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图首 > 中评论坛:福建专家论闽台关系发展

热点搜索

中评论坛:福建专家论闽台关系发展


研讨会现场


李建敏


严正


吴能远


刘大可


张文生


谢必震


陈克明


马彦彬


石晏菱


林伯彦


杨轩廷


黄吉瑜


董玉洪


饶世中


陈正华


李吉寿


罗祥喜

  中评社香港5月24日电/福建省台湾研究会、福建省闽台交流协会、中评智库基金会不久前在福州大会堂举办座谈会,邀请福建省台湾研究会前会长、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前院长严正,福建省台湾研究会会长吴能远,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副校长、福建省行政学院副院长刘大可,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谢必震,华侨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教授陈克明,台湾逢甲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马彦彬,福州唯美客创业园圆梦餐艺负责人石晏菱,漳州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林伯彦,厦门杨轩廷律师事务所律师杨轩廷,平潭允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吉瑜,福建省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董玉洪,福建省台湾研究会常务理事饶世中,台湾一国两制研究协会副秘书长陈正华,福建省台湾研究会秘书长李吉寿,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与会。座谈会由福建省台湾研究会副会长李建敏主持,与会者围绕如何将十九大精神与福建实际联系在一起,以及怎么和闽台关系联系在一起等问题,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5月号以《学习十九大精神与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为题,详细刊登了与会者的发言。文章内容如下:

  李建敏:开场白

  连日来十九大报告对台内容在海峡两岸引起广泛热议,在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新坐标点上,如何为处于复杂严峻形势下的两岸关系标定方向,锁定航向,事关国家民族核心利益和两岸同胞根本利益,报告所作的政策宣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十九大报告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高度,将坚持“一国两制”和促进祖国统一上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充分体现了对台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位置。福建作为和台湾乡亲距离最近的地方,对台工作具有“五缘”优势。闽台关系是两岸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福建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应作出更大贡献。为了更好地学习十九大精神推动闽台关系发展,今天福建省台湾研究会、福建省闽台交流协会和中评智库基金会联合举办“学习十九大精神与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研讨会”,邀请我省与台湾、香港几十位专家学者座谈。

  学习十九大精神要联系我们福建省实际,习总书记说最重要的是抓落实,我们这个会议就体现了这一点。学习十九大精神如何与福建实际联系在一起?怎么和闽台关系联系在一起?如何发挥福建特色和优势?福建应该要先行先试,走在全国的前面。

  今天的讨论参考提纲有三个:一、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涉台内容,研讨阐述对“两岸一家亲”、“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等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思想的理解和把握;二、研究探讨台湾业界共享大陆发展机遇的途径,和加强闽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举措;三、研究探讨台湾同胞同等待遇问题,提出在闽台胞、台企享受大陆居民、企业同等待遇的政策措施建议。请各位来宾围绕以上议题发表高见,贡献智慧。
  吴能远:体现了大陆的自信、高度和淡定

  今天举办这个研讨会重要且及时,我想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非常震撼,展现了自信、高度和淡定。第一是自信,中国共产党和领导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未来发展充满自信,对于台湾问题也充满自信。体现在整个报告里,也体现在对台工作中。

  第二是高度,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进行国家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也有明确的方向和清楚的发展道路。

  第三是淡定,不论两岸关系发展现况如何,中央始终关注长远,从容自在,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方向,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不动摇,共谋中华民族复兴。

  在具体工作上,在加强反独的同时也强调要为促统做更多工作,需要为尽早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创造更好条件。台湾问题的解决是相当长期的工作,但不可以无限期拖下去,淡定中有紧迫。

  对于福建来说也提出更高要求和更重的任务,具有特殊战略优势和地缘优势的福建,也要从战略高度规划对台工作。这既是落实十九大报告涉台内容的需要,也是出于对台湾岛内复杂政治局势的考量。要民进党放弃台独短期内不可能,国民党未来也让人忧虑重重。坦率说,我对国民党未来发展不乐观。台湾社会在“去中国化”的情况下也很复杂。福建应思考如何直接促进两岸民间基层交流互动,我们福建今后需要把有关资源做进一步深度整合,比如说如何让台湾民众感受到闽台文化、民俗、语言密不可分,扩大闽台民众之间的进一步交流,未来能不能建立一个闽台融合发展新区,来加强闽台的互动融合和各项交流。
  刘大可:“两岸一家亲”理念与对台工作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我们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这是对同胞之爱、手足之情的生动表达,也是对台工作的重要理念和主要措施,为新时期两岸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两岸一家亲”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早在2010年4月10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海南会见前来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最高顾问钱复时就指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只要两岸双方都能从两岸同胞一家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什么事情都好商量,什么问题都能够解决。”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两岸一家人”的看法。2013年2月25日,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习近平总书记说:“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一家人。维护好台湾同胞权益,发展好台湾同胞福祉,是大陆方面多次作出的公开宣示,也是我们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郑重承诺。”4月8日,在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本着两岸同胞一家人的理念促进两岸经济合作。”6月13日,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及其率领的中国国民党访问团全体成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我们两党应该以实现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合作,积极宣导“两岸一家人”的理念,汇集两岸中国人智慧和力量,在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抚平历史创伤,谱写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崭新篇章。

  2013年10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尼巴厘岛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时,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两岸一家亲”说法:“两岸双方应该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宣导‘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4年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强调,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又提出:“两岸一家亲,家和万事兴。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要增进同胞的亲情和福祉,让两岸同胞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2017年10月18日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确定了两岸一家亲的内涵、根源与特质。“两岸一家亲”是指“两岸同胞一家亲”,即“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不论是几百年前跨越“黑水沟”到台湾“讨生活”,还是几十年前迁徙到台湾,广大台湾同胞都是我们的骨肉天亲。“两岸一家亲”,根植于同胞共同的血脉和精神,扎根于我们共同的历史和文化。大家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这是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的,是不可磨灭的。“两岸一家亲”的观念长期流行于两岸的民间社会,是两岸同胞的真情实感。习近平总书记“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是对两岸同胞历史与现实的概括,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思想的人民立场、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了对台湾同胞充满着深厚真挚的感情。其中包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台湾历史的深入瞭解、对台湾同胞复杂心态的深刻理解和对福建工作经历中“闽台一家亲”认识的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明确了两岸一家亲的意义,反映了为台湾同胞谋福祉、办实事的诚意。“两岸一家亲,家和万事兴”。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要增进同胞的亲情和福祉,让两岸同胞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体现在现实的政策上,就是把“两岸一家亲”的思维方式贯穿于具体对台工作中,“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指出了两岸一家亲的作用。“两岸一家亲”揭示了两岸同胞之间的本质关系与特征:两岸同胞不是外人,而是同一家庭的一家人;两岸同属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台湾同胞是祖国大家庭不可缺少的成员。台湾同胞因自己的历史遭遇和社会环境,有着特定的心态。熨平心理创伤需要亲情,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真诚。亲情不仅能够疗伤止痛、化解心结,而且能实现心灵契合。我们理解台湾同胞因为特殊历史遭遇和不同的社会环境形成心态的差异,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用真诚、善意、亲情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共同精神家园,两岸文化同属中华文化。“两岸一家亲”理念是两岸同胞文化相通、情感共振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做好台湾人民工作,争取台湾民心的根本所在。我们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
  张文生:描绘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新蓝图

  十九大报告描绘了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的新蓝图、新方略,精神实质、具体内涵都非常丰富。我认为“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是理解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基本方略的深厚内涵的根本出发点。

  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基本方略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体现,首先是体现了新时代的特点。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的特点同样反映在两岸关系中,反映在推进祖国统一的进程中。在这个新时代,两岸的实力对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祖国大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陆有5个省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台湾,台湾的经济优势己经成为明日黄花。

  在这个新时代,大陆获得了更大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了更大的自信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推进祖国统一。在这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清晰。正是在这样的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列为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十九大报告为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描绘了新蓝图,为新时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提供了动力,是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的指导纲领。

  其次是体现了民族性的特点。两岸人民都是中国人,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十九大报告对台湾同胞表现出了深厚的民族感情,指出我们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是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基本方略的精神实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为台湾同胞在大陆提供同等待遇,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习近平在福建工作过17年,对台湾问题瞭若指掌,对两岸关系极为关注,对台湾同胞深切关怀,对发挥福建的优势也寄予厚望。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渊源深厚,福建理应在贯彻“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提供同等待遇等方面走在前列。第一,应当继续促进两岸民间交流与民间往来,不以政治分歧影响两岸民间交流。第二,应当加快自贸区的建设,进一步健全平潭的软硬体条件,吸引台商、台生及广大台胞来福建投资创业。第三,应当充分瞭解和解决台商在福建经营面临的实际困难,为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创造条件。第四,在提供同等待遇方面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有台湾学生提出,在大陆就业时面临最大的两个困难,一是没有18位数的身份证号码,二是没有人事档案。福建能不能优先解决这两大问题,为台生在福建创业就业扫除障碍?

  最后是体现了战略性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互结合,把实现祖国统一与两岸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中国梦是两岸人民的梦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说,高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旗帜,对海内外中华儿女具有强烈的感召力与号召力。十九大报告把推进祖国统一的进程纳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去,反映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宏大的战略视野,这可以说是推进祖国统一“没讲时间表的时间表”。

  福建处在两岸关系的前沿,理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为推进祖国统一作出双重贡献。一方面应当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福建,另一方面应当积极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两岸学界可以在平潭创办一所两岸共同设立、共同扶持、共同管理、共同教学的新型大学,在台湾人才聘用、住房安置、医疗保障、职务升迁等、子女就学、社会保险等方面提供同等待遇,为平潭的发展和试验提供新的动力。
  谢必震:吸引台胞要做好文化自信

  十九大之后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所作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要走什么路,举什么旗,令人振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对台工作应如何开展?回顾过去,福建省对台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我最近带领我们的团队在做闽台关系总结报告。两岸交流三十年历程中,福建做了很多先行先试的工作,未来福建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有自信,把福建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给台湾同胞在福建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好条件。因此要全方位提升福建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水准。

  文化建设也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如果我们自己文化建设没有搞好,怎么吸引海峡对岸的同胞?所以一定要做好文化自信,两岸沟通才能更加通畅。现在我们看不到台湾电视台,福建或许可以做出一些突破,比如引进台湾比较客观的电视台,瞭解台湾。当我们有文化自信了,就不会害怕他们的宣传。在民进党去中国化的同时,我们要做好台湾历史文化的教学与传播,用互联网想办法把大陆电视节目传播到台湾去。这样才能让两岸更加瞭解,才能实现一家亲。
  陈克明:十九大涉台内容的“变”与“不变”

  中共十九大报告涉台内容的基本特点是,在保持对台基本方针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基础上,对已有的一些具体政策有所强化。第一,基本方针、政策、原则基调不变,继续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等主张,但突出“和平”二字。第二,对一些政策主张进行了强化,包括“惠台”和“反独”两个方面,就是大家热议的“软的更软,硬的更硬”。比如对在大陆生活居住的台湾同胞实行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体现大陆对台政策在坚持和平统一基本方针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向前推进。

  从文字上看,中共十九大报告的对台部分没有表现出大陆对台政策格局的变化,但这种“不变”具有重大的实质意义。2016年台湾民进党全面执政,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引起台湾政治生态变化。处于困境的国民党也重回“不独、不统、不武”的老路,使大陆对其“若即若离”的感觉更加明显。与此同时,大陆崛起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也使得某些国家及既有利益集团深感不安,围堵中国的声音和行动接踵不断,其中,所谓的“台湾牌”便是他们认为有效的举措之一。此外,民进党及绿营的嚣张表现引起台湾岛内统派的不满,从而激起了统派团体的空前活跃。近一年多来大陆各界也对大陆的“和平统一”方针提出质疑,“武统”、制定“统一时间表”呼声一时高涨。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十九大依然坚持既有的对台方针、政策的基本方向,大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之气概,这种“变”与“不变”所体现的是大陆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高度自信与最大善意的精神实质。
  首先,这是来自于坚定政治信念的自信。这就是中共认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正确的方向,符合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其次,这是来自于对大陆自身发展的自信。习近平在2015年就指出,“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再次,这是来自对台海局势变化的恰当判断的自信。台海局势变化,相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期是严峻了许多,但这更多是一个趋势性的可能表现,至少短期内不可能会有根本性的变化。因而,就整体而言,两岸关系不会在短期内出现持续恶化状态。最后,这是来自对大陆处理好两岸关系问题能力的自信。大陆有三十多年处理两岸关系的经验,有日益强大的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支撑和体制优势,完全可以应对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

  坚持“和平统一”基本方针,充分展现善意。

  第一,当台海局势发生变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在两岸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发生巨大改变的情况下,大陆依然坚持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充分体现大陆处理台湾问题的最大诚意和善意,这也就是“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充分表现。

  第二,在两岸开启交流以来的三十年中,大陆一直在根据自身发展条件不断推行各种“惠台”政策,表达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的良好愿望,继续推出更明确具体的、惠及面更广泛的政策。其中,落实对台湾同胞的“同等待遇”最为突出,善意之大,前所未有。

  第三,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以来,民进党执政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隐性台独”言行不断,频繁挑衅大陆底线,大陆媒体、民众极度不满。十九大报告依然发出两岸对话的呼吁,没有关上两岸协商谈判对话的大门,继续体现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诚意,在政治上展现最大的善意。
  罗祥喜:国家的完全统一要靠实力也要有诚意、善意和耐心

  中共十九大之后,大陆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两岸关系的发展也将进入新阶段。值得高兴的是,十九大之后,两岸关系氛围已经出现一些新的积极的变化,普遍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更具信心。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的涉台讲话虽然不长,但其实整份报告都与台湾有关,深刻领会和把握十九大精神非常重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精神和意涵是,国家的统一终究要靠实力,要靠大陆自身的发展强盛和文明进步,而不是仅靠武力,“武统”不是当前选项;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推动,要靠诚意、善意和耐心,把“两岸一家亲”的理念落到实处,让台湾民众真正“有感”。

  福建在对台工作上具有很多独特优势;十九大报告对福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待福建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扮演更加积极重要的角色。
  马彦彬:两岸关系的“乐观”与“不容乐观”

  很感谢有机会分享从台湾人民角度对十九大报告,尤其是两岸关系部分的反应与评价,大概有四个乐观和两个不容乐观。四个乐观为:

  第一,十九大之前台湾内部都很紧张,担心大陆放弃和平统一方针。但十九大报告明确宣示“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降低了近来台湾舆论对两岸爆发军事冲突的疑虑,缓和了大陆主张“武统”的激进声浪;对于稳定两岸局势、争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时间与大局,表现出战略的自信与定力、历史的高度与善意,得到岛内的很高评价,即使是绿营也不得不承认大陆展现的格局与高度。

  第二,十九大报告没有放弃“九二共识”,虽然不提“各表”,只强调“一中原则”,但终究不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原则”的表述;保留了“一个中国”的诠释空间,宣示留给民进党对话、协商与交往的可能性,保留继续完成答卷的机会,表现出高度善意与弹性,这对号召岛内人心、增进台湾人民对大陆的好感具有正面作用。

  第三,十九大报告继续开放“九二共识”的机会之窗,估计不会改变蔡英文或民进党的台独立场,但对国民党却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与契机:一则让国民党的吴敦义还有在两岸关系呼应表现的机会,有助于国民党2018年地方选举的选情;二则缓和国民党与统派(例如新党)的对立与分裂,对于岛内的反独力量,具有联合战线的集结效果。

  第四,十九大报告虽然没有过去比较常提起的“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字眼,但仍强调“两岸一家亲”、“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以及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显示“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策略不变。这可以安定在大陆的台胞与台商的人心,也使吸引台湾人才到大陆发展的初见成效得以持续扩展。
  但还是有两个“不容乐观”值得顾虑:第一是“六个任何”正式写入中共十九大报告,划清底线与红线,明确由“不独”朝向“反独”,对于民进党的法理台独会有相当大的震慑作用,但是柔性台独(包括文化台独、教育台独、渐进台独)估计不会因此减缓,因此在文化领域中的“反独斗争”不能放松。新时代的两岸关系将考验大陆的战术灵活度,考验能否结合岛内力量,以比现在更有效的手段,展现“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

  第二个不容乐观,十九大报告空前成功,得到全世界的注目与肯定,对于“中国崛起”已无悬念,但也可能因此使蔡英文当局认为有机可乘,更有机会争取进入一心遏止中国崛起的美日阵营,进而升高两岸关系与中美日关系的连动。

  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的是对十九大之后两岸工作的行动建议。十九大报告特别提到“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以及“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这两个“文化”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字眼,显示大陆已经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在两岸关系中的战略意义与战术价值,事关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将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能否顺利的基础条件,“文化”将是新时代两岸关系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文化具有“反独”的迫切性,必须加速加力扭转遏止台湾长达二十年的“文化台独”趋势。另一方面,在接近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文化更具备“促统”的积极作用,可以让举世的中华文化热潮(例如全球中文热)促进台湾人民对身为中国人的尊荣感与认同。因此,文化应该是未来对台工作的新的关键词。

  就福建而言,以“文化反独促统”作为推进两岸关系的策略点具有先天优势。一方面,可以发挥对台血缘宗亲、宗教信仰(例如妈祖祭祀)的文化优势,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合作,尤其吸引台青进行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创新,促进在文化产业上的互利互惠;二则运用海外的国际政治优势,邀请台青共拓海外的文化市场(例如孔子学院的汉语教育),使两岸青年在世界上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在过程中充分心灵契合。

  十九大报告所提对台湾同胞的同等待遇,不应该局限于大陆内部,而应积极延伸到国际场合,让台胞在国际上也得到大陆同胞的同等待遇与机会。台湾青年非常在意国际空间受到大陆的限制与打压,严重影响台湾青年对大陆的好感与认同。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应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在东南亚结合闽侨的在地影响力,联合涉外单位积极协助台商与台青在当地的发展,以此对比、取代台湾寸步难行的“新南向”政策,证明“作为中国人”的好处,而不只是“不做中国人”的损失而已。以“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来促进“两岸命运共同体”,使台湾人民在世界的每个地方都深切感受强大祖国对个人的重要性、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美好,体认到中国梦才是最好的台湾梦!
  石晏菱:大陆的亲和友善从未改变

  我来自台湾泰雅族,我现在落户福州,我的小店就在青年创业基地,开在三坊七巷。我在创业之前也在大陆做过交流和贸易工作,一直以来,特别是十九大报告涉台内容,都让人感到非常亲和友善,大陆的对台政策没有变过,而且是越来越明确。让台湾人能够非常安心地在大陆创业、生活。我自己比较关注台胞享有同等待遇的问题,当我们在大陆做网路行销的时候,我们台胞号码就成了一个问题,必须要大陆员工帮助。第二,在交通上也有很大问题,我们必须在柜台买交通车票,而不能网络购票。

  在青年创业部分,我觉得很多政策非常好,非常完整,但实际享有这些政策的台湾民众还不多,可能是宣传还不够,台湾同胞对这些政策还瞭解不足,除推广缺乏外,两岸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也有所阻碍。我刚刚来大陆的时候,办一些文件也会面临一些问题,虽然有很多人帮助但还是在语言文字上会有些障碍。

  我们所做的是原住民的餐饮、艺术文化交流,我们要长期落户在这里,就积累了一些经验。后来我把这个经验汇集成册,有创业朋友就介绍到福州,帮助他们办手机、银行卡以及相关优惠政策等等,就可以非常快速。但如果已经有长期大陆实质落户的台湾人给初到大陆的台湾人以帮助,可以让台湾同胞更好地享受到大陆惠台政策。
  林伯彦:希望闽台加强全方位的交流合作

  今天非常荣幸,能应邀前来参加“学习十九大精神与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在十九大闭幕后不久召开,除了能让台胞台商在最短的时间内瞭解十九大精神与两岸关系发展走向之外,还能倾听台商的具体建言,让大陆各级政府的具体对台政策及措施,能更贴近台湾的民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容,包含:“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决反对台独”、“和平发展”作为迈向和平统一的进程、“以‘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协商的政治基础”等等,都为两岸关系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习总书记提出的“两岸一家亲”等,非常契合当前两岸关系发展之需要,需要两岸人民共同努力来达成这个伟大的愿景。今年是两岸开放交流30周年,这30年来的往来,不但消弭了彼此的敌意,增进了双方的情感,同时透过双方的交流合作,带来巨大的和平红利,也逐步发展成唇齿相依、利益与共的密切关系。由这30年两岸关系发展的事实可以证明,和平发展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但是,不可讳言,过去30年两岸关系也曾出现逆流,尤其是在2016年民进党再度执政后,由于不承认“九二共识”,被大陆认为是破坏两岸政治协商基础,使得两岸原本和平发展现状受到严重破坏,包括海基、海协两会中断交流协商、“两岸事务首长会议”与电话热线停止等。经过这30年的开放交流,中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与第二大进口地区、最大的顺差来源,同时也是台商对外投资最多与台湾人民外出旅游最多的地区;2008年台湾开放大陆居民来台观光旅游后,大陆游客就成为来台观光的最主要客源。
  所以,两岸人民有责任、也有义务,持续维护两岸和平发展,包括:第一,两岸协商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要持续维护;第二,两岸经贸交流及人民相互往来的现状要持续维护;第三,大陆台胞台商权益保障工作要持续维护并不断精进。在过去8年国民党执政时期,两岸恢复了海基、海协两会的制度性协商、举办过陆委会与国台办的“两岸事务首长会议”以及建立“两岸热线”、并且举办过两岸领导人会面,开创了两岸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大时代,未来更盼望两岸的中国人能用智慧、用善意来共同努力持续维护。

  福建与台湾仅一水之隔,地理相近、文化同源、血源相同、语言相通,非常有条件增进双方全方位的交流合作。未来两岸经贸、文化、青年、基层的合作将愈来愈密切,福建将扮演关键角色,非常希望福建和台湾未来能在几个方面加强交流合作:

  第一, 提供管道让台商参与福建的“十三五规划”,包括“平潭综合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等等,这些计划都非常契合当前经济全球化、现代化、节能化、环保化、均衡化的发展潮流,希望双方能相互结合,共创双赢,更希望两地企业能善用这些计划所带来的契机。让台商与福建能共同发展、共同兴利、共创辉煌。

  第二, 建议加强福建与台湾的产业合作,目前台湾推出“六大新兴产业”,包括生物科技、绿色能源、精致农业、观光旅游、医疗照护及文化创意;大陆也极力发展“七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育种、新医药、新材料、电动汽车、资讯产业等。两岸若能强化新兴产业的合作,共同研发技术,制定一样的行业规格及标准,合作开发生产,必然可以开创两岸产业优势互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第三, 提升福建与台湾企业的双向交流与投资,支持企业到台湾交流合作或是投资兴业,创造互利双赢的契机。

  第四, 提升福建与台湾的文化旅游等软实力的交流,双方可以在文化创意、观光旅游等软实力方面,以及青年、妇女等,加强交流合作、相辅相成,创造发展契机。

  第五, 提供福建台商国民待遇,包括投资项目、外汇运用、营业纳税、子女教育、购买房产等等,都能比照福建居民待遇,让台商在福建有更加广阔、便利的发展空间。
  杨轩廷:两岸同胞情感心灵契合指日可待

  我来自台湾,祖籍金门。我在台湾执业,很高兴收到主办方邀请来分享这些年我的一些经验,以及台湾律师在大陆享受的政策。近年来大陆发展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过去五年发展快速,很多方面成就举世瞩目。这次十九大报告对台内容非常中肯:虽然当前两岸官方交流停摆,但大陆出台了很多惠台政策,帮助台胞在大陆创业、就业、生活,让更多台胞共享大陆发展红利。

  十九大报告涉台内容释放了对台湾同胞的好消息,让台湾的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感受到善意,推动他们积极跨海来大陆,和大陆同胞携手发展。相信两岸同胞情感心灵契合指日可待。

  我从个人从事法律服务来举例。我一直很希望以金门为出发点在两岸从事法律服务,我去年在厦门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今年通过大陆司法考试。我一心就是想来福建,因为福建和台湾相比,在文化、气候、宗教、饮食,以及生活便利程度都占地缘便利,能够让台湾同胞真正感受到两岸一家亲的氛围。前不久大陆司法部进一步扩大了台湾律师在大陆的服务范围,取得大陆律师职业资格的台湾居民,在大陆代理的民事案件范围扩大到五大类237项,这对于从事两岸法律服务的我来说有很大帮助。这些年大陆的优惠政策对于台湾律师西进大陆,对于两岸法律界交流都有很大帮助。

  我目前开设的律师事务所在大陆、金门、台湾都有办事处,希望能够把两岸连接起来。相信随着十九大之后这些优惠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有助于台胞在大陆施展才华、创业并完成就业目标。所谓中国梦并不见得和台湾梦相反,或许二者是可以划上等号的。所以借由这样的两岸政策,中国梦或台湾梦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黄吉瑜:两岸同胞携手共圆中国梦

  两岸问题由来已久,在孙中山先生建立民国以来,国共第一次合作揭示了我们的理想是一样的。我们要提高中华民族的光荣感和荣誉感。这样一致的目标,应该更强调我们的共同,能够让我们中华民族就像孙中山先生讲的,让二十一世纪成为中国人的世纪。现在随着十九大召开,揭示了两个一百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中国人从中国站起来到中国富起来,进而强起来。这种民族骄傲应当由两岸同胞携手合作。所以两岸本是一家人,但我们还拘泥于国民待遇、个人经济等议题,我想格局还不够,应该把民族大义和国家未来发展连起来。我想中华民族在2035年一定能够成为世界强国。
  陈正华:要关注两岸关系的未来

  今天很开心来这里听取大家学习十九大精神和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想法和意见。我个人有一些小小的想法提供给大家参考。我们经常说两岸血缘相同,或是两岸历史文化相同,我个人觉得除此以外,我们更加需要的是谈未来性,也就是说两岸未来的方向在什么地方,要从哪个地方做起,而不只是单纯从过去的历史来作一个阐述。

  比如关于十八码台胞证的问题,我个人就有亲身的体验。我今天从厦门坐高铁过来,我在车站就必须排队排半个小时才能买到车票,但我的同伴拿二代身份证就可以买到车票。如果两岸一家亲,何必要区别待遇呢?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未来机遇要如何掌握?什么情况下大家才会觉得彼此是一家人呢?那就是有共同的历史记忆跟共同感觉,就像人和人之间一样,曾经共同生活、共同打拚,就会特别有感情,也就是共感,两岸关系发展需要有这样的共感。
  严正:新时代对台工作首先要发展好自己

  大家都看了十九大转播,其中鼓掌最热烈、最密集的就是当习总书记讲到两岸关系这一块,这代表了中国共产党8900万党员统一中国的决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统一作为二十一世纪党的重要使命,我们一定会完成这个使命的。十九大以后新华社采访我问了一个问题,就是十九大后我们对台工作应该怎么做?

  我回答了三点,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首先要做好我们新时代的发展工作,2016年台湾的人均GDP是22000多美元,而大陆人均GDP是8800美元,说明还有差距。我很赞成刚才罗执行长讲的:两岸统一靠实力。当两岸经济差距慢慢缩短下来了,两岸统一也就容易多了。做好我们自己的工作,发展好我们自己的经济,是解决两岸问题的前提。

  第二,就是强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强军。我们增强军事力量是实现世界和平的保障,没有军事力量就谈不到世界和平。同样的没有军事力量,也谈不到祖国统一。2001年我去台湾宣传《反分裂国家法》。我说如果分裂祖国就必然要打仗。结果民进党人拍着桌子说:“打就打,谁怕谁。”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台湾还有那么一点军事力量。台湾当时有三代战机,但大陆只有二代战机,尽管大陆战机数量大,但台湾海峡的制空权不在大陆这一边。但现在情况发生了转变,因此强军才是解决祖国和平统一的保障。而且当和平统一不能实现的时候,也还有另外的途径来实现。

  第三,就是做台湾人民的工作。比如身份证的问题,买火车票、飞机票的问题,实际上这不只是台湾同胞的问题,也是香港同胞、澳门同胞的问题。政策正在研究,相信中央很快会拿出方案。

  我们要给台湾同胞来大陆创业、就业、学习、生活提供便利条件,我们也尽量地落实“两岸一家亲”,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现在两岸关系比较复杂,民进党承认“九二共识”的前景并不乐观,国民党内部也是各唱各的调。

  在这种情况下,做台湾人民工作还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我们做对台工作要有更多的主动性。福建是祖国统一工作的前沿阵地,我们在这方面要做的事情也更多,希望大家一起做好工作。
  董玉洪:不管风云变幻都将和平统一

  两岸经过三十多年的交流,但是还有很多台湾民众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来过大陆,特别是基层民众更多没有来过大陆。当然有很多原因,一部分人不想来,不愿意来,因为长期受到反共仇中教育,对大陆有很大偏见和排斥感。我曾经碰到台湾年轻人,问他有没有去过大陆,他说不去,因为大陆专制、不民主。这就是有比较深的偏见,所以不来。还有很多人想来,但因为种种原因,比如经济原因而不能来大陆。所以扩大两岸交流我们要想办法,一方面增加两岸交流活动,增加第一次来大陆的台湾同胞的比例;第二就是成立两岸民间交流的基金会,通过财政拨款、企业赞助推动两岸基层交流。我想通过几年努力让更多台湾同胞来大陆,相信对大陆的印象会有所改观。

  十九大报告涉台部分是大陆指导新时期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并切实贯彻落实到对台工作的各个面向,必将开创对台工作的新局面。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重申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表明不管台湾局势如何发展,也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大陆都将按照既定步骤时程推动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事业。

  十九大之后,大陆落实让台湾同胞共享大陆发展机遇的工作将更加到位。久久为功,滴水穿石,这对争取民心,促进认同,引领台湾民众共同参与和平统一大业,共圆中国梦,将发挥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饶世中:中央能给的惠台政策都给了

  民进党执政以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让两岸制度化往来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对如何处理当前的台湾问题,大陆确实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但中央始终坚持和平发展方向,这说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台湾问题有着清晰的瞭解,对台湾民众有着深厚的情感。

  我感觉,现在中央能给台湾的优惠政策都给了,我们作为对台研究者想要提惠台政策建议,都越来越难了。比如让台湾产业或企业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共享大陆发展的成果,实际上大陆一直是这样想的,我也曾组织台胞到中西部考察,但很多台胞担心自己在中亚等沿线国家得不到保护而有所顾虑。我建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两岸能够携起手来共同走向世界,从而得以共同发展。

  随着大陆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许多在大陆的台商面临企业转型升级的问题,有的台商有所抱怨,但实际上这不仅是台商的问题,很多大陆企业家如果不能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将遇到同样的问题。面对目前有些台湾企业希望转型升级但却碰到困难的,大陆要研究一下如何帮助他们,让台商在大陆得到更好的发展,以促进两岸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发展。

  另外,闽台一家,福建在两岸交流中有最大优势,也承担着最大的历史责任,福建在深化闽台交流方面大有可为。我们可以在文化、教育、青年、宗教、风俗等方面推出更有针对性的交流项目,通过深化闽台交流交往以及经济合作,让台湾同胞更深入地瞭解和感受闽台之间的血缘亲情,促进心灵契合。

  还有就是希望能够更好地宣传平潭综合实验区,创造更好的环境与氛围,让更多台湾同胞能够留下来生活、工作、创业。两岸分隔67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差异,两岸需要有一个空间、一个时间,让两岸同胞能在这里共同生活、共同创业,在相处和相互碰撞中,实现相互瞭解、理解和融合。同时,福建可以继续在一些惠台政策上先行先试,让台湾同胞尽可能地在这里享受到优惠待遇,推动两岸民间的交流融合。
  李吉寿:结语

  与会来宾本着各自的学识与专业,深入阐述了十九大报告的精神,以及涉台部分的精髓,展望了两岸关系发展前景,对于如何在未来的对台工作中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发挥福建优势、促进闽台交流合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此对所有与会嘉宾表示感谢。

  评论员简介:

  严正:福建省台湾研究会前会长、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前院长。

  吴能远:福建省台湾研究会会长。

  李建敏:福建省台湾研究会副会长。

  刘大可: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副校长、福建省行政学院副院长。

  张文生: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

  谢必震: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作。

  陈克明:华侨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教授。

  马彦彬:台湾逢甲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石晏菱:福州唯美客创业园圆梦餐艺负责人。

  林伯彦:漳州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

  杨轩廷:厦门杨轩廷律师事务所律师。

  黄吉瑜:平潭允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

  董玉洪:福建省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

  饶世中:福建省台湾研究会常务理事。

  陈正华:台湾一国两制研究协会副秘书长。

  李吉寿:福建省台湾研究会秘书长。

  罗祥喜: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2630.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