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教育、养老和医疗健康事业将为市场带来多大的增长红利?

热点搜索

教育、养老和医疗健康事业将为市场带来多大的增长红利?


随着民生财政政策的加速实施,教育支出、社保支出、医疗支出已经称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

  中评社北京7月22日电/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教育、养老和医疗健康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从没有淡出社会的视线焦点。

  中国网发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陈建伟文章介绍,改革开放初期,问题导向的改革方法论驱动着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轨,传统上高度集中统一由政府和国有企业承担的教育、医疗和养老领域开始转制,社会力量兴办学校和办医院,社会养老保险的统账结合模式逐步得以确立。

  企业和政府的负担有所减轻,居民家庭的负担开始增加。经济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刺激了教育、养老和医疗领域的市场主体供给。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投资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发挥到极致,政府的生产性投资偏好更是助推经济腾飞的加速器。

  在此过程中,教育、养老和医疗健康领域的公共保障作用逐渐缺失,政府缺位现象开始有所蔓延,社会出现了“上学难”和“看病贵”的现象,迫切需要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保障教育、医疗和养老领域的公共性。

  随着民生财政政策的加速实施,政府对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教育支出、社保支出、医疗支出已经称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

  2018年政府预算数据显示,财政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分别达到了16400亿元、16482亿元、9472亿元,这有力地保障了社会居民的教育、养老和医疗健康需求,预期未来财政投入规模持续扩大。

  文章表示,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有支出就会有收入,政府的支出构成了市场的收入。那么,三大领域的财政支出规模超过了4万亿元,这对市场意味着什么?

  资本市场肯定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教育领域,民办教育蓬勃发展,2016年11月全国人大修改并通过了《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确立了民办教育营利与非营利分类发展的原则,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力量兴办民办教育的积极性。2017年,在港股和美股上市的大陆教育公司普遍收获了较大的市值涨幅,民办教育企业也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期望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意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这使得教育行业具备了强逆周期属性,教育行业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的加码关注。

  养老领域,借力税收政策的税延养老试点已经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据业内测算,通过税延养老险刺激个人缴纳保费的积极性,直接撬动的商业养老险保费规模在未来5年内超过万亿元,成为保险市场最大增量资金来源。2018年3月,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标志着基金公司可正式开展养老目标基金创新业务。随着养老型基金市场的逐渐成长,未来资本市场红利可期。不仅如此,资本市场正在寻找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医养结合的切入点,瞄准人口老龄化加速所带来的巨大潜在商机。

  医疗领域,沪深两市的医疗板块上市公司业绩表现非常突出。根据《证券日报》的报道,截至7月初,沪深两市共有90家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除1家公司发布业绩不确定外,其余89家公司的81家公司中报数据预喜,其中预计净利润最大增幅超过50%的公司达到了28家,20%-50%之间的有36家。有7家公司预计净利润最大增幅超过100%,3家公司同比增长超过1000%。

  随着“互联网+医疗+养老”的深度融合,独角兽企业也开始在这一领域崛起。现在,医疗健康和养老领域最稀缺已经不是资本,而是高质量的医生和专业护理人员,儿科医生、全科医生的缺口很大,公立三甲医院、地市级医院、民营医院等,一直都在花式百出地争夺医生资源。

  三大领域的家庭支出需求,与政府财政支出形成了强互补和大红利,共同撑起了庞大的市场前景。

  文章指出,纷繁复杂的市场运作难免引起社会各界的质疑,认为市场的狂欢可能导致三大领域公共属性的褪色,于是加强政府监管和控制的声浪愈来愈强。然而,这又可能产生政府越位的问题。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使得我们积累了足够的智慧去分清三大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的界限。

  市场的功能在于通过价格信号来激励供给和满足需求,而政府除了必要的监管外,更重要的是保障需求方分享发展的红利,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教育、养老、医疗健康服务的底线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而这个底线应当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而提高。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21096.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