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如泣如诉 百年名校奏响柳琴版《梁祝》

热点搜索

如泣如诉 百年名校奏响柳琴版《梁祝》


演出现场(中评社 张爽摄)


何占豪与曾担任北京大学民乐团团长的青年柳琴演奏家禹洁携手创作了柳琴版《梁祝》

  中评社北京9月26日电(记者 张爽)86岁的著名作曲家何占豪24日晚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携手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青年柳琴演奏家禹洁和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用全新方式再度解读自己与陈钢创作的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梁祝》。

   何占豪在演出现场向观众讲述了《梁祝》协奏曲诞生的背后的故事。20世纪50年代,为了让小提琴能够被中国老百姓接受并喜爱,何占豪、丁芷诺、俞丽拿、沈西蒂、张欣、朱英等六人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支持下成立“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何占豪编写的弦乐四重奏《梁祝》成为了当时中作作品中最令人拍手叫好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弦乐作品之一,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党组书记钱俊瑞在聆听后更是鼓励其积极探索“用西洋乐器演奏中国戏曲音调的新路子”。

   在时任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著名作曲家孟波、副院长丁善德以及管弦系长笛教师、系党支部书记刘品的支持和指导下,何占豪与丁芷诺搭建了《梁祝》协奏曲乐曲构思的出行并确立了贯穿全曲的爱情主题,而后与擅长曲式结构、和声配器的陈钢一同完成了整部作品的编写,小《梁祝》终于破茧化蝶成为《梁祝》协奏曲,于1959年5月正式仓促问世,却一举成名,指挥不得不将乐曲后半部分再次演奏才满足了观众不愿停息的掌声。

   此后的60年中,这支被誉为“首支中国自己的交响乐”不断在以各种形式被演绎。适逢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何占豪与曾担任北京大学民乐团团长的青年柳琴演奏家禹洁携手创作了柳琴版《梁祝》,并将这支诞生于北大老校长蔡元培一手创建的上海音乐学院的经典作品带回燕园,在北大百年纪念讲堂进行了首场公演。

   首个获得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的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也带来被评为一直被视作最具代表、传播力最广的小提琴版《梁祝》,并和禹洁在安可演出中为众人上演了柳琴、小提琴合奏版《梁祝》。

   合奏一版中,禹洁的柳琴清脆、委婉,吕思清的小提琴则激情、有力,在何占豪的执棒下,两人以各自超凡的音乐领悟力将《梁祝》的“化蝶”部分蕴含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引得众多现场师生掏出纸巾拭去眼角泪花。

   “《梁祝》60岁生日与北大120周年校庆同年,所以我特意来到北大演出,借此为北大120周年校庆献礼。”与北大同学合影留念后,被指挥服闷得满头大汗的何占豪笑着表示。“北大汇聚了全国优秀的青年学子,我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场音乐会了解中华民族有优秀的音乐,也希望他们能立志于创造更多如《梁祝》这般有中国特色的交响乐作品,让中国特色的音乐能在世界音乐百花园中有一席之地。”

   “柳琴与交响乐的合作是民族乐器国际化的必经之路,我也希望能发挥柳琴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和演奏技巧的创新运用,诠释一个全新的《梁祝》,也能让更多人通过此版《梁祝》更好的了解柳琴,从而推动柳琴走向更宽广的舞台。”禹洁表示。

  “交响乐作为顶尖的音乐表现形式,能够更全面的体现柳琴的优缺点,帮助柳琴不断改进,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国际性乐器,就像钢琴、小提琴一样。”一旁的何占豪补充道。

   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博学院的杨佳帆似乎仍然沉浸在音乐中无法自拔,“柳琴版让我眼前浮现出一个更具活力、为爱牺牲的祝英台,尤其‘哭灵投坟’那一段,柳琴压抑却不失力度体现了充分体现祝英台的坚毅形象,展现出她对爱情的执着。”

   “我也十分感动于何老先生身体力行于民族乐器国际化的第一线,86岁高龄仍然愿意为此奔赴在一线指挥。虽然常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没有这样的行动,很难让世界听到中国特色的音乐。《梁祝》作为一支在国际具有影响力、极具中国特色的交响乐作品,相信能成为柳琴乃至更多民族乐器走向世界音乐舞台的通道。”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张利国表示。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36577.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