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朱民:“国内市场国际化”是未来发展必然选择

热点搜索

朱民:“国内市场国际化”是未来发展必然选择


图为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副总裁朱民(图片来源:清华五道口)

  中评社北京5月19日电/“现在,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国内市场国际化,既是未来发展必然的选择,也是未来发展的需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副总裁朱民在19日举行的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如此表示。

  朱民指出,由于当前,我国金融市场规模极大,但是整体国际化水平、监管水平、业务产品服务还跟不上,这与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世界上第三大金融市场的地位不符合,这与中国进入新时代经济的需求、转向实体经济的改革不符合,这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产阶级增加、财富增加、人口老龄化未来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符合。

  “因此,现在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国内市场国际化,既是未来发展必然的选择,也是未来发展的需要,”朱民表示,而“要想做到‘国内市场国际化’其核心理念就是打造一个和国际接轨的国际化的中国金融市场。”

  “回顾过去40年的发展我觉得很了不起,”朱民表示,“1993年,中国资本市场占全球资本市场比重是零,而今已占11.3%,成了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15年以前,我国债券市场几乎为零,而今也已是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市值占GDP的比例从45%提到65%,增长速度很快;而保险方面,现也已是世界上第三大保险市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朱民说道,“不过,从保险密度来看,我国人均保费今天只有280美元,美国是4095美元,仅是美国的5%,日本是3500亿美元,韩国都是3000美元。所以,可以说未来保险市场前景无限宽广。”

  “然而尽管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金融迅速发展,取得了世界的奇迹。但国际化和开放度却远远落后。”朱民表示。

  “外国银行占中国银行的资产最高时曾一度达到2.32%,而今却下降了,仅1.26%。”朱民表示,“一方面与中国银行业增长太快有关,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在开放的同时在准入、股权、产品、范围、监管等方面还是设置了很多条款有关,还是一个不完全充分竞争的市场。”

  从外资持股层面来看,“外国的投资者在中国股票市场的股份只有1.15%,在中国国债市场、金融债券市场只占2.44%,外资只有在保险业占比比较高,达到6.1%,这个比例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远低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体现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落后。”朱民表示。

  朱民认为,当前需要从三方面进行新的改革,第一,市场准入,把市场打开;第二,业务放宽,鼓励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济、消费金融等全面的业务放开,而且把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全部放开,业务放开、准入所有权放开;第三,是把金融的基础设施、信用清算、评级以及征信等基础服务业放开,使得市场的透明度和信息度、竞争的公平性大大加强。

  “所以中国金融再开放是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这是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对新金融的要求,竞争市场推动金融市场发展,并由此为进一步的金融系统开放打好基础,全面的开放。通过金融再开放,重塑金融格局,提高金融效率,防范金融风险,从而创立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模式。”朱民表示。

 (来源:新华网)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688.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