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关注:学者论中美冲突下的亚太经贸关系

热点搜索

中评关注:学者论中美冲突下的亚太经贸关系

敢言亚洲论坛26日举行(图片来自直播截图)

香港陈志武教授(图片来自直播截图)

新加坡庄嘉颖副教授(图片来自直播截图)

台湾杨永明教授(图片来自直播截图)

   中评社香港5月27日电(记者 张心怡 实习记者 梁帆)由“香港大学研究生会”、“香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敢言智库”主办的“致知论坛”、“敢言亚洲论坛”5月26号举行。论坛邀请香港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台湾知名政经学者杨永明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学者庄嘉颖,共同探讨“中美全面冲突下的亚太经贸关系”。三位学者从不同规模的亚洲经济体角度出发,不约而同认为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对亚洲当下经贸关系及经济复苏之路,有着重要的影响。

  陈志武首先为大家阐述了过去四十年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历史背景及其之后的国际秩序,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教训与对比。他指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并没有让中国参与国际秩序的建立,反而使中国更加游离周边。

  陈教授提出一个观点与观众一同思考:过去中国几十年的中学与大学教育偏重科学忽视人文社科,即使关注他国历史与人文,也过度集中在美国,忽视了其他国家,这导致了中国仍然缺乏运作世界秩序的专门知识。他亦提出,中国真要做到经济内循环的话还需要做很多根本性的改革,若能做到可以解决很多外需问题。但就当下来说,中美全面冲突持续下去的话,对中国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

  庄嘉颖则就亚洲经济发展背景与新加坡的小国困境这一主题展开全面剖析。庄教授表示,新加坡能够讨好不同地区国家的局面建立在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不仅是经济层面,还有法制和规则,对于大国具有一定约束力。他认为这种模式拉低了小国于大国之间的不平等因素。在谈判和外交下,法律能够让他们平起平坐,新加坡作为小国可以消除自身的顾虑。

  关于中美冲突下新加坡的站位问题,庄教授表示,新加坡很难向其中一边靠拢,这会迫使其放弃很多来自另一边的机会。但如和各方都合作的话,则很容易“两面不讨好”,或被认为是投机和不被信任。新加坡身为小国,没有能力去制定区域规则,尽管新加坡有一些区域伙伴(如亚细安或澳洲、印度等亚太国家),但仍很难实现通过这些区域伙伴去和大国谈判。他亦指出,当下新加坡还在寻找可行的方向来发挥其战略地位和实现其战略目标。

  杨永明在发言中指出,亚太政经发展面临着四项挑战及机会,包括:病毒与疫苗的拉锯战、中美竞争对抗展开、科技供应链的调整、亚洲经济整合深化。他亦提出,亚洲联中价值链体系的形成对亚洲经贸关系的重要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将在疫情、“一带一路”、中美冲突等情况下不断深化。

  关于“中国包围网”,杨教授表示,拜登政府仍然沿袭特朗普时期的科技包围策略。他提到,中国不应该算是新崛起的国家,近代历史上,中国也曾经在全世界的GDP上有很重的占比,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崛起其实是历史车轮转动的一个过程,中国未来必然还是会成为世界的轴心。对此,西方各国其实是心知肚明的,而且现在就是在竭尽全力的阻扰中国挑战西方制定世界秩序的地位。此外,杨教授还指出台湾民进党当局彻底向美国靠拢并没有得到当初预期的收获,台湾在为美国付出了经济、政治投入,连加入FTA/BTA(贸易谈判)都没能获得美国肯首。完全的单边站使得台湾在和美国的关系当中处于更被动的状态。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55782.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