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江东流:“开化纸”重出江湖

热点搜索

江东流:“开化纸”重出江湖


图片由开化纸研究院提供


图片由开化纸研究院提供

  中评社北京10月3日电(记者 徐梦溪) “法国的卢浮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收藏博物馆,但它选择收藏的第一标准,是这幅作品的用纸的寿命。”

   “世人都知道印刷钱帀用的是最好的纸,但钱币用纸的寿命理论上不会超过300年”。

  “一般印书用的轻型纸保存年限在20多年,失传百年的开化纸被复活,其寿命可达2800多年。” 9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在浙江省开化县召开的“开化人发展大会”说“开化纸仅凭2800年的寿命,就可傲立世界之巅,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开化纸是中国古纸之极品

  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开化纸,又是中国古纸之极品。

  开化纸,因产于以浙江开化为中心的地域而得名,因为其白色的纸上常常伴有一星半点微黄的晕点,如桃红,又称“藤纸”、“开花纸”、“桃花纸”。

  开化纸,始于唐宋,盛于明清。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说,“古籍保护是文物保护中最为艰难的,纸张的保存与酸碱度、化学成分、纤维长度、白度、韧性等息息相关。而清朝时期盛产的开化纸,耐老化、寿命长、细腻洁白、帘纹不显、温软柔润,是最名贵的宫廷书籍用纸。”

  “开化纸的韧性、着墨程度等都是一般纸张无法媲美的,用开化纸印制的书本,拿在手里确实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故宫博物院原图书馆馆长、殿版古籍研究大家翁连溪认为,开化纸薄、透,却不容易发脆、损坏,若经妥善保管,几百年后仍崭新如初。

  1932年,瑞典亲王访华参观北平(京)故宫时,见到乾隆时期用“开化纸”印刷的“殿版书”,十分惊讶。他说:“瑞典现代造纸业颇为发达,纸质虽优,但工料之细,尚不及中国的开化纸”。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对开化纸给出了更为形象的说法:“开化纸不但是中国明清两朝最好的纸,更是内府官刻写本最好的用纸,如果说,中国纸是一顶皇冠,开化纸就是皇冠上的那颗夜明珠,恢复开化纸是中国文化的大事件”。

  正本《四库全书》用开化纸抄

  开化纸是中国最好的传统纸张之一,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内府和武英殿以及扬州诗局等所刻印的图书,多用“开化纸”,尤其是乾隆盛世时期的“开化纸”,品质极优。

  近代大藏书家周叔弢先生(建国后曾任天津市副市长)在全面收藏整理清代“开化纸”印本的基础上,认为乾隆朝的“开化纸”达到古代造纸之顶峰。

  资料表明,清朝的《四库全书》、《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全唐诗》、《钦定全唐文》、《御制数理精蕴》、康熙年间的《芥子园画册》、《冰玉山庄诗集》、《渊鉴斋御纂朱子全书》等,都被认定为是开化纸系的刻印本。

  台湾省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原藏于紫禁城内,共36078册、6144函,就是清朝年间从乾隆三十八年(1773)2月成立“办理四库全书处”(后来改称“四库全书馆”),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12月,历时9年用开化纸誊写完毕的第一套《四库全书》。

  除此之外,还有直接冠以开化榜纸刻印的《春秋集传》、《圣训三百卷》、《上谕军令条例》、《仁宗睿皇帝圣训》、《钦定国史大臣列传》、《古文渊鉴》、《朱批谕旨》、《御制诗》第三集等50余种。清内府有“四殿两阁”,均刻印书籍,唯武英殿刻本最为讲究,一般由皇帝亲选最有学问的硕学鸿儒、百里挑一的工匠,从编纂、雕印、校刊和装潢质量均是登峰造极。在用纸方面,清内府本以开化纸系、宣纸、连四纸和棉纸为主。开化纸系的荣耀在明清两朝被提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是中国古纸的极品,也是清后官私刻印及收藏家手中的珍宝。

  2800年的纸寿可傲视世界

  清代晚期,受战乱、造纸核心原料枯竭、西洋机器制纸的冲击等影响,开化纸造纸技艺逐渐没落中断制,作技法已经失传。

  “纸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开化纸享誉中外数百年,乃国中瑰宝,恢复和传承开化纸制作技艺就是振兴中国传统文化。”得知开化纸技艺研究中心遇到种种科研难题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深受触动,欣然应允出任研究中心高级顾问,并于2017年3月24日,正式启用“开化纸——杨玉良院士工作站”。

  9月23日下午,在浙江西省开化县举行的“开化人发展大会”上,杨玉良院向前来参加本次大会的700多位开化籍海内外人士宣布:“经过众多专家学者反覆研究、实践,失传已久的开化纸如今重获新生。己复原出最少可达2800年寿命的开化纸”。

  开化纸寿命长的独特优势在传承历史文化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化纸的重现,可以再度确立世界第一手工纸的地位,重塑造纸术发明国的形象。

  国内普查登记的古籍多达5千多万册,现有1500万册亟待修复,但国内仍没有好的修复用纸,一些珍贵古籍仍需进口昂贵的国外修复用纸,开化纸的复活,即可填补这一缺口。

  杨院士说,纸张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恢复中华民族最好的纸张之一,开化纸重现了四大发明古国的荣耀。复原开化纸是起点,不是终点,不能仅单纯的复原开化纸,更要研究、保留下制作传统纸张最好的技术,造出最好的手工纸,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中外专家学者眼中的开化纸

  2017年11月22-24日,开化召开了“开化纸制作工艺及开化纸本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近百名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参会并发表了诸多重要评价。现摘录部分评价如下:

  杨玉良(原复旦大学校长、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纸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开化纸享誉中外数百年,乃国中瑰宝,恢复和传承开化纸制作技艺就是振兴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我们的努力,开化纸最难的问题已经克服,生产出的纸张寿命达到4000至5000年将不是问题。

  翁连溪(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开化纸薄、透、不容易发脆损坏,最好的开化纸若妥善保管,几百年后仍崭新如初;.在制定开化纸标准体系时,鉴定纸张工作是一定要仔细,建议遴选5至6种内府记录且业内公认的殿版书,作为鉴定开化纸的纸本样书。

  张志清(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我坚信开化纸很快就能成为“高精尖”的书籍印刷用纸、修复用纸甚至是高端书画用纸。这项传统技艺完全恢复后,开化纸将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为关键的一项技艺。

  刘家真(武汉大学教授):恢复开化纸工艺是对文化的传承,复原开化纸不是终点,不能仅单纯的复原开化纸,更要研究、保留下制作传统纸张最好的技术,造出最好的手工纸,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韦力先生(著名藏书家):国家图书馆要牵头到各大图书馆把开化纸本图书的目录找出来,进行归纳推理,形成开化纸标准系,通过这个标准系,进而推算出当今全球开化纸本藏书的数量。

  杨光辉教授(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用开化纸制作的第一款文创产品—齐白石铜版画作品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开化纸抗压能力强,纸张韧性好,印刷效果好,这也是未来开化纸进军艺术品印刷市场的一个很好的开端,我对此充满了期待。

  德国汉堡大学专家Agnieszka:对我来说,开化纸并不是一个熟悉的名词,通过此次研讨会,我对开化纸有了自己的理解,我很高兴这次能来开化学习,听了专家学者们的讨论,我了解到开化纸印刷的古籍今天仍有大量传世,且大多保存状态良好,纸张洁白雅致、质地柔软坚韧,实在令人惊叹。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38427.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