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分析:从西湖到东湖看中国特色庄园会晤

热点搜索

中评分析:从西湖到东湖看中国特色庄园会晤


习近平与莫迪在武汉东湖边漫步(新华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5月14日电(记者 束沐分析报道)4月27至28日,中印两国领导人在武汉举行了非正式会晤,这次会晤不仅为中印关系的长期发展做出了战略谋划,也加深了两个东方大国和文明古国之间的了解与互信。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晤在湖北武汉举行,为期两天,地点从省博物馆到东湖之滨,形式从双边会谈到个人交流,内容从中印关系到文明对话,既紧凑丰富又别开生面。

  事实上,通过观察此次会晤的安排,再结合对近年来中国外交的一系列新形式、新特征、新成果的概括,便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发现,那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庄园式会晤”已经基本形成,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元首外交、主场外交等一道成为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实践创新成果。而杭州的西湖与武汉的东湖,都是见证和推动中国特色庄园会晤形成的重要地点。

  顾名思义,庄园会晤指的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之间的一种会晤形式,它往往在彼此首都的例行外事接待场所之外的庄园举行,放下国事活动的繁文缛节,旨在为领导人之间创造一个轻松、深入、弹性的对话氛围,有助于加强领导人之间的了解互信与个人情感。过去,庄园会晤多在西方国家领导人之间举行,历任中国领导人也曾参与类似的会晤形式,如江泽民主席2002年曾到访美国总统小布什的克劳福德农场,温家宝总理2006年也曾陪同默克尔在北京菖蒲河公园晨练。

  不过,自从2013年习近平主席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之后,“庄园会晤”不仅受到中国大众的熟知,成为了中国外交的“关键热词”之一,也在近五年内多次成功举行。从瀛台夜话到白宫秋叙,从西湖长谈到东湖漫步,从安纳伯格到海湖庄园,庄园会晤的主办方从美国变为中国,庄园会晤的参与方也从中美领导人扩展到中印领导人,并且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与时代特征,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性实践中不断成熟完善。

  综合观察2013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参与的六次庄园式会晤,特别是中方在北京、杭州、武汉举行的三次会晤,可以归纳出中国特色庄园会晤的两个特征。

  首先,举办中国特色庄园会晤是为了领导人之间更加平等深入的战略沟通。2013年6月,刚就任国家主席的习近平与奥巴马的庄园式会晤,奠定了十八大以来中美关系的主基调,安纳伯格庄园也成为“新型大国关系”这一重大国际关系理论概念的发源地;2016年4月,甫就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在海湖庄园热情接待了习近平主席并举行会晤,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关系在新阶段的发展把稳了方向;再看此次中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双边关系因边界争议所造成的持续一段时间的紧张已告一段落,同时两国的新一轮发展战略均进入了谋篇布局的新阶段。

  由此可见,中国特色庄园会晤都选在了大国关系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举办,往往决定了双边关系的战略定位与长远规划。这有别于一些西方国家或联盟内部的领导人通过庄园会晤搞密谋、搞依附关系的意图。在过去,西方国家或盟友之间往往利用庄园会晤,搞成那种“小圈子”、“拜把子”式的聚会派对,霸权国家颐指气使,盟友百般投其所好,庄园里关起门来针对第三方搞密谋的会晤并不少见。而中国特色庄园会晤是平等的对话,坦诚的沟通,自信的交流,充分体现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

  其次,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是中国特色庄园会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特色所在。在中南海瀛台,
习近平向奥巴马详细介绍了瀛台这座建筑所承载的中国近现代史;在杭州西湖,中美两国元首在湖畔品茗,共同回顾中美老一辈领导人为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做出的努力;在海湖庄园,特朗普总统外孙女向习主席夫妇表演中文歌、背诵三字经,七个月后特朗普夫妇访华时也在习主席夫妇陪同下参观了故宫博物院;在湖北省博物馆,习主席与莫迪总理共同参观了精品文物展,两位领导人提出要共同致力于东方文化复兴,发挥中印两国智慧。

  从上述安排的细节可以看出,中国特色庄园会晤不仅是大国领导人之间的战略对话与情感沟通,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也是每次会晤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与重要内容,极大地丰富了会晤的思想与精神价值。这有别于过去西方国家领导人之间把此类会晤庸俗化为“打高尔夫球”、“吃牛排”、“逛私家花园”等活动。在中国特色是庄园会晤上,最高领导人身体力行地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有助于加深中外文化、东西文化之间的了解,更加有助于加深对彼此道路选择、价值理念与战略判断的理解与认同,同时也彰显了一个东方大国的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208.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