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台两地少数民族台胞庆丰收 相聚内蒙草原
中评社呼和浩特9月14日电(记者 秦正阳)“心手相连•缘聚丰收节”京台两地台湾少数民族同胞联谊活动于9月9日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台联组织京台两地近20名少数民族台胞,先后走访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等地,北京市台联秘书长张晓军专程陪同参访。旨在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状况的同时,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感受民族融合,增进民族认同,联络乡情乡谊。
对内蒙古的刻板印象完全改观 很棒的感觉!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是新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70余年来,内蒙古经济综合实力增强明显,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6103.2亿元,位居西部省区前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3786元,居全国第7位。内蒙古的经济民生发展状况给此行前来参访的台湾少数民族乡亲留下了深刻印象。
“来到这边才知道大陆经济真的比我们好太多。”带团前来的台北市都会少数民族生活促进教育发展协会理事长曾玉芬这样说道。
台东东河(发富古Fafokod)部落头目、玛洛阿泷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高文俊表示,台湾少数民族对于内蒙古并不熟悉,在印象中内蒙古还很落后,但此行看到内蒙古的现代化都市比台湾一线城市还要干净,建筑更加新潮。“完全改观了我们对内蒙古的一个刻板印象,是很棒的感觉!”
大陆照顾少数民族、保留传统文化 令人感慨
内蒙古自治区开创了中国大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先河。70余年来,内蒙古民族团结,文化繁荣。前来参访的阿美族台胞杨何笑明对此感慨颇深,他发现原来大陆对少数民族非常照顾,在族群融合上也做得相当不错。
在欣赏了蒙古族特有的长调、呼麦和马头琴等艺术形式,并参观了内蒙古博物院后,更让杨何笑明感慨大陆对于保存民族记忆和传统文化的重视。“相比之下台湾则有所不足,需要加强,这次回去我会分享给同胞。”
鲁凯族青年麦懿嘉在参访呼和浩特市大召寺后,惊叹于寺院建筑及雕塑的华丽,及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她也称赞内蒙古博物院的展览陈列非常细致、细腻,如此精彩的展览在亚洲范围内也属少见。
蒙古草原与台湾宝岛 心灵相通
出身于阿美族的高文俊更在此行看到了台湾少数民族与草原蒙族的相通之处,他发现大家彼此在色彩的运用上都非常相似地喜好鲜艶,蒙古族的色彩令他眼前一亮。而蒙古族在保留传统服饰特色的基础上,有所改良创新,亦令他印象深刻。更有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在参观内蒙古博物院有关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陈列中发现了本民族文化的影子。
在希拉穆仁草原上,京台两地少数民族台胞体验草原生活。喝奶茶,吃手把肉,住蒙古包。学习骑马、射箭、蒙古舞,观看蒙古博克(蒙古式摔跤)与赛马表演。夜幕降临后,台胞们与当地蒙古族民众围绕篝火载歌载舞,和谐的舞蹈动作拉近了两地民众心与心的距离。
此次“心手相连•缘聚丰收节”京台两地台湾少数民族(同胞)联谊活动由北京市台联主办。丰收节又称丰年祭,是台湾少数民族的重要庆典。每年农作物收获时节,人们通过祭祀、歌舞等欢庆形式,赞扬祖先业绩、歌颂丰收年景、赞美家乡等。北京市台联于2012年创办了“民族风•两岸情——两岸族韵喜福汇”品牌项目,以共同传承两岸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载体。时至今日,该项目已连续举办七年,并自2014年起连续走进台湾,足迹遍布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屏东、台东、花莲、南投等地。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33690.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