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网评:政府应对“问题疫苗”需要做好这三件事

热点搜索

网评:政府应对“问题疫苗”需要做好这三件事

  中评社北京7月26日电/网评:政府应对“问题疫苗”需要做好这三件事

  来源:中国网 作者:马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最近一段时间,长春长生生物公司生产的“狂犬疫苗”和“百白破”疫苗出现问题,引发强烈的媒体关切和社会声讨。针对问题疫苗,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对涉事企业绝不姑息并严惩不贷。与此同时,各地卫生防疫和药品监督部门也纷纷采取行动,加大疫苗检验、问题疫苗封存和补种等工作,避免问题疫苗导致进一步的负面影响。

  “百白破”是婴幼儿必打的一类疫苗,是由政府免费提供的公共服务。“狂犬疫苗”是需要个人自费的二类疫苗,用于防治致死率极高的“狂犬病”。这两类疫苗如果被证明是无效的,而接种人及其家庭却不知情,那么后果会很严重。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会对问题疫苗感到义愤填膺,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触及了每个人的“道德底线”。

  疫苗问题频频爆发,根本原因在于产业链恶性竞争和监管失职。对于此次问题疫苗事件,我们有必要反思与之相关的整个产业链和监管体制存在的弊病,但是当务之急的是考虑尽最大限度地应对问题疫苗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

  疫苗的覆盖面和流向广,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心,因此需要高度重视此次问题疫苗事件可能诱发的社会风险。为此,政府监管部门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工作。

  首先,尽可能做到信息及时有效传播,让官方信息在舆论中发挥引领作用。在互联网时代,加强信息沟通和传播至关重要,通过及时有效地沟通赢得民众的信任。非典和禽流感等防疫事件警醒我们,第一时间发声并沟通,是有效遏制谣言和恐慌的利器。

  在危机爆发时期,人们之所以会焦虑和恐慌,主要同信息不对称有很大关系。当政府权威信息发布滞后的时候,人们不得不诉诸于社交媒体和小道消息,并可能受谣言的蛊惑。由此可见,政府部门应该加强信息沟通,特别是与此相关的职能部门应该通过官方媒体和社交媒体同民众密切沟通,使民众能够及时掌握信息并心中有底。

  其次,各级各地卫生防疫部门需要彻查相关问题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及时评估问题疫苗可能造成的防疫无效问题,并考虑启动告知提醒、检验和补种等配套工作。目前涉事企业生产的数十万支疫苗已经销售并注入婴幼儿和成年人的体内,他们为此而忧心忡忡,害怕因为疫苗无效而防疫失灵。即便是没有使用存在问题批次的疫苗,人们也会过分担忧,害怕涉事企业的其他批次存在尚未揭露的问题。因此,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借助接种记录数据,尽快排查并找到这些接种人并予以告知和提醒,为其提供免费的咨询、检验和补种等服务。

  对于接种了问题疫苗的民众而言,他们不仅要担惊受怕而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可能要承担检验和补种的间接经济成本(如误工费、交通费等)。对此,政府部门应考虑启动“绿色通道”,为使用了问题疫苗而需要检验和补种的人们提供免费服务。对于无法取得联系的人员,特别是不使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弱势群体和流动人口,则要联合其他部门开展信息共享和沟通,做到不让一个人掉队。

  最后,政府部门还应举一反三,借此契机对全行业进行排查,避免过去隐藏的问题再次浮现。如果不是内部员工举报,此次问题疫苗事件可能还要等很久才能被揭发。长生生物、武汉生物等企业暴露的问题,可能并非孤案,或带有行业特性。如果不对存在问题隐患的企业进行排查,不仅会埋下难以根治的隐患,而且也不利于市场良性有序竞争。

  与此同时,因为此次问题疫苗事件,民众可能对整个国产疫苗行业失去信心。这可能会对全行业导致灭顶之灾,甚至会使一些人做出拒绝疫苗的极端行为。为此,应建立健全有奖举报制度,顺藤摸瓜对疫苗生产、流通、采购、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并予以及时信息发布和积极有效应对。唯有如此,才能对整个行业产生警醒和震慑作用,并推动全行业的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22413.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