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戚振宏:发展是化解中东困境的根本出路

热点搜索

戚振宏:发展是化解中东困境的根本出路


第七届世界和平论坛“中东和平的出路”小组讨论现场。右一为戚振宏。(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7月17日电(中评社报道组)前中国驻巴林王国特命全权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戚振宏在日前召开的第七届世界和平论坛上畅谈了他对实现中东和平的现实途径的看法。他表示,解决中东的持久和平,根本之道还是要处理好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发展是化解中东困境的根本出路,发展是硬道理。

  “中东向何处去?这一屡屡被提及的中东之问背后是尚未解决的中东之困。”关于中东之困,戚振宏表示,首先是安全困境。冷战结束之后中东仍然没有摆脱战争与冲突。从伊拉克战争,到叙利亚乱局,再到也门内战,大国零和博弈仍在进行,实质是互信严重缺失。由此产生两大真空:地缘真空让“伊斯兰国”趁乱突起,信任真空则推“伊核协议”走向危机;前者已被多国联合打恐暂时剿灭,后者则还在考验国际合作的定力和韧性。
   
  其次是发展困境。戚振宏认为,中东各国仍在苦苦探寻属于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一方面,亟待减轻能源依赖,实现充分就业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渴望焕发伊斯兰古老文明的勃勃生机,取得世俗与宗教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稳定平衡。

  最后是治理困境。他表示,中东的朝野矛盾、教派冲突、教俗纷争,仍然难以禁绝,甚至是愈演愈烈。在现代化民主国家的构建中,形成层层阻遏,分散了国家治理的权力,消耗了良治和善治的精力。如今这些老问题又在新科技浪潮下变换出新的形势,提出了新的挑战,进一步加大了各国的有效治理难度。

  戚振宏谈道,有人说当前中东最大的特征是“乱”,层层困境叠加,新旧矛盾交织,和平如“水中月,镜中花”,可望不可得;也有人说中东变得更加破碎,地区层面的碎片化问题向各国内部深度发展,所以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主线灰暗不明,难以把握。
 
  对此,戚振宏认为找准中东困境的时空坐标,以历史为镜明鉴当前乱局,用全球视野审视地区问题,可以启迪未来道路。从历史的纵轴观察,今日中东各类矛盾呈四期叠加之势。一战后的100年,“赛克斯—皮科协定”及其殖民遗产,虽有消磨但仍在搅乱黎凡特地区形势;二战结束已70余年,巴以冲突未见解决,还面临日渐边缘的新危险;2011年至今,中东大编剧已延宕7年,西方的民主简单的移植水土不服留下了一系列的后遗症。黑天鹅与灰犀牛层出不穷,为地区的发展与稳定前景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从国家关系的横轴眺望,中东权力结构难以达成稳定平衡,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上人缘与地缘是中东困境的主要背景,石油美元体系与世界岛“心脏地带”的扼要位置,注定中东广受各方关注,吸引大国的博弈;主观上这一定是多元宗教与民族的共同地带,是不同文明板块的碰撞地区,历史积怨与利益争夺容易形成冲突宽容和互谅仍需不断磨合。

  戚振宏指出,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解决古老问题的现代变种,不仅要依靠过往经验和时代药方,根据各国国情“量体裁衣”;更要统筹推进、步步为营,力争实现标本兼治。治标,关键在促进合作,为治本赢得时间与条件。当务之急是大国合作为热点降温,进行危机管理。特别要防止“伊核协议”危机联动老问题、诱发新战乱。域内外国家不应放任冲突螺旋升级,而应良性结伴、“周而不比”,共商“伊核协议”的未来命运;共促也门内战和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坚持以公道为念、正义为基,续推巴以和解进程。同时,各国内部的不同政治力量应加强对话协调,以实现人民的主要利益诉求为依归,妥善处理路线分歧,努力实现朝野和解与派别的和解。

  戚振宏认为,实现国家之间的有效合作并不容易,关键是要形成三种动力。一是要挖掘做大共同利益,中东国家都面临繁重的发展任务,持续的恐怖主义威胁、迫近的全球性问题挑战,没有理由不携手共克时坚;二是要超越零和思维,在多方博弈时,充分照顾各方关切,努力实现利益平衡。独行快、众行远”,各国要善于转化“囚徒困境”为长期的共赢博弈,既要有利于当下,又要建功于千秋;三是要用对话这一“黄金法则”对等同步、相向而行。特别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时,不因一时的挫折而放弃,要谈起来、谈下去,通过加深理解找到问题的出路。

  戚振宏强调,解决中东的持久和平,根本之道还是要处理好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发展是化解中东困境的根本出路,发展是硬道理。首先是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劳动力,特别是青年人的充分就业,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与教育条件,使人民生活体面有尊严,进而远离极端主义和思考组织;其次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充分发挥传统产业优势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造血能力和经济韧性;再次就是科技创新发展,合理发挥本国的优势,提高国际合作层次,在工业革命4.0进程中,抢下先手期,逐步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体系;最后是文明的互鉴发展,以扬弃的辩证法对待伊斯兰文化的历史积淀,寻找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共鸣点,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交流与包容互鉴,最终实现各具特色的文化繁荣。

  改革是带动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就是与时俱进,发现新问题、找到新办法、紧跟新潮流。戚振宏指出,改革是常常摸着石头过河,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导向,以自身的国情找准位置。改革总要触动既得利益,打破旧有格局,是长期攻坚,呈螺旋发展。在中东,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改革正同步进行,政治体制和宗教传承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他们都在面向现代化,但现代化不是单行到,也不是单选题;现代化不仅通向西方,也走向东方,更重要的是要走向未来。这其中,宗教改革尤为宝贵,尤其不易。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它正在从人民的知识中汲取力量,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也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稳定是维系发展与改革的根本保障,稳定就像氧气,有时浑然不觉,失去时方知珍贵。戚振宏认为,2011年以来的中东变局已经充分证明一个国家只有稳定方能解决其他问题,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保持稳定不是僵化的维持某一种秩序,而是要深刻认识不同发展阶段对社会稳定的差异化影响,合理解决每个阶段出现的特定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在稳定中发展,在发展中稳定。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中东各国人民正在以自己的智慧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人民也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伟大征程中奋力前进,双方合作具有天然坚实的基础,”戚振宏说,当前逆全球化思潮等寒流在涌动,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市场化改革的趋向没有变,加强与中东各国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信心更没有变。正如习近平主席阁下所说,中国愿做中东和平的建设者,中东发展的推动者,中东工业化的助推者,中东稳定的支持者,中东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

  戚振宏谈道,四天前,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这次盛会呈现了合作成绩,总结了继往经验,指明了未来方向。它生动预示,中国与中东各国的合作将在新的起点上更加有为、行稳致远。“我相信只要认准和平与发展的风向,携手全世界的好伙伴,中东人民就一定能够再次为这片古老而闻名的土地,注入新的时代能量!”

  (中评社报道组:海涵 徐梦溪 张爽)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20009.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