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俄举行战略安全磋商

热点搜索

中俄举行战略安全磋商

  中评社北京5月26日电/据澎湃新闻消息,新华社5月26日报道,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在莫斯科同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共同主持中俄第十六轮战略安全磋商,就中俄关系和事关国际安全和战略稳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即便是在过去一年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的背景之下,中俄两国的高层交往仍然密集。今年3月22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对中国进行访问,此次中俄第十六轮战略安全磋商成功在莫斯科举行也就意味着两国外交高层实现了在疫情防控下的线下互访。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拉夫罗夫访问中国时,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刚刚在美国阿拉斯加安克雷奇举行,而此次就在中俄磋商之前,俄美两国外长也于近日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期间单独举行了会晤。同样是在25日当晚,俄美双方同时发布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拜登的首次会晤定于6月16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俄罗斯问题专家赵隆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中俄战略安全磋商机制已延续十五轮,是两国多层定期交流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般流程来看,有关磋商时间、主要议题等要提前数周甚至数月商定。同样,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的召开地点与时间早在去年5月就已确定,其间一般都会举行各类双边会谈。赵隆认为不存在刻意营造中俄“背靠背”会晤的意涵,无需过度联想。

  中俄双边事务成为中俄战略安全磋商的重中之重

  5月25日,俄总统普京同正在莫斯科的杨洁篪通了电话。据新华社报道,普京表示,俄中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两国元首保持密切交流至关重要。俄方坚定致力于推动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高水平发展,愿进一步同中方密切战略协调与配合,捍卫多边主义,为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作出贡献。

 杨洁篪转达习近平主席致普京总统的诚挚问候和口信。杨洁篪表示,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中方愿同俄方一道,全面落实两国元首共识,搞好本次磋商,把中俄高水平政治互信转化为更多战略协作成果。

  英国《金融时报》24日评价道,杨洁篪前往俄罗斯举行战略安全磋商,这是北京与莫斯科方面之间关系不断加深的最新迹象。

  据《环球时报》26日援引俄罗斯塔斯社消息称,此次战略安全磋商期间,双方讨论了包括军事和军事技术合作领域在内的广泛问题,特别关注以多边主义形式进行合作,就战略稳定问题以及阿富汗、中东和亚太地区的局势交换了意见。双方表示,俄中在紧迫的国际问题上采取的立场接近或相吻合,这确保两国在外交政策领域紧密协调。帕特鲁舍夫说,俄中关系已自信地成为维护国际安全与稳定领域的关键因素,但这显然让传统的权力中心感到不满,首先是美国和由其领导的所谓西方集体。

  赵隆认为,中俄双边事务成为战略安全磋商的重中之重。除常规议题外,包括如何尽快恢复两国元首疫情以来的首次“线下”会晤,如何利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续约之际推动中俄在战略安全问题上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的守望相助和相互支持,以及抗击疫情、朝核、伊核与阿富汗局势等国际地区热点问题都成为重点,为世界提供解决问题的“中俄思路”。

  赵隆进一步指出,中俄关系本身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和独立价值,当前两国的确面临诸多共同风险和挑战。如何通过双边战略沟通与协调,维护各自的国家主权和制度安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共同抵制针对中俄的战略遏压、话语垄断和价值观霸权,也可能成为双方需要“共同发声”的内容。

  中俄战略安全磋商机制是根据2005年中俄两国元首的倡议建立的,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磋商,一般是在年底或年初举行,但根据两国的实际需要磋商日期安排得也比较灵活。从2005年到现在共举行了十六轮中俄战略安全磋商。上一轮磋商于2019年12月在上海举行,原定于2020举行的磋商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而暂停,此次莫斯科线下磋商的顺利恢复事实上也意味着中俄关系正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

  2019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来华进行磋商的帕特鲁舍夫时曾表示,中俄要继续利用好战略安全磋商和执法安全合作这两个平台,加强战略安全沟通,增进战略互信,维护好各自核心利益和两国共同安全,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稳定。

  俄国际事务理事会俄中关系专家丹尼尔·博奇科夫在第十六轮磋商前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表示,在没有军事同盟框架的情况下,莫斯科和北京已将合作扩大到几乎所有战略和政治合作领域。

  赵隆分析道,战略安全磋商是中俄多层级、机制化、常态化对话的一环,也是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的重要依托。中俄战略协作和务实合作之所以在近年来取得显着成果,其核心在于找到了两国关系发展的根本定位,也就是“不冲突、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结伴不结盟”之路。正因如此,中俄超越了传统同盟政治中的制度约束,利益交换和权力强制,也无需通过设立“假想敌”、打造“包围圈”的方法凝聚共识、拓展利益。

  “二元对立”逻辑不符合当前世界发展大势

  人们在探讨中俄关系背景时,往往会提及中美俄“三角关系”以及当前东西方国家之间的博弈。自从拜登政府上台以来,随着其不断推进的盟友或者联盟外交体系,中俄两国也正受到来自外界的共同压力。

  在5月5日结束的七国集团(G7)外长会议后,与会国家在刊发的联合声明中将矛头直指俄罗斯和中国。声明指责俄方“试图破坏民主”,“胁迫”乌克兰,并不断开展“恶意的网络攻击活动”以及“散播各种虚假信息”等。

  对此俄罗斯驻英国大使安德烈·克林21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G7国家正在玩一场“危险的游戏”,他们正在把俄罗斯推向中国,“他们的批评是有偏见的、对抗性的,已经在中俄民众中激起了反抗情绪,正是这种反抗情绪正将中俄两国推得越来越近。”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近日也撰文指出,拜登将以建立国际性的联盟作为他的主要外交政策倡议,为了应对这一战略举措,中国在最近几个月加强了与俄罗斯和伊朗的外交、经济和军事关系,从而使这些国家在后冷战时代以来建立了最密切的关系,而这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拜登的外交政策战略的担忧。

  《南华早报》在23日的报道中分析道,北京和莫斯科都指责华盛顿通过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等联盟搞“小圈子”,寻求集团对抗。两国誓言将共同努力,抵制任何创建“地缘政治动荡带”的企图。

  不过事实上,就在外界不断炒作中俄合作的“外部因素”时,中俄之间本身的“内生动力”正不断推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中国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4月,中国与俄罗斯的双边贸易额达到402.0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8%。今年前四个月,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同比增长了38.7%,达到181.9亿美元,而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同比增长了7.7%,达到220.16亿美元。双边贸易呈上升趋势;仅在4月,双边贸易额就达到100亿美元。

  就在此次磋商前的5月19日,在中俄元首通过视频连线的共同见证下,两国迄今最大的核能合作项目——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的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和辽宁省葫芦岛市的徐大堡核电站3、4号机组正式开工。

  赵隆认为,重谈中美俄战略“大三角”框架或东西方的“二元对立”逻辑,本身就不符合当前世界发展大势,也不符合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当今时代,各国加深相互依赖与互联互通,中俄与美欧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联系,既有利益交汇和共同诉求,也存在分歧点和矛盾点,合作与竞争共存将成为常态。

  在今年3月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访华期间,中俄两国外长就再次共同强调了两国合作“不针对任何第三国”的这一特征。5月24日,拉夫罗夫在谈及俄中“结盟”对抗美国的可能性时表示,俄罗斯和中国两国对目前的双边合作模式感到满意,双方的合作模式使彼此能够解决双边对话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捍卫双方在多边组织内的利益,协调在国际舞台上的行动。中国和俄罗斯共同致力于对全球和地区局势施加积极和稳定的影响。拉夫罗夫强调,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主要得益于双边关系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冷战期间国家在结盟框架下的协作水平”。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5月25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道,中俄关系之所以经得起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成为当今世界的稳定性力量,就在于双方始终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始终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照顾对方的合理关切。

  赵隆在谈到俄外长的最新表态时也指出,俄外长的表态证明中俄合作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这赋予两国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可以在各自立场和关切上实现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和坦诚相待,从而达到超越“同盟关系”的协作水平。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55702.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