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许涛:新时代上合应继续弘扬“上海精神”

热点搜索

许涛:新时代上合应继续弘扬“上海精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上海合作组织研究室主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许涛(中评社 张心怡摄)

  中评社北京5月25日电(记者 张心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上海合作组织研究室主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许涛日前出席活动时表示,只要上合组织及全体各成员国坚持弘扬“上海精神”,秉持《上合组织宪章》规定的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认真执行《上合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条约》规定的内部关系准则,青岛峰会将能成为上合组织扩容后重振精神、理顺关系、再度扬帆的新起点。

  许涛指出,6月即将在中国青岛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家元首理事会会议,是今年中国继博鳌论坛后的又一次重要主场外交活动,也是上合组织正式吸收印度、巴基斯坦加入本组织后的第一次峰会。曾经作为冷战后中国外交重要支点之一的上合组织,即将进入一个“升级版”的新发展周期。

  鉴于地区与全球形势的重大变化和上合组织自身发展,从承担中国新时代大国外交使命与继续经营外部周边有利环境的政策目标出发,许涛对上合组织今后的职能定位作出六点阐述:

  一、继续巩固成员国之间政治互信关系的平台。在经过2017年阿斯塔纳峰会正式完成吸收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后,青岛峰会作为扩容后的第一次峰会面临的政治建设任务是十分突出的。虽然印、巴已经按照上合组织规定程序完成了应有的扩员步骤,但对于相关的组织规则和政治风格尚须熟悉和适应。而且与经过17年磨合的6个创始成员国相比,印、巴显然还不具备前者已经形成的高度政治互信和区域合作中的默契关系。而上合组织首次扩员对象恰恰又与上述创始成员国在国家政治文化和国际关系理念上有着明显不同,这个扩容过程使上合组织内部的差异性加大,在客观上稀释了原有的政治互信水平。

  而且目前全球和地区形势发生着激剧变化,组织所在地区各种力量也在发生重组。在外部环境和内部构成均出现重大变化的今天,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在国家元首理事会上协调立场、沟通观点这一传统显得尤为重要。在本组织这一最高平台上克服分歧和消除疑虑,是当前维护组织信任关系、增强凝聚力的关键步骤,也是进一步完善组织政治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前提。通过青岛峰会以及此后一系列不同层级活动,为上合组织长期发展奠定政治基础。
  二、2014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亚信上海峰会的讲话中提出,“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这是冷战后中国领导人首次对亚洲新安全观最全面、最系统的阐述,也是对全球化时期世界安全格局重构的重要倡议。众所周知,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向来是上合组织的重点工作方向,十多年来在这一领域中取得的成果和建设成就也是赢得各成员国和国际社会信任与关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事实上,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也一直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安全观的新式安全理念产生和实践的土壤。如果回顾中国历届领导人在每次上合组织峰会上的讲话,就不难看出中国政府新安全观逐步形成与完善的过程。上合组织成立17年来,欧亚地区及其周边发生过多次动荡与骚乱,而欧亚地区却基本能够保持稳定,本组织框架内的有效安全合作功不可没。

  继续强化这个高效的安全合作平台,青岛峰会后的上合组织须着手以下主要工作:第一,结合形势发展推动新安全观在上合组织内达成共识,弥合印、巴加入后在反恐、去极端化中出现的认知差异,以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理念指导未来组织安全合作。第二,推动安全合作向非传统领域转化,提高地区生态安全危机意识,在成员国合作关系中树立“生态友好”理念,对水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粮食安全等问题纳入安全合作范畴。第三,扩大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机构工作职能,在继续加强司法、情报、技术专家层面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健全打击毒品犯罪、信息安全合作等方面的专业化机构建设;第四,针对地区安全形势新变化,就参与中东极端主义组织“伊斯兰国”人员回流问题、阿富汗安全形势恶化问题、跨国毒品走私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等进一步加强合作力度,协调成员国执法部门在情报信息、司法协助、执法标准等方面密切配合。

  三、促成不同经济发展方案和倡议实现对接的平台。上合组织在经济领域的成就不仅仅在于直接促成或指导完成本区域内具体的多边及双边合作项目,更重要的作用是为所有成员国经济发展和相互间经济合作创造有利条件与宽松环境。上合组织现任秘书长拉希德·阿利莫夫先生指出,“为了不断提高和改善各成员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条件,基于权力平等的伙伴关系,通过联合行动,促进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也要在与世界经济接轨过程中协调立场”。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表现为区域或次区域一体化的经济合作模式与应对方案普遍出现。在上合组织空间里,已有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组织和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今年3月,被称作第一次“中亚峰会”的首届中亚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在阿斯塔纳举行,新版中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愿景和方案呼之欲出。随着印、巴的加入,更增加了在上合组织空间里出现带有南亚特色的一体化方案或经济联通倡议的可能性。

  这种区域经济发展方案多元化的趋势已经在上合地区显现,协调和对接这些不同取向、不同组合、不同类型的多边经济活动,将成为上合组织未来在经济合作领域中的又一重要职能。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在莫斯科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这份《声明》中表示,“努力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相对接,确保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双方将秉持透明、相互尊重、平等、各种一体化机制相互补充、向亚洲和欧洲各有关方开放等原则,通过双边和多边机制,特别是上海合作组织平台开展合作”。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在多领域不断深入。这一过程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将会对上合组织空间内相应的多边经济活动协调与对接提供借鉴。
  四、包容多样文明与促进文化交流的平台。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演讲中建议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成“文明之路”,并提出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智库多层次合作方向。这不仅仅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促成民心相通的基本任务,也是上合组织成员国巩固政治、安全、经济等政府间合作的重要民间基础。从欧亚地区到南亚地区,上合组织逐渐包含了世界上文化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

  今年3月,上合组织秘书长拉希德·阿利莫夫在参加“新时代上合组织新发展”国际智库论坛时引用哈萨克斯坦国家通讯社的报道称,目前上合组织成员国覆盖了欧亚大陆领土的60%和世界人口的40%。在这样一个广袤地区生活着200个以上的民族和族群,使用的语言超过100种,信奉着10种以上的宗教。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地域空间推动合作,弘扬“上海精神”中“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内涵,在文化上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人文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代表南亚特色文化的印、巴加入上合组织后,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促进各成员国人文合作与文化交流,必将是本组织青岛峰会后的重点发展方向。

  五、促进国际政治民主化的地区性平台。如果注意观察扩容后的上合组织,就可以发现其成员基本是由发展中国家构成,而且其中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又占了代表新兴经济体的“金砖五国”(BRICS)的3/5。面对目前世界原有的政治经济秩序,各成员国普遍有着对优化发展环境的共同需要,有着参与国际社会基本关系规则制定的诉求。尽管在成员国之间还存在着国家关系上有待解决问题,并且由于处在不同的经济水平和发展阶段上,对地区环境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是各成员国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所处的地位接近,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基本相同。在作为组织基础原则的“上海精神”和《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的指导下,上合组织的活动将更加集中而现实地反映各成员国在当今时代的发展诉求。以上合组织为平台形成共同声音,并作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积极参与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新秩序建设,从而通过集体行动促进共同发展环境的改善。

  六、推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平台。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10月召开的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在上合组织内,中国与其他成员国的之间完全是邻国关系(除乌兹别克斯坦为间接邻国外,其他6国均为直接邻国)。全球化快速发展的结果,使世界各国、各族群之间越来越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关系。充分重视各成员国互为邻国的有利条件,以上合组织为团结周边国家的平台,并借助于本组织在政治、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中已经形成的较成熟合作机制,促成更多体现成员国间“和衷共济”、“亲诚惠容”精神的合作成果,将有望把上合组织成员国所在地区打造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早期示范区。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2977.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