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两岸哪种方式统一 都需要过渡安排

热点搜索

中评:两岸哪种方式统一 都需要过渡安排


不管是经由哪种方式完成统一,都需要一个过渡制度用以有序地转换原有的秩序。

  中评社香港9月23日电/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名誉教授张麟征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9月号发表专文《理性思辨两岸统一问题: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反思》,作者认为:“不管是经由哪种方式完成统一,都需要一段过渡时间安定时局与人心,一个过渡制度用以有序的转换原有的秩序。这个过渡制度在和平统一时是‘一国两制’、‘台湾基本法’,在非和平方式统一时或许是‘台湾自治法’。二者的内容都需要时间研议,求其周全。这些未雨绸缪的事即使现在还不宜于拿到台面上来谈,但至少应该在台面下着手讨论,以确保统一后台湾政局能有序有效地运转,台湾人民的生活不受骚扰。”文章内容如下:

  两岸隔海分治明年就满70年,这70年间两岸无时无刻不在谈论统一问题,统一政策的内涵也经过调整。国府退守台湾的头30年,内战氛围浓厚,台湾高喊“反攻大陆”,大陆则回以“解放台湾”,双方都主张武统。美国弃台就陆后,1981年,台湾不再提“反攻大陆”,代之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陆也不再喊“解放台湾”,推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此时两岸都不约而同舍弃武统,选择用政治手段,推动国家和平统一。不过,双方虽都主张和统,各自所提前提不同。台湾主张要实质统一于三民主义的政经体制之下,大陆则主张暂时形式统一就好,各自可以在其统辖范围内实行自己喜欢的制度。

  一、两岸由武统转向和统的原因

  统一政策的选择,都是根据当下时局,双方实力,甚至外力的态度等因素所做成。“反攻大陆”对应“解放台湾”的当时,国共势不两立,都想快速一决胜负。本来可能很快结束的内战,却因韩战爆发改变美国东亚政策,派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并与国府缔结防卫协定,使后者得以扭转颓势,与共军隔海长期对峙。

  之后国府改弦易辙高举“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乃因遭逢重大外交挫折:季辛吉秘访大陆导致国府退出联合国,美国与国府断交、废约、撤军,承认大陆,引起雪崩式断交潮。蒋经国当时只能舍外交与两岸,专心内政,推出十项建设,努力打造台湾经济。由于国际环境不佳,自身实力有限,军事上“反攻大陆”已不切实际,只能改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而大陆推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应是考虑到:第一,和平统一代价最小。当时大陆文革结束不久,元气大伤,内外政策要能兼顾修复受损的经济。第二,国共意识形态之争根深蒂固,非一朝一夕可解,不如先形式统一,把台湾框住。让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两制并存,在两岸分别运作,由时间来解决问题,于是有了“一国两制”极富创意的想法。第三,国共两党虽有恩怨,意识形态也不同,但双方国家认同一致,都主张一个中国,追求统一。这个共同语言应认真把握,乃决心趁蒋家执政时期,推动国共第三次合作,解决台湾问题,以免夜长梦多。值得指出的是,这一次引发两岸调整统一政策的外力因素还是美国,没有美国的外交转向,两岸实力与思维难以转变。

  如今倏忽又已过了30余年。当前国际局势、大陆实力及台湾岛内情势都已大幅改变,台湾无论蓝绿都拒谈或避谈统一,只求“维持现状”。蔡英文上台后在岛内积极推动台独政策,斩断一切与中国的连接;拒绝接受一中原则,选择一面倒的倒向美日,对抗大陆。美国则大玩台湾牌,不断测试大陆一中红线,企图以此讹诈大陆,促成后者在贸易及发展政策上让步。在此情况下,大陆对台的统一政策会继续维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旋律不变吗?

  二、理性思考:和平统一还有机会吗

  早年由于国共在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立场上有共识,国际上贩售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者,当时在两岸都找不到市场,但是这个共识并不足以化解两岸在意识形态上的尖锐对立。经过理性思考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案向台湾提出后,蒋经国并没有给予正面回应,反而以“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予以回绝。

  (一)外力与分离主义的互动

  两岸在一中与统一政策上的共同语言在李登辉上台后逐渐走味,终致完全消失。蔡英文师承李登辉,“台独”立场坚定,始终拒绝一中原则;国民党虽支持“九二共识”,但又补以“一中各表”,明显的是要用各表来稀释一中,现在更回避谈论统一或自称中国人。在蓝绿政党这样刻意的带领下,台湾人民支持统一的比例逐渐萎缩,支持“独立”的大幅升高。

  在台湾由统转独的政策转变过程中,外力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台独”的显性或隐性支持者受日本的殖民影响直入骨髓,民进党内的深绿及喜乐岛联盟者,对日本的认同远大于台湾,他们支持台湾“独立”的终极目的是回归日本。还有许多“台独”主张者受美国价值洗脑深刻,对美国价值的相信远超过对本身中国文化的认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被美日利用而不自觉。

  美国一直认为台湾是牵制大陆的一颗战略棋子,不乐见两岸统一。马英九的“不统不独不武”主张,其实就是美国对台海的一贯立场,而没有“九二共识”为基础的蔡英文的“维持现状”,更为美国所喜。不过,美国虽乐见台湾自外于中国,但为了避免卷入可能的台海军事冲突,通常对“台独”分子的支持有一定的限度,那就是以不把美国拖下水为原则。
  特朗普上台后的作为似乎脱离了美国台海政策的常轨,除了戏剧化的川蔡通话,装糊涂地问“为何我们要信守一中政策”之外,其对台军售、连续两年通过的《国防授权法》以及《台湾旅行法》等,其中涉台条文直触一中红线。特朗普以为台湾是与大陆进行贸易谈判、遏制大陆“2025中国制造”发展规划的重要筹码,但实际上打这张牌可能只会激起大陆更大的反弹与反击。所以,到底要不要打这张牌,如何打,在执行上特朗普也很谨慎。以AIT新馆落成衍生出的问题为例,海军陆战队应否进驻维安,应否派更有象征意义的美国官员出席落成典礼,到目前为止,美国都自我克制,处理得中规中矩。

  在中美关系上,台湾牌在大陆眼中不仅不是筹码,且是不容碰触的主权问题。如果打得不慎,美国会遭到大陆多大的报复有待观察,台湾则一定会被严厉制裁。美台暧昧升级后,大陆对台在外交与军事上的施压几乎让台湾难以喘息,蔡英文不断的逃生演练就是避免谣传的斩首行动。其实,台湾也要警惕,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战已经开打的当下,更要慎之又慎,以免乱了美国与大陆的牌局,擦枪走火,提前引爆以非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

  (二)和平统一难度增加,武统呼声升高

  在美日默许鼓励下,当前台湾分离主义意识高涨,大绿小绿政党,加上误以为台独是民意主流的国民党主流派、亲民党投机派,整个台湾政坛都趋向“独立”,统一没有市场。统派政党与政团发展的空间很小,民进党对彼等监控趋严,几个活动力稍强的统派年轻人已经被盯上并限制出境。台湾这些党派表面上虽都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目的各异,绿色政党追求的是和平“独立”,蓝橘政党则是希望维持现状,不愿接受“一国两制”。

  大陆想透过交流让利、国际围堵及军事威慑,压迫绿色政党改变态度、蓝色政党醒悟,看起来是一个艰巨的政治工程、很难奏效,因为台湾内部的压力更大,抵消了大陆正反两方面的施力。台湾不断的选举使政治人物没有时间去分析台独是否为主流趋势,是否会成功,只能信其是。不同颜色的政党都不敢轻易改变立场,以免失去选票、失去执政或取得政治资源的机会。习近平追求两岸心灵契合的和平统一,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任务。

  越来越多的人都看得出来,和平统一的机会正在流失,非和平方式的统一则越来越可能成为选项。大陆公开的两岸政策虽然仍是追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大陆网民主张武统的比率高达85%以上,台湾民意认为终将“被统”的也约近半数,国内外学界对武统的推测分析更多,都言之成理。由于时空环境与人心的改变,“和平统一”这个当年的务实选择可能已脱离了当下的现实,成为一个虚幻的选项,让统一的实现越来越远,“台独”苟延残喘的时间越来越长,两岸心灵融合越来越难,国际离间操作空间越来越大。

  再好的猎人都不能同时追逐两只不同方向的猎物,都要考虑先后缓急,大陆亦然。在致力经济发展迈向复兴的大道上,统一是岔路上的猎物,暂且搁下是理性选择。大陆的难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你想缓缓,但“台独”分子、特朗普不断触你红线,戳你痛处,刺激大陆民意,使武统呼声四起,平添北京政府许多压力,考验领导人的战略定力。
  和平统一的空间与时间都在压缩,武统又不是当前最佳选项,那还有什么可以选择?夹缝中看来就只剩下超军事手段了。其实蔡英文上台后大陆早已启动了对台超军事手段,如减缩观光客、外交制裁、军事威慑、推出惠台31项政策争取台湾民心等都是,只是因为有美国亲台政策的对冲,这些手段到目前尚未发挥太大功效。进一步的超军事手段,如网络战、电子战、点穴战等又离摊牌太近,不到关键时刻,大陆应不会使用。

  理性思考,我们或许应该严肃地问:还剩多少和平统一的空间与时间?

  三、理性思辨:“一国两制”的适用问题

  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两岸未来还有实施“一国两制”的可能吗?原始设计的“一国两制”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统一,实质上两岸现状没有太多变更。这是一种过渡的政治安排,终极还是会走向一国一制。在“一国两制”之下,大陆曾承诺不派军队、不派人、不征税、司法自主、原来的政经社会制度皆可保留……,台湾现况大抵不变。台湾自然也要付出相当代价,需要交出主权表征明显的外交与国防大权。当然,这只是个提议,详细内容与条件都可以坐下来谈。

  (一)蒋经国错失了机遇

  “一国两制”其实是一套非常有创意,又能和平解决两岸对峙的政治方案,如果蒋经国当年能接招,那最终谈出来的内涵可能比原提议的要好出更多。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当年两岸经济实力相去不远,大陆需要台湾的资金,也需要台湾这块战略宝地。虽然陆美建交,台湾外交处境逆转,但那只是美国联中抗苏的权宜之计,由于自觉亏欠台湾,美国实质上还是支持台湾的,双方国际处境并不像表面上落差那么大。如果当时能经由谈判,达成和平协议,不排除邓小平会做更多让步,譬如多划一两个省份让台湾管辖,给蒋经国安排适当的政治位子,甚至政治符号的处理都可以大幅妥协。可惜限于自身的经验与格局,蒋经国没能抓住难得的时代机遇。

  “一国两制”提出时,台湾经济比刚走出文革的大陆好许多,GDP差不多是大陆的45%,因此台湾人看到叶九条里说,台湾日后如有经济困难可以请北京中央补助,都觉得十分好笑。而国府当时虽外交受挫,但还是认为自己才是正统中央政府,自己的制度较优,无意和大陆在“一国两制”下统一。

  分离主义在台湾大行其道后,“两制”不再重要,“一国”反而成了问题。两岸多年的代表权之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主权之争。这种分离意识的抬头,正是绿党始终不肯接受“九二共识”、“一中原则”;蓝党坚持要在“九二共识”之后,加上“一中各表”的根本原因。正因为台湾社会的质变,再加上经济实力江河日下,如今的GDP只占大陆的4.5%,现在再来谈“一国两制”,与当年的时代背景已完全不同,台湾已经没有讨价还价的筹码了,所以如果大陆还愿意给,台湾就应额手称幸。
  (二)香港“一国两制”的修正

  “一国两制”原是专为解决台湾问题所设计,但在台湾碰壁之后,却阴错阳差地率先适用到香港与澳门。邓小平愿意在港澳实施“一国两制”是对英国的善意,也有垂范台湾的用心,但他对英国提防似乎不够。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大陆承诺维持香港现状50年不变,指的应是联合声明生效时的香港现状,在1997年回归后50年不变。但声明内并未特别交代,以至于英国上下其手,从声明生效后就展开了长达13年的香港民主化工程,给大陆未来治理香港设下陷阱。

  香港被殖民了一个半世纪,其间从不知民主为何物,民间无自觉,也从无此要求。英国人临去秋波的民主化工程,打开了潘朵拉盒子,让大陆掉入英国的政治陷阱,以至于几乎就是就地合法,维持现状,那么宽松的“一国两制”,在香港实施,却引起那么大的喧嚣。西方扶植的港独,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子,天天闹事,反对修订特区基本法23条、反对爱国教育、争取普选、占中、雨伞花等事件层出不穷,让特区政府难以招架,也砸了“一国两制”的招牌。

  香港的骚动不仅来自英国的使坏,也来自两股力量的驱动,一是美英支持的专搞颠覆与颜色革命的非政府组织,如民主基金会、无国界组织等;一是台湾搞太阳花运动的学生。他们对占中、雨伞花运动提供了金钱帮助或经验输出,有助于香港颜色革命的形成。

  经此波折,十九大报告对港澳“一国两制”做出了重要而明确的修正,这些修正大抵有三:一是强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既要掌握中央对港澳的管治权,也要保障港澳的高度自治权,以确保“一国两制”的实践不走样。二是以前的“一国两制”只单纯地讲“港人治港”、“澳人治澳”,但现在却坚持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澳的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三是积极推动港澳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区,深化港澳与内地的联系与关系,使之成为生命共同体。

  (三)台湾有可能实施“一国两制”吗

  十九大报告中,对台政策仍然维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新时代对台“一国两制”政策是否有新的内容?报告中未见进一步揭示。既然港澳的“一国两制”因情势变迁而做了适度修正,当年许诺台湾的“一国两制”内涵是否也应当因情势变迁而做适当的调整呢?修正后的港澳“一国两制”可以做个参考,但毕竟台湾与港澳的情况有本质上的不同,可能要做更广泛的增添规划,大陆宜早日动手研究。
  台湾人普遍对“一国两制”没有好感,因为当人民还没弄清“一国两制”的内涵是什么之前,蓝绿政党基于各自意识形态就把它彻底污名化了。而且在此议提出时,所有看似对台湾极其善意的让步,其实都是台湾已经拥有的,对台湾没有什么太大的吸引力。香港经验更让反对“一国两制”的台湾人有了更多说嘴的资料,扭曲地批评“一国两制”大大限缩了香港的民主自由与人权,台湾拒绝接受似乎就更言之成理了。在“一国两制”初提出时台湾人有这种反应还可理解,今天如果还不知应变,那就真的不知今夕何夕了。

  与香港相较,台湾实施普选许多年,政党操作民粹几达出神入化境界,坚持分离主义立场也有许多年,目前毫无放弃可能。比之于香港闹事的只是一小撮人,台湾分离主义者声势浩大。民进党两度在台湾执政,现在还在台上。在野的还有比民进党更激进的时代力量、喜乐岛联盟等政党,伙同者众,美日在此影响力又根深蒂固。

  可以想见,“一国两制”未来如果适用台湾,一定是分离主义已经被铲除。不过,台湾分离主义自党外发展到今天,已有40多年历史,枝繁叶茂,即便砍倒大树,也不能排除枯木回春的可能。

  正因为如此,未来对台实施“一国两制”时,恐更得小心谨慎。除了应记取香港经验、适用十九大报告针对港澳“一国两制”内涵所做的修正外,恐怕邓小平时代承诺台湾的不派军、不派人、司法独立……等内容都一并需要重新检讨。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会包含台湾现有的政治制度(如中央与地方的层级划分、选举制度)、教育体制(如去中国化教育)吗?如不能全盘接受,现在话就不宜讲满。这是大陆应该仔细思索的问题。

  四、不确定的统一方式与结果

  我们花了许多篇幅讨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那是因为我们高度希望两岸能用和平的方式统一,将统一的代价降到最低;也是因为我们相信,即使两岸能和平统一,两岸制度如此不同,分隔如此之久,互信需要时间建立,融合需要时间催化,在走到心灵契合、一国一制的实质统一前,需要一段过渡时期、一个过渡制度,让统一的过程可以顺畅无波。

  殷切的期待是一回事,现实的环境又是另一回事,两岸关系的发展存在许多变数,未必会如我们所愿。就以当前的局势来说,大陆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战已经开打,会持续多久、升高到何种程度,都有待观察。贸易逆差只是美国的借口,用以遏制大陆崛起,美国真想要的是打消“2025中国制造”,强迫中国经济政策转弯,在尖端高新科技发展的道路上止步,彻底断绝中国对美国领导地位的威胁。

  在这场贸易战中,台湾俨然成了美国牵制大陆、刺激大陆、负责将后者引入武统陷阱、拖垮大陆发展政策的棋子。不然就无法解释,这两年多来美国对台政策何以与传统美国政策如此不同,如此出格。这样的用心大陆当然也有所洞察。反制之道就是你打台湾牌,我就出朝鲜牌,求其对冲,达成平手。
  (一)蔡英文自喻旗手介入陆美冲突

  比较让大陆操心的是台独政府的态度。美国要遏制大陆必须得找些帮手,日本、台湾、东盟国家、越南、印度都在名单内。战略热点除了台湾外,还有南海、印太区域等。南海议题上美国找不到积极又肯出头的代理人,今年6月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防长会议上,没有人回应美国对大陆南海作为的批评。印太区域上热门的印度在会议上反应冷淡,总理莫迪致词时刻意避开敏感话题,越南也不热衷。这其中,唯有台湾例外。

  台湾几乎对美国反制大陆的每一个政策都积极呼应。对陆美贸易纠纷,台湾其实私心暗喜,即便美国对台湾输美钢铝也课税,台湾也只摸摸鼻子,没抗议。美国推印太区域,台湾马上贴上去说,愿与美日携手维护印太区域安定。美国制造南海争议,绿营智库马上建议将太平岛租藉给美国,岛内舆论哗然,政府才出面否认。大陆澳洲关系不佳,澳洲四处找不到肯收容难民、替难民治病的地方,最终在台湾找到奥援(台澳在去年缔约接受澳洲难民到台湾治病)。

  多米尼加断交后,蔡英文称大陆为中国,以示愤怒。日前接受法新社采访时,不仅沿用中国称呼,甚至指控大陆越来越具侵略性,“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制约中国,减少或遏止中国的霸权扩充。”敌意明显。蔡英文对法新社强调,在两岸关系上,“台湾底线”不会退让。所谓“台湾底线”就是台湾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不能被侵害,台湾主权不能被压抑,台湾的未来由台湾人决定。从这里可以看出,蔡英文“一边一国”的立场不会动摇,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不屑一顾。

  蔡英文上台才两年,已经把两岸关系搞到冰炭满怀抱,岛内也被搞得街头如战场。全方位去中国化、以转型正义与不当党产为名清算国民党、剥夺军公教退休人员退休俸、不顾大学自主拒聘台大遴选出的校长、挺同婚修民法、不管缺电与空污强行废核烧煤等等……,种种倒行逆施不胜枚举。蔡英文虽满口民主自由,却是破坏民主自由的罪魁祸首;习法出身,却践踏法律如粪土。跟这样的人谈和平统一,何异缘木求鱼。

  (二)政党再轮替可以解套吗?

  蔡英文任内两岸关系难脱对峙,那么,换个政党执政会好转吗?这要看台湾是否会三度政党轮替,也要看接替的政党是否已学得教训,看透世局。以蔡英文目前低迷的民调支持度来看,今年底的地方选举一定会丢掉几个城池。但对民进党来说,少输为赢,他们比较看重的是2020年大选。

  2020年大选蔡英文连任还是有机会的。这是因为:第一,民进党领会了执政的好处,只有执政才能保有这么庞大的资源,才能鸡犬升天,所以内部纵然对蔡英文有意见,但不会内斗。第二,国民党资产完全被查封冻结,度日都难,哪来经费打选战?原来庞大的党组织大幅瘦身,如何辅选?第三,国民党的领导带不出气势,没有办法摆脱地方派系的影响,两岸政策也没有新意,立场摇摆,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政策强项。对蔡英文的诸多野蛮政策也不知如何反制,令人失望。第四,国民党2020年总统候选人花落谁家,让人没有太多期待。吴敦义号召力不大。马英九想卷土重来,但已时不我与。
  第三度政党轮替希望不大。即使真的换手了,两岸关系会缓和一些,但统一问题依然举步维艰。大陆还会容忍“一中各表”吗?国民党会毅然接受和统?进行和平协议谈判?只怕未必!一个门面上打着一中旗号,暗中独台情结难以斩断的国民党,恐怕只能让大陆更觉绑手绑脚。

  (三)民意新趋向

  比较令人振奋的一件事,是台湾民意的流动趋势。蔡英文刚上台时,民意支持度超过70%。执政两年,内政改革惹得天怒人怨,街头遍布拒马铁刺网,陈抗民众随处可见;断交频频,国际空间萎缩;两岸紧张情势螺旋盘升,大陆军机军舰绕台无日无之。这种情况导致无论根据哪家民调,蔡英文与民进党的支持度都双双暴跌,比腰斩还低。

  台湾局势的崩坏使得人民对统独问题开始有所反思,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颠覆了台湾统独的长期基本盘势,以及台湾人对大陆的观感。我们可以用隶属绿营的台湾民意基金会的几个民调,来证实这个现象,所以选这个基金会的民调,是因为这是绿营自己做的民调,决不可能作假。

  第一个现象是统升独降。台湾民意基金会在2018年3月的民调显示,支持统一的比率为20.1%,比该基金会在2016年5月的民调14.9%上升了5.2%,也就是说支持统一的增加了120万人。支持独立的比率为38.3%,比2016年5月的51.2%下滑了12.9%,差不多流失了300万支持者。

  同一基金会今年6月针对台湾人对大陆印象及感觉所做的民调显示,49%的人对大陆有好感,反感的只有44%。好感首度超过反感,该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称这是戏剧化的转变,是“一个历史的转变”。更值得指出的是在25-54岁的青壮年族群、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中,过半数的人都对大陆有好感。

  更有趣的是,台湾民意基金会在2017年11月针对习近平、马英九、蔡英文三人所做的民调显示,台湾人对习近平的好感(29%)大于反感(19.9%),对马英九则是反感(41.1%)大于好感(23.6)%,对蔡英文也是反感(34.1%)大于好感(31.8%)。这反映了台湾人民对台湾领导人的失望,以及对大陆领导人的期待。

  人民对大陆看法逐渐改观,更多的台湾人愿意赴大陆求学工作。这波改变在惠台31项政策出台前即已浮现,之后趋势更稳定上升。其中改变最大的是年轻人,他们原来是蔡英文口中的天然独,在太阳花运动中窜起,是蔡英文胜选的最大推手,但他们的觉醒也最快。年轻人需要念书、工作、成家立业、养育后代,哪个政府可以许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他们就会往哪儿去,意识形态的绳索捆绑不了他们,这或许是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最大的潜在力量。
  五、看准风向,未雨绸缪

  台湾民意改变的萌芽为和平统一提供了契机,但我们也不应忽略周遭环境险阻重重。自我异化的分离主义者,即便受到挫折,也不会甘心就此罢手。全力阻挡中国崛起的美国等西方强国,更会伺机分化。在区域国际情势变幻莫测,特朗普政策毫无可预期性、操作手法亦高度不确定,岛内政局越来越动荡不安,两岸对峙情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任何一点政策错误,任何一个小疏忽,任何一个擦枪走火,都可能演变为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当我们一心期望和平统一时,恐怕也要做好心理准备,面对海峡可能的烽火。

  危机常常就是转机,但只给予做好准备的人。如果我们对海峡情势做过各种各样的反复推演,关键时刻就可能趁乱将两岸问题做一个最快的了断。因此,非和平手段的沙盘推演操练是时候该启动了。

  不管是经由哪种方式完成统一,都需要一段过渡时间安定时局与人心、一个过渡制度用以有序地转换原有的秩序。这个过渡制度在和平统一时是“一国两制”、“台湾基本法”,在非和平方式统一时或许是“台湾自治法”。二者的内容都需要时间研议,求其周全。这些未雨绸缪的事即使现在还不宜于拿到台面上来谈,但至少应该在台面下着手讨论,以确保统一后台湾政局能有序有效地运转,台湾人民的生活不受骚扰。

  总结来看,现状下推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前景确实让人担心。情势发展不随人的主观愿望而定,但如能掌握情势,未必不能为实现主观愿望创造客观有利条件。那就是我们该努力以赴的方向。

  何时统一?统一的方式为何?统一后的两岸制度为何,这些我们虽难臆测,但必须做好各种可能的盘算与准备。世事如云,变幻莫测,机会可能一闪即逝,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才能临危不乱,快速决断。中庸里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正是此意。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36127.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