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雷柏熹:爵士乐邂逅古典 在常规中即兴对话

热点搜索

雷柏熹:爵士乐邂逅古典 在常规中即兴对话

雷柏熹刚于数月前赢得了“马文.汉里殊国际音乐奖项”中的“爵士乐作曲奖”。(图由受访者提供)

雷柏熹学古典、爵士出身,同时创作流行曲。(香港商报)

雷柏熹去年12月推出首张原创爵士黑胶专辑《Sonder》,是香港首张于纽约灌录的爵士大乐团大碟。(香港商报)

黎燕欣生于澳洲,1989年定居香港,多年来致力在港推广艺术。(图由受访者提供)

香港城市室乐团由艺术总监兼双簧管首席黎燕欣于1999年创立。(图由受访者提供)

  中评社香港5月28日电/香港商报报道,“爵士乐是一种语言,就像人与人之间对话,二人若是志趣相投,哪怕对话只是即场发挥,也会产生源源不绝及动听的话题。”提到很多人听不懂的爵士“即兴”元素,创作人雷柏熹(Patrick)在接受访问时如此说。倘若这对谈的二人,是诞生于不同时空,有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经历,不知道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与新意。

  6月1日,香港城市室乐团与法国五月艺术节合办的“摇摆的波林爵士夜”音乐会,将新派爵士乐风格融入管弦乐体裁中,邀来本地爵士乐代表人物雷柏熹担纲演出,与观众来一趟跨越时空的音乐对话。

  虽然说雷柏熹是本地爵士乐“门面”之一,但在这个爵士乐属于小众艺术的地方,却不算太多人认识他。更多人听过他的名字,是由于他曾与本地流行歌手陈奕迅、林奕匡及乐队RubberBand合作。在流行音乐范畴,雷柏熹是一名活跃的作曲家,曾为电影《悬红》、《喜欢你》、《追龙》等创作配乐。

  爵士乐的即兴 纯粹的享受

  雷柏熹自小学琴,大学时也修读古典音乐,本以为循这方向迈进,偶然下听到爵士乐却爱上了它的魅力,遂赴美进修爵士乐,他忆说:“最初接触到爵士乐时,我并不知道这种音乐就是爵士,纯粹觉得很动听。初时,自己单纯地享受弹奏,但其后发现爵士乐需要即兴表演,别具挑战性,而我很喜欢这种难度。”

  谈及爵士乐最与众不同的“即兴”,有人因它的魅力而爱上它,有人却因此觉得难以入门,不知道该如何欣赏。雷柏熹却给出一个直接的答案:“你享受,你觉得好听便可!”他指初接触爵士乐的人,无须太过介怀是否听得明白,只在乎好不好听。若真想认识多一点,可以留意乐手如何去发展乐句,这部分最能显示到乐手的功力,看看乐手如何藉音乐表达心中想说的话。雷柏熹对记者说:“香港很多人学琴只是为了考试,比起音乐本身,会更着重考试的标准、取分技巧、正确与否,但玩音乐的心态应该要乐在其中,若你懂得弹奏,却不懂得享受音乐,尽管能够取得高分,也是毫无意义。”

  艺术中的小众音乐 

  对于早年只身远赴美国学习爵士乐时,雷柏熹说这段深刻经历使内向的他逐渐变得外向,“爵士乐是很需要Social的音乐,要与不同人配合,当时我性格内向,但为了进步,就必须要放胆相约不同的人一起Jam歌(即兴夹歌),越多机会与人Jam歌,就越能进步。”对于这位亚洲面孔在美国学习,比起其他学生早已在美国这块爵士乐发源地植根成长,雷柏熹更需要加倍努力,由纯粹的享受至专业演奏,以及学会创作,也是不容易的事。

  缺乏足够的乐手

  回港后,雷柏熹有心发展爵士乐,奈何香港在这方面的人才、资源、配套仍然不足,“最困难的是香港非常缺乏爵士乐手,若我想尝试多些新事物,就需要找人从零开始合作。”爵士乐手的定义,一般难以界定,因为多数乐手都会涉猎几个范畴,但概括地说,本地乐手其实来来去去也是那一百多人,圈子实在非常细小。所以,在6月1 日的音乐会,即使主办单位没有刻意安排,但当中的表演者,大多数也是彼此早已认识的朋友。

  摇摆的波林爵士夜

  “摇摆的波林爵士夜”音乐会除了有钢琴家雷柏熹,还有低音大提琴家龙小飞及爵士鼓手黄彦康。龙小飞来自加拿大蒙特里尔,有丰富的巡回表演与录音经验,擅演各大洲的音乐风格,从摇滚乐到传统爵士乐,从南印度的古典乐卡纳提克到非洲音乐,从放克音乐到拉丁乐,从独奏到大乐队均应付自如。而香港鼓手黄彦康演出经验遍及全球,曾创立数队乐队,并曾为流行曲天后郑秀文伴奏。

  香港城市室乐团创办人及艺术总监黎燕欣(Leanne Nicholls)对记者说,关于是次音乐会的钢琴演奏部分,初时打算邀请美国一名钢琴家来港,只是三个星期的隔离期令对方却步,其后幸得雷柏熹出手相助,“因为今次对钢琴家要求很高,要兼具古典音乐与爵士乐的背景,知道如何与乐团合作,同时需要自己即兴演出,在香港很少有这类音乐家。谁料香港爵士乐圈子真的很细,乐手之间早已互相认识。”黎燕欣说。

  爵士乐名曲首演

  黎燕欣对今次音乐会情有独锺,亲力亲为筹备每个环节,只因她早于18年前已想将克劳德.波林(Claude Bolling)“室乐及爵士钢琴三重奏组曲”在港搬演,可惜未等到这机会,波林已于去年12月29日辞世,享年92岁。波林是20世纪乐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曾为无数电影创作配乐,他又以开拓跨界音乐为人所称颂,把爵士乐带进古典音乐天地。

  “室乐及爵士钢琴三重奏组曲”将拉丁、散拍、顿足及流畅奔放的新派爵士乐等风格融入管弦乐体裁中,于1983年由英国室乐团首演,并灌录成唱片。此曲将波林的创作才华展现至极致,可以说是每种爵士乐流派最自由奔放的表达,却从未在港表演过。“当听到该曲时,你会从波林的创作中,深深明白作曲家是在古典音乐及爵士浸淫了很长时间,才写出如此统一的歌曲,而非刻意拼凑,两者融合之余仍能保留各自的吸引力。”雷柏熹说。

  是次节目也包括格林美奖得奖者米修.卡密洛(Michel Camilo)的“钢琴、弦乐及竖琴组曲”的香港首演,同样深刻地表达出爵士乐与古典音乐两者的特点。雷柏熹表示:“爵士乐世界由始至终都是开放的,不断吸收、不停演变,不会局限或停留于单一风格,而会尝试更多可能性,所以今次跨界合作是很值得期待的!”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56055.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