表示,该地未来均价预测平均英尺近两万港元暂且不提,光是政府从九十年代规划到2031年建成,长达40年的建设周期就足以让港人灰心泄气,直叹政府行事如此拖沓,不指望能解决香港住房供需矛盾。

  不难看出,港人对于解决土地问题的诉求集中在更为实际的效率与成本等方面。如图2所示,在围绕郊野公园开发的相关讨论中,提及最多的关键词之一就是港府一直努力推进但遭到各界质疑的“明日大屿”计划。不少网民都将郊野公园开发与“明日大屿”计划的愿景进行对比,认为“明日大屿”计划需时过长,兑现时间遥遥无期,对于缓解已经迫在眉睫的住房问题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与此同时,网民普遍认为,开发千分之二的郊野公园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会小于大规模填海造陆,可行性也更高。当然,港人最关心的还是建成后的房价问题,郊野公园开发的提议认为开发郊野公园获得土地成本比起初期成本高达上千亿港币的人工岛要低得多,而其“最终单位面积成本6000元以下”的报价,更是正中苦于房价高昂难以承受的普通市民的心理。

  将时间线拉长,如图3所示,回顾过去五年间围绕土地短缺问题的相关讨论,近期无论是政府动用《收回土地条例》或是开发郊野公园边陲的建议,在香港社会旷日持久的土地问题讨论中掀起了新一轮波动。如图4所示,近年来“明日大屿”计划的关注度是棕地开发的近5倍,更远超近日热度较高的《土地收回条例》和开发郊野公园边陲等建议。但相较于2018年与2019年,施政报告提及“明日大屿”引起的强烈反应和争议,近期舆情相对平稳,与其说是争论较少,不如说港人面对长期难解的土地、住房问题时早已心存麻木和冷漠。

  无论是那些蜗居劏房或“纳米楼”的底层市民,还是那些买不起私楼又排不上公屋的“夹心层”群体,他们迫切想看到越来越多能够负担的住房实际投入市场,更关心政府如何切实行动、推出有实效的土地和住房政策。而在各方无休止的争论、建议和“空中楼阁”式的规划之下,普通市民只能无奈接受土地问题越拖越久、越拖越难的残酷现实。

  香港土地问题由来已久、错综复杂,是造成近年来香港社会不稳定的源头之一。中评智库认为,如今社会氛围逐步回归理性,“爱国者治港”原则确立并深化,解决土地问题的有利环境正在形成,特区政府是时候该啃这根硬骨头了!

  (记者:何诚;分析师:舒晓叶;工程师:连港东;研究员:冯璀骅)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55220.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