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专论:蔡英文“灯塔外交”战略解读

热点搜索

专论:蔡英文“灯塔外交”战略解读


 中评社香港10月15日电(作者 金九泛)在十月十号的“中华民国国庆日”上,蔡英文指出这一天,不只要共同庆祝,更要一起思考“国家的未来”。笔者认为蔡英文于“国庆”的讲话中谱画出了台湾在未来的两年、甚至是六年的“外交”战略框架。一个战略框架简单来说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目标:在列出主要利益与威胁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安全与利益的核心目标。二是手段:列出运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等资源来达成这些目标的方法。笔者将蔡英文所提出的这一新的“外交”战略称为“灯塔外交”。

  蔡英文发表“国庆”演说时台湾正处于一个国际情势考验台湾、内部局势考验民进党的背景下。从外部局势来讲,两年内丢掉了五个“邦交国”使得蔡英文陷入“外交”危机。美国与中国进行贸易战而冲击全球经济,同时对台湾地区的政治、军事支持的力度加大。对岸内部的政治变化以及两岸关系自蔡英文上任后的不断下滑。从内部局势变化来讲,岛内临近县市长选举,蔡英文却支持率低迷,非民进党的候选人柯文哲与韩国瑜分别在台北市与高雄市领先。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外关系成了这次双十演说的核心。笔者认为,除了因内政状况不佳及支持率底的前提下,鼓吹大陆的威胁在对外政策上做文章有益于年底县市长选举的选情,更重要的是蔡英文想对国际观众,特别是美国,表明其战略意图与实施方法。

  “灯塔外交”的外交大战略

  蔡英文指控“中国单方面的文攻武吓和外交打压,不但伤害了两岸关系,更严重挑战了台海和平稳定的现状”,直接点名对岸作为威胁的来源。在这基础上,蔡英文列出了台湾的三个核心目标:安全与独立自主、获得国际地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此三者一方面看似与其它政体的发展目标大同小异,另一方面,蔡英文称在面对打压时,要以“沉着的态度化解压力,冷静地寻找生存的利基”,以”求稳、应变、进步”三个精神应对,表面上似乎采取的是“维持现状”的老基调。然而笔者认为,蔡英文提出的三项目标的内涵与达成手段标志着台湾在两岸关系的立场以及对外政策上采取的手段将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即,台湾放弃了与大陆和平共处的可能性,要在“外交”上采取主动的姿势,以对抗性的立场处理两岸关系。

  这个战略的实施路径与安倍于2013年所推行的“价值观外交”相似:以共同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制定“外交”政策。蔡英文要将台湾打造成在亚洲拥护与辐射西方自由民主价值观的“灯塔”。蔡英文称 “台湾就是一个灯塔。我们的民主转型,不仅照亮了自己曾经走过的黑暗,也为所有追求民主的人们,提供了暗夜中的光芒。所以,在香港、在中国大陆,以及在世界上各个角落,追求民主的朋友,请往台湾的方向看过来。台湾的民主,会照亮世界!”。西方国家对台湾进行政治投资并期待台湾作为大陆政治转型的支点已经有一定历史。特别是在两会之后,西方国家内部的拥华派消减、反华派得势的背景下,台湾以意识形态与价值观拉取周边与西方国家集团在经济、政治与安全上支持的“灯塔外交”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首先,台湾达成安全与独立自主的方式就是建构“台湾在国际上的不可替代性”,蔡英文称这才是“台湾永续生存的利基”。蔡英文清楚的知道,台湾在经济、军事上的影响力无法与大陆相比,但是台湾的制度与其所代表的价值观对于西方世界有根本性的政治吸引力。以美苏对抗历史中的杜鲁门主义为例,美国具有将意识形态与安全挂钩的传统,同时美国也一直具有在世界各地(特别是中国)按照其标准推行民主并实现政治转型的政治理想。在中美矛盾升级的背景下,蔡英文也更相信以价值观“外交”实现安全的可行性,她强调彭斯副总统“肯定台湾的民主制度”,以及欧洲议会“肯定台湾民主发展……呼吁欧盟国家全力遏止中国武力挑衅台湾、破坏台海和平”。因此她称台湾安全整体布局的第一面向“就是在外交上强化价值链接,建构台湾不可取代的战略重要性”。蔡英文希望透过鼓吹价值观共性以及“中国威胁论”来将台湾在美国整体战略布局中置于一个关键位置。美国总统顾问、哈德森研究所中国战略高级研究员兼主任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以及美国国防部亚太助理部长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都指出台湾具有作为美国印太战略中一环的可能性。而蔡英文在“双十”讲话中也相应地称中国大陆在“印太地区”挑战区域现状,而台湾“位处西太平洋第一线,自然承受巨大的压力”。

  其次,获得国际地位及认同一直是台湾民心所向,执政者却难以实现的目标。在中国大陆综合实力崛起的大趋势下,蔡英文陷于邦交接连断交、被阻挡于国际机构之外、各大航空公司与企业纷纷承认一中的困境。即便民进党在这些议题上基本怪责大陆,许多群众却不买账。为了确保蔡英文及民进党能在县市长选举以及2020年的大选获得多数席位与执政权,强调西式民主自由价值观以及与中国大陆的政治差异有利于台湾在国际范围内争取某些人权组织、一些国家的反华派的政治支持,从而扩大台湾的国际能见度与活动空间。一个重要的战略支点为日本。除了因为日本也曾经采取价值观外交之外,台日民间友好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蔡英文称“和台湾共享民主价值的日本,无论是在国际场合的声援、或是天灾时相互协助关怀,都让两国间的友谊越发密切”。

考虑到岛内最近的一个政治热点是旨在让台湾在东京奥运会中的体育代表团能从原用的“中华台北”名称更改为“台湾”的“2020东京奥运台湾正名运动”,能成功争取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及主办国日本的同情,就能令民进党的选情乐观许多。将台湾打造为华人世界的“民主灯塔”就长远来看也确实有利于争取一些未放弃将台湾作为推动大陆进行西式民主转型的政治势力的支持。在8月时,针对多明尼加、萨尔瓦多与巴拿马三国与中华民国“断交”,美国国务院召回了驻这三地的大使。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则特别就萨尔瓦多和台湾“断交”表示“虽然我们认同每个国家的主权去决定自己的外交关系,但我们对有关决定深感失望”,并强调台湾是“民主成功故事”与“可靠伙伴”。因此,蔡英文相信,以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为基础推动“外交”政策是争取美国外交支持的有效战略。

  第三,保持经济与社会的稳定是每个执政者的基本职责,也是蔡英文在2020年大选中延续其执政权的基础。对于蔡英文来说,透过意识形态与价值观所推进的外交有利于台湾的经济转型与“国防工业”的发展,称“政府正努力朝‘系统导向、软硬整合、军民合一,以及国际链结’四大目标,快速提升科技水准及研发的能量,以作为经济提升的重要基础”,并称“未来的国防工业,不只能够强化国军战力,更能够透过带动产业升级跟群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蔡英文相信意识形态及价值观能作为与国际就技术发展、国防产业发展以及贸易上展开合作的推手。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战、美欧将贸易与人权挂钩的传统以及对于中国反倾销、强制技术转让等无端指控加剧的背景下,采取对抗性立场及扮演所谓的“亚洲民主典范”或许有利于台湾经济的“国际链结”。

也因此蔡英文称,“坚守自由民主以及市场经济这两项根本价值,是台湾今天成为亚洲民主典范,及发展经济实力的重要基础”。蔡英文甚至可能想透过价值观外交推动其“新南向政策”。同时,在特朗普、彭斯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政府人员无端指控中国干扰政治运作及社会稳定的背景下,蔡英文称“如果有其他国家,利用台湾社会的自由,来进行渗透、制造乱象,我们一定会用尽一切方式来防范”,将中国大陆描述成威胁台湾民主社会的祸首。这有利于在社会与政治安全上构建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合作的议题。

  据统计,蔡英文在演说中提到“台湾”46次、“中华民国台湾”与“中华民国”仅仅2次与4次。有6次称中国大陆为“中国”,仅1次称“中国大陆”。考虑到“双十”的代表性以及两岸政治的敏感性,蔡英文以“两国论”的基调提出一个富有挟外部势力构建政治集结意味的对外战略框架,可以说是对于两岸和平共处的放弃,体现了采取激进、主动性强,富有对抗意味的对外战略的决心。也因此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回应:“两国论的分裂谬论与针对大陆的对抗思维,暴露出配合西方反华势力遏制大陆的‘险恶用心’”

  战略实施的阻碍

  笔者不去预测蔡英文当局这一战略的成败,然而笔者认为蔡英文所要推行的“灯塔外交”战略有着三个较难克服的阻碍。

  首先,台湾没有推动“外交”空间的政治认同基础。蔡英文的演说中已经充分体现了连同“去中华民国化”的“去中国化”意味。一方面,即便蔡英文愿意去拥护“中华民国”,作为民进党执政基础的绿色选民及大部分年轻选民缺乏中国认同,这注定了蔡英文的对外战略会面临“国号”矛盾的阻碍。虽然在“中华民国宪法”下台湾属于中国,台湾也以“中华民国”的身份进行国际上的一些政治活动,然而民进党一方面不愿意真正在“外交”上拥护“中华民国”的“国号”,另一方面“台湾国”又不存在,推动法理台独的成本又太高,因此就政治认同层面,蔡英文在所推行的“外交”战略上无法与国民党及选民达成有效的共识,能动员的政治资本有限而且势必会有不少的反对声音。

  其次,台湾社会缺乏价值观“外交”所需的政治价值观。台湾虽然有着民主选举制度,然而台湾社会所认知的民主、人权缺乏自由人文主义思想的基础。由于台湾民主历程短、形成过程短以及整个社会缺乏对于这些价值观的思辨,台湾群众在用这些自由人文主义概念来参与社会议题时往往没有一贯的逻辑。在呼吁人权、自由的时候常常有标准不一致的状况,使得社会大众的价值信仰往往流于表面形式。例如,婚姻平权与废除死刑同样基于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然而前者引平等权为观点而支持者过半数,在年轻群体中的支持率甚至占到八成。后者虽然关系到生命权,然而全社会有八成反废死。与其说是台湾群众认为有些权利可剥夺而有些不可剥夺,不如说台湾群众没有真正理解人权与其哲学基础。反对废死的人最常引用的论点是控制社会犯罪以及伸张社会正义,这代表台湾对于人权的认识还是与中国大陆更相近的,将秩序、发展及稳定视为人权的核心。也因此虽然民进党在立场上支持废除死刑,以加拿大、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也不断的敦促台湾废除死刑,可是台湾缺乏全面拥护与推行西方民主人权价值观的社会基础与政治支持。台湾也不像美国在推行价值观上有“天赋使命”、“传教士精神”等根本性的意识形态基础。这意味着,根植于价值观的外交战略很容易因为经济红利的诱惑、外交与安全上的打击而崩塌。

  最后,台湾缺乏有效实施这一“外交”战略的国际环境条件与社会基础。在与中国大陆合作的经济与政治红利巨大的条件下,特朗普所提出的印太战略还处在初期构思阶段,以及各地的国情限制下,周边国家未必会回应台湾的“外交战略”。不论是将价值观“外交”结合美国的“印太战略”或是“新南向政策”,蔡英文都没有推动周边国家积极与台湾展开合作的经济与政治基础。这些国家许多都不符合西式民主与人权的标准:菲律宾的杜特尔特扫毒处死人数众多,缅甸的罗希亚人权问题严峻,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都有性别平等与宗教自由地人权问题。台湾或许可以从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寻找合作的空间,然而前两者都未体现出积极支持台湾的举动,而即便是蔡英文宣称“无论是在国际场合的声援、或是天灾时相互协助关怀,都让两国间的友谊越发密切”的日本,在东亚奥林匹克委员会取消2019年台中市对“东亚青年运动会”的主办权的时候,日本都未投下反对票,而是投弃权票。此外,台湾的群众没有欧美国家、中国大陆对于全球治理上的责任感,甚至往往有“政府乱撒钱”的反对声音出现。同时,台湾也缺乏进行长期、具竞争力的国际援助的资金与能力。

  无论如何,笔者认为,对于蔡英文于双十演讲所提出的、笔者命名为“灯塔外交”的新外交战略框架,考虑到上述重重阻碍,中国大陆不必过度忧心。然而,大陆一方面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大而容易引起国际社会的戒心,而另一方面与欧美的政治体制与政治价值观的博弈却在深化,因此不可高估经济依赖的影响力而低估了西方国家对于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重视。历史上意识形态差异在美苏对抗中占的比重,以及美国不惜砸重金与政治成本在中东所进行的民主建设的经历都表明,价值观与政治制度共性所能起到的作用是不能忽略的。毕竟,美国相信自己是山巅之城,相信台湾就是华人民主的桥头堡。

  (作者金九泛,复旦大学台湾研究中心)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41580.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